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選題的意義和價值:理論意義、應用價值;省內外同類研究現狀述評;本課題的創新程度。 (一)理論意義、應用價值 結合選科情況,選擇適用于生物聯賽的教材,開發出符合選拔特征的校本課程。普通生物學本為大學生命科學相關專業基礎課程,也是生物聯賽的教輔。本課程相當于在高中階段開設大學課程,作為高中生物學與大學生物專業的銜接,為未來選擇生物和醫學相關專業的同學提供幫助和準備。本課題是大學生物專業基礎課程在高中階段的整合研究,將校本課程體現為教案集或教學設計。 (二)省內外同類研究現狀述評 普通生物學課程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在高中教學研究中鮮有報道。大學普通生物學任務量重,任務緊,課時少,課時一般壓縮在僅48學時,較多也至多96學時,約3-4學分,依各院校教學計劃而定。 普通生物學是覆蓋生命科學眾多學科領域的綜合性基礎課程,也是生物技術類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為了解決在醫學院校低年級開設該課程所面臨的教學內容多,知識面廣,學時少,學生基本知識欠缺的突出矛盾,我教研室對普通生物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與探索,旨在提高普通生物學的教學效果和質量,為培養高素質的合格人才提供科學保證。(張嵐等,2012) 生物學科從 2 0 0 0年開始和物理、化學一樣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聯賽。一些學校為了在競賽中取得好的成績,采用廣種薄收的方法,甚至一個學校幾百人報名參加。然而競賽涉及的知識面很廣、信息量大,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時間和精力去備考的,這種做法往往打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計劃。(楊立民,2002) (三)本課題的創新程度 本課題為研發出一門適用于我校生物教學的校本課程,選擇大學生物學相關專業基礎課程教材《普通生物學》作為指導用書,并應用于生物聯賽培訓,培養出取得優異成績和對生物學感興趣的創新人才。 二、研究內容、目標、思路(包括研究視角、研究方法、研究階段等)。 (一)研究內容 從高中生物學教材出發,研究開發適合高中階段的普通生物學教學設計,講授便于學生理解的普通生物學校本課程。課程選用陳閱增版《普通生物學》作為教材。 (二)研究目標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是開發校本課程普通生物學,并組織生物聯賽班進行講授,爭取在聯賽取得一定名次。研究內容主要有開發校本課程普通生物學配套的教學設計,選拔對生物學有興趣的優秀學生組成聯賽培訓班,在一定課時講授教材主要內容,引導參加聯賽的同學理解生物學的普遍聯系性,培養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三)研究思路 1.研究視角 研發這門校本課程的任務大概要關注三點: 第一點是“知識平權”,也就是把大學生物專業的基礎知識用更低的門檻、更方便的手段,分享給更多的高中學生。 第二點是“氛圍營造”。做課程,不僅是教知識,還要用各種辦法把學生的心思拉回到生物課堂來學習,所以,只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創造各種各樣的空間、機緣、氛圍、關系,讓學生找到學習生物的興趣,也是做好課程的本分。 除了這兩點之外,要想做好這門課程,還必須持續地做第三點,就是“邊界擴展”。也就是擴展傳統生物課堂的知識邊界,把原來沒有機會進入生物學專業領域的、屬于21世紀的前沿進展也囊括進來。“知識平權”、“氛圍營造”、“邊界擴展”,從2500年前的孔老夫子誨人到100年前的北京大學辦學,都要做這么點。 而在這第三點上,也就是“邊界擴展”方面,傳統課程做得還很不夠。學校里面現在有了數學、語文、外語課程,也有了社會科學的課程,也有了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課程。但是,這都是傳統的、在學校里面已有的學科,卻少有普通生物學這種學科通識課程。 研究生教師把自己腦子里的知識和對教材的理解變成課程,會給高中生的發展打開全新的空間。這不僅對學生發展有價值,對你所在的學校也一樣。就拿一所公辦示范高中來說,今天在知識問題上至少遇到了兩個挑戰: 首先,今天的知識,在學校學科組內不再是縱向集中分布的,而是橫向離散分布的。在學校里面資格越老的人,未必就是知識掌握得越多的人。相反,越有用的知識,往往越是掌握在各個學科組各個年級的研究生教師手里。所以,把各個階段上的解決問題的知識萃取出來,積淀為知識資產,而且還能不斷地教研和反思,就成了學校最重要的知識活動。知識萃取和教學教研同樣重要。而我們做的這個普通生物學,其實講的就是一套知識提煉的課程。它對一所學校的價值就是:雖說是師生有入職和畢業,但是知識可以在學校學科中不斷地教研和反思。 這是內部挑戰。