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帶湯。 這是傅青主的名方,我只是用過兩次。第一次用于白帶過多,第二次用于白帶兼有外陰瘙癢。 完帶湯的使用經驗:原文。白帶清稀,或偶覺自流(第二次使用即是如此) 黃帶白帶長期調理的話,傅青主的方子還蠻好用的,比如完帶湯,他是重劑量的白術跟山藥,然后掛一點點柴胡這個主結構,那白術山藥劑量很夠的話他就是護住你的帶脈嗎,讓你的營養不要掉下來,那這樣白帶就會停, 那治療黃帶的易黃湯的結構是,黃柏之類的很寒的藥,加上一個任脈的引經藥白果十顆。 【組成】 白術土炒,一兩(30g) 蒼術制,三錢(9g) 山藥一兩(30g) 人參二錢(6g) 白芍酒炒,五錢(15g) 車前子酒炒,三錢(9g) 甘草一錢(3g) 陳皮五分(2g) 黑荊芥五分(2g) 柴胡六分(2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健脾疏肝,化濕止帶。 【藥理作用】 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增強機體免疫力、調節內分泌等作用。 【中醫證】 脾虛肝郁帶下證。帶下色白,或帶下淡黃,清稀如涕,肢體倦怠,或情緒不佳,或情緒低落,或急躁,舌淡,苔白,脈弱。 【西醫病】 過敏性陰道炎、霉菌性陰道炎、宮頸糜爛、附件炎、子宮內膜炎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脾虛肝郁帶下證者。 【方證分析】 本方所治之證乃脾氣虛弱,肝氣相乘所致。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濕,水濕下注,則帶下色白;肝氣相乘于脾,濕氣下注,則帶下淡黃,清稀如涕;脾氣虛弱,氣血生化不足,則肢體倦怠;肝氣郁滯,則情緒不佳,或情緒低落,或急躁;舌淡,苔白,脈弱,皆為脾氣虛弱,肝氣相乘之征。治當健脾疏肝,化濕止帶。 方中白術健脾燥濕,使脾能運化水濕,為君藥。濕濁下注,以蒼術燥濕醒脾,與白術相用,以燥濕止帶;氣能固攝,以人參益氣,以固攝止帶;山藥益氣固澀止帶,共為臣藥。氣以化濕,以陳皮理氣化濕止帶;柴胡疏肝理氣;風能勝濕,以黑荊芥祛風勝濕止帶;濕邪內停,以車前子利濕瀉濕止帶,共為佐藥。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藥性,為佐使藥。諸藥配伍,以奏健脾疏肝,化濕止帶之效。 配伍特點:健脾藥配疏肝藥,治病求本;燥濕藥配利濕藥,標本兼治。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是治療脾虛肝郁帶下證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帶下色白,或帶下淡黃,清稀如涕,舌淡,苔白,脈弱為辨治要點。 2.加減用藥:若帶下量多者,加芡實、白果,以補脾益氣止帶;若濕邪明顯者,加茯苓、豬苓,以利濕滲濕止帶;若大便溏者,加扁豆、薏苡仁,以健脾利濕;若帶下色黃、清稀無異味者,加黃柏、知母,以清熱燥濕止帶等。 3.注意事項:濕熱帶下者慎用本方。 【方論選錄】 傅山:“夫白帶乃濕盛而火衰,肝郁而氣弱,則脾土受傷,濕土之氣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榮血以為經水,反變成白滑之物,由陰門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治法宜大補脾胃之氣,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風木不閉塞于地中,則地氣自升騰于天上,脾氣健而濕氣消,自無白帶之患矣。”(《傅青主女科》) 【方歌】 完帶湯中二術陳,人參甘草車前子, 柴胡山藥黑荊芥,健脾疏肝帶能止。 舌脈:左關浮取中取郁大,右關濡緩,右尺部濡大,整體脈沉取無力的情況下舌象上可見齒痕,苔厚膩,舌根部明顯。 癥狀:兩肋不適,失眠多夢,納差,便溏,還有白帶多,色白清稀等癥。肝郁脾虛,濕濁阻滯下焦證。肝郁脾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病機,一般見到左關郁大,右關弱的中郁脈會用逍遙散加減使用,肝郁嚴重的偏重疏肝,脾虛嚴重的就以補脾為主。