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遼寧尋塔之行
2017-4-2清明節放假三天,2號下午古跡巡游、真容、格格我們一行四人,向著關外的遼寧出發,本來要去綏中地區,后來看到天翔他們發來的照片,天氣不好,決定就去海城等地了。海城陳興亞的老家,經常看到陳興亞的石刻,對海城很親切。
日落西山, 來到山海關服務區,吃完飯,繼續出發。
夜里11點到達海城,找好酒店,睡覺。
3號早上6點30出發,先到析木鎮吃了早點,大包子。

然后開始尋塔之旅。
第一站:鐵塔,在析木鎮的鎮上,體量較小。

第二站:銀塔, 位于接文鄉鎮西塔子溝村北山上,在路邊就能夠看到,從一個大院穿行,上山就能夠到達,周圍全是梨樹,如果晚些時候來,梨花盛開的時候,與古塔相互輝映,一定能夠拍出好照片。


第三種站:石棚,位于析木鎮姑嫂村南山上,現在路邊修建了一個磚砌影壁,上面寫著石棚,所以就很好找了。否則的話,很容易開車就過去了。石棚所在小山不高,可以開車上去,十分震撼,巨石文化的實物,由6塊石板組成,就像一個小棚子。

第四站:金塔。位于析木鎮西北2.5公里的羊角峪西山腰上。路邊就能夠看到,束腰的獅子像很精彩。


第五站:香巖寺雙塔。位于鞍山是千山風景區內,從香巖寺入口進入,門票30元,如果從別的口入,可能要80元。香巖寺過去為市保,現在是千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為國保。很好看。 寺內內有一株巨大的蟠龍松,叫人嘆為觀止。

大殿新畫的壁畫,仿照北京石景山法海寺畫的,畫的很漂亮。精品永遠是精品。沒有看過法海寺壁畫,看看這個也不錯。

雙塔就在寺后面的兩座山上,周圍樹木茂密,沒有好的角度照塔。


新放置的小佛像,很有意境。

從香巖寺出來,為了趕時間去遼陽,中午飯都沒有吃,在路上吃了點餅干。
第六站:遼陽白塔。遼陽是大遼國的東京,明代東北地區的治所所。留有一座遼代大塔,體型巨大,高大壯觀,是遼陽的標志。 由于佛像距離地面太高了,所以佛像沒有遭到人為的破壞,保存基本完好,簡直是太難得了,還能夠看到1000年前的佛像、菩薩像,阿彌陀佛。 
對面有一座遼陽賓館,拍塔的角度不錯,10樓樓道就可以拍。

塔旁邊有一座老建筑,是當年滿洲國的滿鐵圖書館,也值得一看。

第七站:沈陽白塔。一路上,群友遼塔不斷地幫忙指揮,他住在沈陽,大家還沒有見過面,于是就約好,到沈陽,大家一起吃個晚飯。我們順道來看沈陽白塔。 現在白塔周圍建成盛京碑林公園。 白塔的院子,3點中鎖門。只好在外圍拍了一些照片。塔被刷了一層大白,真不愧叫白塔。 塔旁邊還有一處房子,也應該是老建筑。

看完白塔,到達遼塔約好的飯店,咱屯子鍋臺魚見面。 志同道合的朋友,見面很親切,感謝遼塔兄弟的熱情款待。
吃完飯,開車往彰武縣城走,晚上10點多,到達彰武縣城,住下。
4號早上,6點退房,在旁邊吃早飯。然后往阜新開車,去看阜新的三座塔。有一段路上的風景特別好。 第八站:塔營子塔。早上7點14就到了。大早上就看到了這座大塔,心情很舒暢。塔營子塔位于阜新市的蒙族自治縣,大塔周圍地勢開闊。

佛像保存的也不錯。

第九站:十家子塔。 十家子塔,在一座小山上, 現在山下修了水泥路,方便多了。山風特別大,都怕被吹跑了。幸好塔周圍有一部分按上了鐵柵欄。 下山的時候,路邊還看到一處塔山城遺址。
大家說餓了,在高速服務站吃的午餐,還不錯,比山海服務區強。高速服務區的餐飲好的少,這處餐館不錯,還挺快,值得推薦。 大家吃飽了出發。
第十站:塔山塔。兩座塔之間的距離太遠了,就一個阜蒙縣居然這么大。現在路邊是立著一個大廣告牌:千年古塔。開車沿著水泥路往里走,看到塔周圍的山上有好多松樹,真是神奇。塔立于一座小山之巔。塔山塔也是大塔,可惜佛像雕塑都沒有了。

沒有想到居然來了好幾波人,都是當地人來玩的。還有幾位村民拉著避雷針的拉線,往上爬,想到塔心室去,我說:“什么都沒有了”。村民回答:“要是有,千年佛像,我們就發達了。”如果有值錢的東西早就沒了。沒有敬畏之心,沒有愛護之意,眼里只有錢財二字。想到一個村民問群里的朋友:這個老物件值錢嗎?”群友茫然了。如果說值錢,村民就給賣了;如果說不值錢,就給扔了,沒有辦法。
第十一站:德惠寺。這個是計劃外的一處古跡。看時間還早,就安排了這處寺廟,為阜新市市保。 藏傳佛教寺廟, 沒有想到里面還真不錯,幾重院落,干凈整潔,好多老房子。最為稱道的是,房子山墻腿子、窗戶下面都是石雕。

太難得了,這要花多少錢啊!出來后,外面起風沙了。
看完最后一站,下午2點40分,原計劃去奉國寺看看,可是時間不夠了,趕緊往會開。替古跡巡游開了三四百公里的高速路,到密云太師屯服務站,真開不動了,看來這一路上2天半的時間,開了2000公里,司機高總(古跡巡游)真的很辛苦。晚上9點半到家。
這叫千里奔波,這叫風塵仆仆。這就是大家對文物古跡的愛。本次出游四人,分別是古跡巡游、真容、大槐樹、格格。

(作者簡介:大槐樹,70后已經不再年輕,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民間古跡的記錄者。
熱愛文物古跡,喜歡老祖宗留下的這些老東西,用手中的相機,記錄古跡的美麗。四海漫游路上的探路者,喜歡把旅游中的景物,推介給大家。
人生多閱歷,歲月更精彩。
每一篇精彩的文章,背后都是時間與精力的巨大付出,寫出每一篇好文章,以回報粉絲對你的關注與支持。紀錄古跡的路上,需要你的支持。
本人還有微信公眾號:大槐樹 ,長按(掃描)二維碼加以關注  注:請尊重版權,本人作品中的照片和內容,如果被官方、商業、網友個人使用,請標明出處。最好在微信或者博客里留個言,告訴本人一聲。如果有需要照片原版,請聯系,支付相應的費用。謝謝,敬請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