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幾年阿托伐他汀的人,基本上屬于高血壓合并高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人,因為二者都能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還有就是已經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斑塊等的人,用于降低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風險。如果是單純的高血脂用不著吃上幾年。 1、長期吃阿托伐他汀,血糖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血脂正常了,而出現了血糖偏高,是否需要停藥?這種擔心主要來源于吃他汀類藥物可引起血糖升高,增加新發糖尿病的風險,但有關大型臨床研究證明這種發生幾率僅為9%,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出現。而在所有他汀類藥物中,研究表明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對血糖的影響相對來說要大點,而匹伐他汀、普伐他汀對血糖的影響較小。 服用他汀類后,出現血糖偏高可能的機制是:他汀類藥物增加其他致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損傷胰島β細胞、降低胰島素敏感性等。同時也有相關的臨床研究表明,服用他汀后抑制了膽固醇合成酶,使體重增加。另一項研究表明,服用高等劑量的他汀(阿托伐他汀每天40mg或80mg,瑞舒伐他汀每天20mg或40mg)比中等劑量的他汀,增加新發糖尿病風險高12%,說明增加新發糖尿病的風險與他汀的劑量有關。 2、他汀類藥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獲益,遠大于增加新發糖尿病的風險! 阿托伐他汀,屬于降血脂藥,既能夠降膽固醇,也能降甘油三酯。另外,這類藥還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增加血管內皮對擴血管物質的反應性,有利于降血壓。也能夠抑制血管內皮平滑肌細胞的增殖,減少動脈壁巨噬細胞和泡沫細胞的形成,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能夠穩定和縮小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還能夠減少血漿中的C-反應蛋白,從而減輕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的炎性反應。另外,還有抗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血漿纖溶活性的作用。這些作用都有助于抗動脈粥樣硬化。 臨床上已有充分的循證醫學證據表明,他汀類藥物降低膽固醇,尤其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穩定和縮小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著重要的,不可磨滅的作用。無論是高血壓伴有血脂異常,還是糖尿病伴有血脂異常,他汀類藥物均能降低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 現有的數據表明,他汀類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的獲益比是增加新發糖尿病風險的9倍,可見他汀類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遠大于新發糖尿病風險。而且使用中等強度的他汀類,不僅有效降低心腦血管事件,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較好。中等強度的他汀平均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30%-50%,包括每日辛伐他汀20mg或40mg、阿托伐他汀10mg或20mg、瑞舒伐他汀5mg或10mg、洛伐他汀40mg、匹伐他汀2mg或4mg、普伐他汀40mg或80mg等。 3、長期吃阿托伐他汀,血脂正常,而血糖偏高,需要停藥嗎? 血脂正常,針對不同的人來說標準是不一樣的。比如,一般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于3.4就算正常了,但是對于高血壓合并一個高危因素的人來說,降到小于3.4也就算達標了。但如果合并有兩個及以上高危因素,或者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人來說,需要降到小于2.6才算達標。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大于45歲或女性大于55歲,吸煙,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對于合并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人來說,需要降到小于1.8才算達標。對于這部分人來說,是不建議停藥的,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獲益遠大于風險。 同樣的道理,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沒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也不合并其他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但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大于等于2.6,也應在生活干預的基礎上,服用中等強度的他汀。而如果糖尿病患者屬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要小于2.6才算達標。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異常,并且有一個以上的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或者是已經合并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人,則需要降到小于1.8才算達標。高危因素包括:年齡(男性大于40 歲或絕經期后女性)、吸煙、高血壓、慢性腎臟病或微量白蛋白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 04 mmol / L、體重指數大于≥28 kg / m2 、早發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對于這部分人來說,也是不建議停藥的,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獲益遠大于風險。 現有數據表明,使用他汀類藥物出現血糖異常的情況,通常反應較小,而且可以通過血糖控制方案減弱該反應。如果本身是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增加運動、減輕體重、控制飲食、適當增加降糖藥的劑量,以此來消除他汀類藥物使血糖升高的副作用,而不用停藥。而如果是其他本身沒有服用降糖藥的朋友,達到降糖指標時,可以適當地服用降糖藥,一般來說通過增加運動、調節飲食等措施,就能有效消除血糖偏高的這個副作用,而不是因此停藥,顧此失彼,因小失大,切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