一所學校在知識問題上,還有一個外部挑戰——有一個詞叫“知識的詛咒”。是說越懂就越是沉浸在一套知識系統的內部,就越是跟學生說不清楚。一個優秀的學科組,其實就是一個細分知識領域的專家,但是,怎么和外部的外行學生、領導說清楚學科的課程和素養,這往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上學階段,老師就像“飯館老板”。學習的過程好似去老師家拜訪,老師用“滿漢全席”招待我們,以一種“我懂你不懂”的居高臨下的方式向我們灌輸知識——老師的教學方式就是生產者意識主導的。而身為知識服務者,我們的身份應該切換成“外賣小哥”,關心點單人的細微體驗——這才是需求者意識。 我校新入職的研究生教師這幾年培養的就是這種能力:怎么把生物的知識體系,甚至是還很模糊的、還不能精確表達的學科核心素養,變成一門課程。我們已經有了一套方法論。通過開發這門校本課程,用于培訓生物聯賽。 2.研究方法 對接高中生物學教科書安排?!皽毓识隆?,如細胞學說第三點,“新細胞都是由老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知識也是由舊知識發展而來的?!皩W而時習之”,學習新知識也可以復習舊知識。普通生物學就相當于新知識,而生物學教科書就是它的基礎。相信這兩本教材相輔相成,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陳閱增先生編寫《普通生物學》的指導思想也貫穿于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生命觀念,都體現了生命系統基礎的統一性,和生命系統層次的多樣性。參見《生物學教學教師用書》的育人價值。 校本課程教材《普通生物學》也遵循了《生物學教學教師用書》中教學內容的設計思路和呈現方式的特點,如“2.以細胞為基本的生命系統構建內容體系”“4.教材內容聚焦生物學概念建構”,著眼于系統里的概念,著重概念之間關系的系統化。 普通生物學與高中生物學對生物學本質的理解是一脈相承的。普通生物學是對高中生物學內容上的加深,是對新課標概念上的擴展,是對核心素養發展上的賦能。《普通生物學》分為7篇,相當于高中生物學教材的6個模塊,如《第1篇細胞》對應《必修1分子與細胞》。教學指導借鑒《生物學教學教師用書》中模塊的教學建議“1.做好模塊式教學的整體設計、落實本模塊教育價值”“2.把核心概念及概念間的相互聯系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 首先,一個模塊就是一棵系統樹,像描述物種進化關系的系統發育樹,核心概念演化出核心素養,核心概念是生命觀念的基礎。 其次,一個模塊平均需要36個學時,2個學分,內容多,時間相對集中,需要占用課外自習,在周末和寒假輔導。模塊順序可以根據高中生物學教材必修3和選修1教學計劃統籌協調,盡量做到匹配正常生物學課堂教學安排,整體設計科學合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成績是檢驗教學質量、學習質量和學科素養的重要指標。脫離教學質量談核心素養不切教學現狀,提高核心素養的表現是提高科學思維,同時提高學習成績。校本課程教學可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校本課程教學和課本教學統籌兼顧,相輔相成,校本課程教學為輔,課本教學為主。 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教師需要更加重視校本課程教學,并將生物學核心素養充分融入到校本課程教學中,通過校本課程教學鍛煉和提升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保證教學質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校本課程學習中,也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嵐,曾軍,章遠志.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普通生物學教學實踐與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01):108-110. 【2】楊立民. 奧賽輔導淺談[J]. 中學生物教學,2002(Z2):60-60. 【3】門中華,辛廣偉,賀新強.通識教育中“普通生物學實驗”的開設現狀及分析[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20,10(02):51-56. 【4】盧艷敏,李會芬,劉海鵬.生物奧賽培訓存在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村科技,2019,(02):75-76. 【5】王錚敏.普通生物學的成果導向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20,(22):221-2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