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楊家將,大家應當不陌生,楊家將的故事雖然稱不上耳熟能詳,但是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二,楊家將的故事被改編成影視劇、京劇等,在民間廣為流傳。尤其是穆桂英掛帥、血戰金沙灘以及十二寡婦破陣等等耳熟能詳的故事。 楊家將為北宋王朝的疆域安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我們所了解的楊家將的故事中摻雜了很多后人添油加醋后的傳奇。比如我們熟悉的穆桂英就是后人編纂的,那么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又是怎樣的呢? 其實,赫赫有名的楊家將三代之后竟然沒出過什么大將,楊家有名的大將就只有楊繼業、六子楊延昭以及楊延昭之子楊文廣這三人。是他們在戰場上立下無數功勞,讓楊家將的美名千古流傳,而佘賽花、穆桂英、楊宗保三人都是虛構的。 但是楊家將三代之后,為什么就再沒出過什么大將?楊家在北宋王朝前期還是很興盛的,出過不少優秀的將領,為北宋王朝立下無數功勞,但是他們的下場卻不算太好,尤其是楊繼業,他的下場十分悲慘。 楊繼業一開始其實并不是北宋的將領,他是北漢滅亡之后投降宋朝的降將,但是他名聲很大,宋太祖趙光義惜才,很重用他。但是在軍隊中他卻不受人待見,因為他作為一個降將很快就被升為云州觀察使,地位飛速上升。 遼國因為害怕他所以不敢進犯宋朝,后來北宋伐遼,楊繼業和潘美作為西路軍的主帥出征,雖然楊繼業名聲很高能力也很強,但是軍隊中的人卻不喜歡他。急于建立自己在軍隊中的地位的楊繼業選擇主動攬下一個很危險的任務。 雖然任務危險,但是憑借楊繼業的能力,只要其他人與他配合良好,那么完成這個任務也不是問題,但是其他人卻不愿意配合他。在楊繼業這支部隊陷入危險的時候,沒有一個將領原因派兵支援,最后楊繼業被敵軍俘虜。 楊繼業對宋朝很忠誠,面對遼國的威逼利誘,他絲毫沒有松口,誓死效忠北宋,最后絕食而死。他的第六個兒子楊延昭接任了他的地位,撐起了風雨飄搖的楊家,他從小就對行軍打仗很有天分,楊繼業發現兒子的天賦后就悉心培養他。 一方面讓他跟隨軍隊四處作戰,積累帶兵打仗的經驗,一方面將自己的畢生所學悉數傳授,希望他能繼承自己的衣缽。在楊繼業死后,楊延昭在軍隊中繼續磨練,為宋朝立下無數戰功,當時遼國大軍進犯,是他想出辦法抵擋住遼國大軍的進攻。 到了第三代,楊家就剩下楊文廣一個優秀將領了。他一開始官職不高,但是后來,他碰見了他的"伯樂"范仲淹。在范仲淹的極力推舉之下,楊文廣的地位一步步提升,最后為了防止遼國的進攻,在保衛邊疆的戰役中逝世。 參考文獻:《楊家將的沒落》、《宋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