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詢師與咨詢者進行訪談之間,我們常常會聽到咨詢師對于咨詢者的稱呼以“來訪者"為命名,而不是“客人”或“患者"。 這就是心理咨詢師和精神科醫生對于咨詢者的最大區別。 常常,一名來訪者去鑒別一位咨詢師的專業度,要先從正確的稱呼上開始鑒別。 我們去醫院就診會發現一個通用現象,就是當你去掛號,一走進醫院,即使你最后被診斷是健康的人群,你的標簽也注定了是:“患者。” 而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經常會接觸到“抑郁癥患者”、“確診為精神病服藥后逐漸康復的患者”、“亞健康人群”、“健康人群”等形形色色的人群,而在和心理咨詢師進行溝通時,都統稱為“來訪者”。 因為,首先,從專業度和外方權而言,心理咨詢師不是醫生,更不是精神科醫生。并且,更沒有處方權,涉及到檢查、開藥、治療這類診療操作,在法律上心理咨詢師是不允許進行任何越權的。 但是,心理咨詢師在心理深層研究、人際溝通和話術咨詢上的專業度又要高于精神科醫生,所以,一位被確診為精神病患者,但是處在康復期時,除了要按醫囑正常服藥,復診精神科醫生,同時,輔助心理治療更為重要。 很多抑郁癥患者,病癥的反復,除了80%靠藥物控制,20%還需要心理咨詢師的介入。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這個世界上,醫生可以通過化學、物理、藥物、手術及科技的方式,讓你康復健康,但是人都是感情動物,如果沒有心靈的對話和專業的溝通,可能就會像枯萎的花一樣,即使人還在,但是,心卻一片渾混…… 所以,在心理咨詢師的面前,即使是曾經被確診為精神病的患者,也被一率統稱為“來訪者”。 如果,你是一名來訪者,初次想要辨別你的心理咨詢師的業務水平是否專業,那么,第一步,先聽聽她對于咨詢師的稱呼開始! —— 作者:心理咨詢師曾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