肝郁脾虛,濕濁阻滯下焦證的脈是左關浮取中取郁大,濡緩,右尺部濡大,整體脈沉取無力的情況下,脾虛、濕濁阻滯是主要矛盾。這兩個大家要好好區分一下。 左關浮取中取郁大,表明有肝郁氣滯的問題,右關濡緩,右尺部濡大,脈沉取無力,意味著右路存在著氣虛下陷、濕盛的問題。 舌頭邊有齒痕,說明肝膽氣機不暢,可以和左關郁大結合起來,苔厚膩,舌根部尤其明顯,和脈象吻合,意味著體內濕氣阻滯中下焦。白帶多、色清稀,可以說明兩個問題,一個說明并沒有化熱的趨勢,另一個可以確定是濕濁下注? 那治法也就很明確了,疏肝解郁,健脾升清祛濕濁,針對白帶清稀,余老師一般會以完帶湯加減配伍。那用逍遙散加上一些升清排濕濁的藥可不可以呢?大的方向是沒有問題,只是用藥細節上面我們還是要斟酌一下。逍遙散有柴胡、白芍、當歸尾、薄荷走左路,疏肝氣解郁熱;白術、茯苓、生姜、炙甘草走右路中焦脾胃,健脾祛濕。可以看出道遙散是以疏肝補血散熱為主,健脾祛濕為輔的方藥組成。而完帶湯由白術、蒼術、陳皮、炙甘草、人參、山藥、車前子、柴胡、白芍、荊芥穗十味藥組成,從用藥方向我們可以看出此方是以健脾祛濕排濁為主,前面七味藥都是圍繞著這個證展開的,實際上是夏陳六君子的一個變化,去掉了半夏。 下面我們來講單味藥。用了蒼術增加了燥濕行氣的作用。然后加上了山藥,這里為什么用山藥呢?白帶在中醫看來是脾精下注形成的,所以白帶也就意味著脾精的流失,那么用藥上就要考慮用補脾精,又不會過于滋膩之品。民國大醫張錫純說山藥“色白入肺,味甘歸脾,液濃益腎,能滋潤血脈,固澀氣化,寧嗽定喘,強志育神。”又說:“山藥脾腎雙補,在上能滋,在下能固,利小便而止大便。”說明山藥能滋陰又能利濕,能滑潤又能收澀,用于脾虛引起的白帶之癥尤為適宜,補脾陰,固腎氣,排濕濁。然后下面三味藥柴胡,白芍、荊芥穗作用在左路,以柔肝疏肝為輔,且用藥偏溫,不用辛涼的薄荷,改為辛溫的荊芥穗,且原方用的還是炒黑的荊芥穗,既可以疏發肝氣,又可以收澀止帶。白帶的形成來源于脾虛不運,濕濁下注但是牌虛不運和肝氣的郁結有著密切的關系,所謂脾隨肝升,肝郁不升,風木就會郁閉土中,會加重脾虛不運;木出土中,脾土若是寒涼濕重,那么木也是自然疏發不了的,自然也會木郁土中。那么治療上就要考慮用疏肝的方法幫助脾胃的升發。這也是為什么像逍遙散這一類健脾疏肝的方子經常會用到的原因了,脾和肝的關系是相當密切的。只不過逍遙散的肝郁有化火化熱的趨勢,傷了陰分,所以除了胡、白芍柔肝解郁之外,還加了當歸補血活血,養肝血,配上薄荷疏散風熱,舒達肝氣。而完帶湯的肝郁沒有化熱的象,所以不用考慮熱邪耗傷肝血,所以也只是用是白芍、柴胡柔肝解郁,考慮到白帶的問題,稍佐了一味黑荊芥穗疏發肝氣,收澀止帶。它們兩個方子所解決的主要矛盾不一樣,雖然都有肝郁脾虛的病機,但是一個是肝郁為主,一個是脾虛濕盛為主。 完帶湯出自《傅青主女科》顧名思義是治療白帶病的一張名方,而我不僅用它來治療白帶過多而且還用它來治療月經不調,用它來美容養顏,用它來治療大老爺們久治不愈的腹瀉等多種疾病,這時你可能要質疑:這張方子明明是用來治療婦科疾病的你卻用它來治療男同志的病或者其他類型的病是不是張冠李戴了?這時我要說的是:方子是死的、人的思維是活的,這就叫活學活用。 我們先來看看完帶湯的藥物組成及其功效主治,“完帶湯中二術陳,柴芍車前與人參;山藥甘草荊芥穗,祛濕止帶法可尋。”我為什么要把這張方子先背一遍呢?這就牽扯到學習中醫的基本功問題,該背的必須得背過來,只有熟記牢背幾百個常用的湯頭歌訣做到爛熟于心,臨床上碰到適合的證候群就能隨手拈來,方便快捷;其實你只要細心就不難發現汪昂的《湯頭歌訣》總結的非常好,用七言詩體編成歌訣,將每個湯劑的名稱、用藥、適應證、隨證加減等都寫入歌中,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記誦,是一本非常好的基礎用書,你看他這個完帶湯是怎么總結的——二術指的是白術和蒼術,白術、蒼術既健脾又燥濕,皆能治療脾失健運、濕濁中阻之證,但二者的屬性又有所偏:白術偏于補氣健脾,蒼術偏于苦溫燥濕,因脾主運化水濕所以這二者配合山藥、黨參、甘草就能夠益氣健脾燥濕;又因脾主升清若脾氣不升,就會精微不布,清氣下走,清濁混雜,就會導致水濕下注,故用荊芥穗柴胡升達陽氣升散除濕,柴胡白芍疏肝解郁,車前子利濕,陳皮行氣和胃,使補而不滯——名醫岳美中經驗,其常在補益劑特別是黃芪方劑中佐以陳皮,以免脹滿之弊。 分析完后,方義就十分明了了,其不就是肝郁脾虛濕盛嗎?