![]()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有些父母習慣事無巨細替孩子安排好,不想讓孩子操心學習以外的事情。
他們想讓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只要專心學習考試就好。
不過,父母總在孩子耳邊說這個不許做,那個不能做,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雖然,他們出發點是好的,恨不得可以替孩子解決一切成長路上遇到的各種問題。
然而,孩子是有自己靈魂思想的獨立個體,終究要離開父母的庇護,學著自己成長。
人生之路漫長,很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難,必須親自去經歷去體驗才會有所感受和領悟。
所以,為人父母很多時候也要學會適時放手,讓孩子自己勇敢去嘗試去面對各種問題。
獨立能力欠缺是很多中國孩子存在的問題,因為他們大部分時間都被讀書考試給占據了。
孩子讀書學習,是為了開拓視野,獲取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事情。
然而,孩子長期被各種補習考試弄的頭暈腦脹,整天拿著書本來研究如何提高學習成績。
這樣早就了一種現象:孩子可能很會應付考試,但是創造力很差,不懂得如何面對生活。
脫離了生活的讀書學習,就是逐末舍本。生活中的難題,可不是僅僅只靠書面知識來解決。
盡信書不如無書,書上說的也不一定是對的,讀書要有質疑精神,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
讀書也要和生活結合起來,平時多細心觀察和善于思考,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當孩子發現讀書能開啟他們的心智,幫助他們更加自由的思考,也就會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興趣的孩子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厲害,他們會千方百計努力學習。
父母很容易把“聽話懂事”當成好孩子的必備條件,因為他們習慣性以權威的角色對待孩子。
如果孩子不被尊重,他們往往會選擇用逃避或者反抗的方式來抵觸,這并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
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間能夠建立一種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模式,那彼此的感情和關系也會融洽許多。
只是聽話的孩子很有可能會盲從別人,被人欺騙,甚至不知道該如何保護自己不被壞人欺負。
希望我們的孩子懂事明理,但更重要的是要學會保護好自己,懂得警惕和防范壞人的誘惑欺騙。
學會放手,讓孩子去經歷磨練成長,父母適時給予孩子指導和幫助,這樣才能真正培養獨立能力。
當孩子懂得面對生活,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那么他們也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感恩父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