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用量】 土炒白術、炒淮山藥各30g,酒炒白芍15g,蒼術12g,酒炒車前子10g,人參、陳皮各6g,黑荊芥、柴胡各3g,甘草2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用人參、山藥、白術、甘草補中健脾;陳皮芳香化濕,疏暢氣機;車前子利水;蒼術燥濕;柴胡、白芍舒肝解郁;荊芥祛風。全方共奏補中健脾,化濕止帶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脾虛肝郁,濕濁下注之白帶病證。本方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消炎、促進消化吸收能力等作用。 【辨治病證】 中醫臨床運用以帶下色白、清稀、舌淡苔白,脈濡弱為其湯證之要點。 本方適用于治療慢性子宮頸炎、陰道炎、附件炎等病白帶過多,慢性腸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病證,而必須癥見面色蒼白,神疲乏力,飲食不香,大便稀薄,脈緩者之病人。 【現代運用與主治疾病】 1.慢性子宮頸炎(脾腎兩虛型)治宜健脾溫腎,除濕止帶。 以本方加減:生薏苡仁、菟絲子各20g,白術、淮山藥、蒼術、茯苓各15g,人參、車前子(包)、柴胡、黑荊芥、巴戟天、補骨脂、炙甘草各10g為主治方。 若帶下日久不止者,加芡實、烏賊骨,金櫻子各15g,以固澀止帶。 2.頑固性腹瀉(肝脾不和,濕熱下注型)治宜益氣健脾,利濕止瀉。 以本方去白芍、荊芥穗,加烏梅10g為主治方。 3.慢性肝炎(脾虛肝郁,濕過氣滯型)治宜健脾舒肝,清利濕熱,行氣化滯。 以本方去車前子、蒼術、荊芥穗,加郁金15g,土茯苓、川楝子各10g為主治方。 4.腎小球腎炎(脾虛濕,邪濁滯留型)治宜健脾、滲濕、化濁。 以本方去荊芥穗,加黃芪、大腹皮各30g為主治方。 5.腎盂腎炎(脾腎兩虛,氣血乏源,津液失攝,濕熱下注型)治宜補脾固腎,清熱利濕。 以本方加滑石15g,山梔子、黃柏各10g為主治方。 6.陽瘺(脾虛濕盛,肝郁氣滯型)治宜健脾化濕,疏解肝郁。 以本方加茯苓、佩蘭、薤白各9g為主治方。 7.不孕癥(寒濕阻滯,腎虧血虛型)治宜溫中化濕,益腎養血。 以本方去車前子,加杜仲12g,熟地、仙靈脾、大腹皮、茯苓皮各10g,干姜6g為主治方。 8.妊娠水腫(脾虛子腫型)治宜健脾、利水、化濕、理氣。 以本方加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各12g,砂仁6g為主治方。 9.小兒厭食癥(脾虛夾濕型)治宜健脾益氣,開胃除濕。 以本方加茯苓6g為主治方。 10.小兒流涎癥(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水濕上溢型)治宜補脾益胃,燥濕斂水。 以本方去白芍,加雞內金8g,干姜5g為主治方。 【隨證加減】 1.腰酸甚者加杜仲、菟絲子以補腎強腰。 2.腹痛者加艾葉、香附以理氣止痛。 3.少腹冷痛加烏藥、香附、小茴香以溫經散寒止痛。 4.白帶清稀如崩者加鹿角霜、巴戟天、烏賊骨以溫腎固澀止帶。 5.慢性陰道炎、附件炎加黑大豆、合歡皮、女貞子、黃柏。 【注意事項】 本方雖是治療白帶方。但濕熱帶下,色黃或赤白、稠粘臭穢,苔黃脈弦者,非本方所宜者。 |
|
來自: 昵稱1901406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