因此不管什么疾病只要我們抓住肝郁脾虛濕盛的病因病機,就可以用完帶湯來進行治療,舉例說明: 1、花洲新區張女士、患月經不調、食少腹脹、大便溏,下肢微腫,臉上色素沉著、手背前臂有地圖般的黑褐色水氣斑,因其在迎面處影響美觀故多次到美容院也沒啥效果,無奈轉來我處用中藥調養,診其脈:左關弦右關郁塞的比較厲害,就詳細問她平時有沒有生氣、心情怎么樣、有沒有什么不順心的事兒,她說:丈夫犯大事兒了鋃鐺入獄天天跑著打官司心情能好得了嗎......四診合參她這個病是明顯的肝氣郁結肝木乘土導致脾虛濕濁不化,進而氣滯血瘀,出現月經不調、內分泌紊亂。 這不就是:肝郁脾虛濕盛嗎?所以我就用完帶湯加上沈氏女科第十九代傳人沈紹功的經典藥對菟絲子、澤蘭調節內分泌,香附、雞血藤調經;效果出奇的好三劑藥病就就全好了,你不讓她來了,她非來非要再抓三劑鞏固治療不可。 2.小西關,丁老漢腹瀉一年多了怎么也治不好,經人介紹找我治療,他說到處治療都是補脾、補脾的有些還配合溫腎,有些用了很多收斂固澀的藥效果都不好......我詳細詢問你這個病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剛開始是怎么引起的?平時有沒有啥慢性病?這么一問就問到點子上了,他說以前身體一直都不錯自從一年前胃癌手術后就得了這個頑固性腹瀉,這時我不問他了、轉問他的家屬,得知:其手術后其經常唉聲嘆氣、憂慮的不行,天天扳著手指頭過日子,老是怕復發了......這不就是肝氣郁結嗎?再加上他的一些其他癥狀譬如舌體胖大、齒痕舌等這不就是肝郁脾虛濕盛嗎?怎么治?用完帶湯加減啊,效果很好調理了不到20天就好了。 3.小丁莊,燕某某,患婦科炎癥、外因瘙癢、白帶增多吃了很多藥不見起色,在其妹妹的帶領下來我處治療,在排隊待診期間,吾聞及:其言語時而憤恨、時而憂傷、時而愉悅、時而低沉,大致好像是其丈夫在外邊找了一個小三導致長年夫妻不和,雖然還沒給她看病但是她這個肝郁的證候已經被我掌握了,后來再結合她的消瘦面黃、四肢乏力、食不消化、腹脹納少,食后脹甚以及婦科的白帶量多,病因病機就很清楚了。 但是既然是婦科炎癥為啥前醫給她用那么的高級抗生素那么多清熱解毒的中藥為啥不能根治呢,這就是治病舍本從末,只看到局部的表面現象而不去追求事物的本質問題,這也就是反復發作反復用藥久治不愈的原因。 要想把這個發病機制的根本因素講清楚,還需要從我平時做家務“刷筷子”的故事說起,每次刷完筷子后就把筷子插在筷籠里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筷子的尖端發霉變成了黑褐色,用鋼絲球清理后沒多長時間就又發黑了,就這樣反復的清理,漸漸的發現筷子尖端有點腐爛了,就換了一把新的筷子,但是沒多久尖端又變黑了,這引起了我的思考:只去解決筷子的問題而不去解決筷子放置的環境問題是治標不治本啊,我仔細的檢查了筷籠發現里邊雖然有排水的孔眼,但是還是很潮濕的,這就霉菌滋生的培養基,只有把這個致病的因素徹底解決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筷子發霉的問題,所以我在以后刷完筷子后不再把它們插在筷籠里而是把它們橫放在筷籠上邊,自此筷子再也沒有發霉過;同理患者的這個病你如果不去解決她肝郁脾虛濕盛的根本問題,而只去解決由此而引起的炎癥問題,你就不可能把病治好;買回來的青菜放在方便袋里邊過了一段時間里邊就會發熱繼而散發出氣味、變質腐爛,同理女性的生殖器就像開著口的方便袋一樣里邊的濕氣不能很好的向外散發,久之就會由濕生熱,繼而導致宮頸糜爛;這也就是這個患者得病時間長了白帶變黃并且有氣味的原因,治療就不用說了吧,用完帶湯加減,若病向熱的方向發展可以加點四妙丸,向寒的方向轉化可以加點附子、肉桂等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感悟:中醫源于生活,他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無處不在,“世事洞明皆學問”不管你做家務也好、干農活也好,只要學思結合,就能把中醫知識和這些自然現象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學習起來就會其樂無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