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來,各級政府依法擴大社會保障覆益面,加強對特殊群體和困難群體的社會保障,并隨著經濟的增長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上述做法的影響路徑,其中正確的是( ) ①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促進社會生活秩序穩定 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調節過高收入→促進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實現社會公平→推動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同步 ④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⑤④ 【答案】C 【解析】 ①: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利于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改善其消費狀況,促進社會生活秩序穩定,①傳導正確。 ②:題中的社會保障對象是特殊群體和困難群體,不存在過高收入的問題,②傳導錯誤。 ③:社會保障屬于再分配,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屬于初次分配的問題,③傳導錯誤。 ④: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強調的是保障功能,即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這有利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④傳導正確。 故本題選C。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一些歐洲國家進入經濟高增長階段,社會福利水平不斷提高。公民享有免費的醫療、悠長的假期、長期的失業救濟……這被稱為無處不在的社會保障?!芭c其去做1歐元1小時的體力活,不如舒舒服服躺在家里拿救濟金”成為一些人的心態寫照。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這些國家的高福利政策給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材料對我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啟示有( ) A.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全覆蓋,確保公平 B.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量力而行,與經濟發展相適應 C.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權利與責任相統一 D.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提高保障水平,滿足美好生活需要 【答案】B 【解析】 A:該選項表述與題意不符,排除A。 B:“與其去做1歐元1小時的體力活,不如舒舒服服躺在家里拿救濟金”成為一些人的心態寫照。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這些國家的高福利政策給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啟示我們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B正確。 C: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C錯誤。 D:社會保障水平要保障基本生活,有利于可持續發展,D表述不當。 故本題選B。 3.我國通過不斷推進社會保障領域的各項改革,逐步健全和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從《經濟生活》角度看,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可以( ) A.消除城鄉收入差距 B.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C.增強居民的消費預期 D.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 【答案】C 【解析】 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并不能消除城鄉收入差距,A項不選;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并不能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B項不選;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利于解決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能增強居民的消費預期,C項正確;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與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D項不選,故本題答案應為C。 4.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民生福祉日益增進,民生保障日趨牢靠,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道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有利于( ) ①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 ②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③消除貧困,實現同步富裕 ④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詳解】 ①②④:社會保障作為精巧的“社會減震器”,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擔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的發展,①②④符合題意。 ③: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③錯誤。 故本題選D。 5.國外某經濟學家指出:“社會保障政策可以擴大一國的經濟福利,因為窮人得到效用的增加要大于富人效用的損失,使社會總效用增加?!边@啟示我們( ) ①要權責統一,使高收入者更多享受社會保障權益 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消除貧富差距 ③要建立起覆蓋全民、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 ④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 ③④:“窮人得到效用的增加要大于富人效用的損失,使社會總效用增加”,這講出了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③④是其應有的啟示,③④正確。 ①: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①說法錯誤。 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消除貧困,縮小收入差距,②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D。 6.如果一個社會10個人中只有4個人就業,另外6個人失業,社會保障體系就要用4個人的收入支持另外6個人的保障;如果一個社會10個人中有9個人就業,1個人失業,那么,社會保障體系就很容易而且高質量地建立起來。這說明( ) A.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根本措施 B.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需要經濟發展為其奠定物質基礎 C.就業是民生之本,失業保障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內容 D.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原則 【答案】B 【解析】 B:如題干所述,10個人中只有4個人就業,6個人失業,社會保障體系就要用4個人的收入支持另外6個人的保障;如果一個社會10個人中有9個人就業,1個人失業,社會保障體系就容易高質量地建立。說明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充分就業, B符合題意。 A: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是不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根本措施,A錯誤。 C: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內容,C項錯誤。 D:權利與義務相統一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原則,但題干中并未體現,D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在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礎上提出新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這是黨中央在科學研判世情國情基礎上,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新時期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作出的重大部署。 (1)簡要說明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障體系及其功能。 (2)有人認為,社會保障水平越高,經濟社會越發達。請運用我國的社會保障的知識對此加以評析。 【答案】(1)①社會保障主要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組成,還包括慈善活動、企業年金、社區服務等大量補充性社會保障形式,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 ②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2)該觀點是錯誤的。 ①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如果沒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作支撐,社會保障體系即使建立起來也無法維持下去。 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③只有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 【解析】 【分析】 本題以我國如何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背景材料,考查社會保障的相關知識。 【詳解】 (1)本題要求簡要說明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障體系及其功能。 可從社會保障體系的組成,主要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組成,還包括慈善活動、企業年金、社區服務等大量補充性社會保障形式等;社會保障體系的功能,主要是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等方面簡要說明。 (2)有人認為,社會保障水平越高,經濟社會越發達。本題要求請運用我國的社會保障的知識對此加以評析。 可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等方面,說明如果沒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作支撐,社會保障體系即使建立起來也無法維持下去。因此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必須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否則就難于持續發展。由此說明該觀點是錯誤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