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龍亭 龍亭,位于開封市西北隅龍亭公園內,南接宋都御街。 ![]() 龍亭一帶早在一千多年前曾是唐朝宣武軍節度使衙署的所在地,后梁時改建為皇宮,名建昌宮。后晉、后漢、后周定都開封時仍以此地為宮室,改名為大寧宮。北宋時在此建大內皇宮,使之進入了歷史極盛時期。金朝末年,這里再度成為皇宮禁苑。 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棣在此建周王府,使其保持了不衰之勢。后因黃水泛濫,漸成廢墟的煤山上建了一座"萬壽宮",內設皇帝牌位,文武官員定期到此朝賀遙拜,后改稱"龍亭"。 ![]() 龍亭坐北朝南,高踞在臺基之上,從地面到大殿有72級臺階,臺階中間是雕有云龍圖案的石階。 ![]() 登上平臺,四周有石欄圍繞。 ![]() 大殿是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建筑,很壯觀。 ![]() 龍亭前有一條筆直的大道,道旁有兩個東西對峙的湖,東為潘湖,西為楊湖。 ![]() 八、天波楊府 北宋抗遼民族英雄“楊家將”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天波楊府”作為楊氏府邸,更成為千千萬萬“楊家將”敬仰者心馳神往、馨香禱祝的地方。 相傳,楊業的府邸始建于北宋太宗朝,因為地處北宋首都東京(今開封市)城內西北隅水門——“天波門”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楊府”。 ![]() 天波楊府景區南大門外的湖泊叫楊家西湖,又名楊六郎宅水泊。 ![]() 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呢? 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楊業歸宋,舉家遷居都城東京(即開封市)。楊業歸宋7年后壯烈犧牲,天波府便成為了楊六郎宅。 現在景區仍有一座“御河天波碼頭”,是游客游覽湖景的游船碼頭。 ![]() 現在的“天波楊府”是依據《宋東京考》、《如夢錄》、《祥符縣志》等史籍的記載,1994年10月在楊氏故宅附近按照宋代一品武官的規制,新建成的紀念性建筑。 之所以按照宋代一品武官的規制來建設“天波楊府”,是因為楊業生前雖然歷任代州剌史、鄭州防御使、右領軍衛大將軍、云州觀察使,最高職務觀察使僅為正四品,但其死后被宋太宗追贈為大同軍節度使、太尉,而太尉是正一品的官職。這種在身后得到更高榮譽和地位的情況,與岳飛在死后30多年才被追封為鄂王的遭遇非常相似。新建的“天波楊府”位于開封市西北風景秀麗的楊家西湖北岸,東靠北宋皇宮遺址龍亭公園,西臨中國翰園碑林、清明上河園。 1、正門 單檐歇山頂門樓,門樓上的匾額“天波楊府”為新中國開國上將楊成武題寫。據《楊氏族譜》記載,楊成武將軍為楊業第38代嫡傳后裔。 ![]() 2、平面示意圖 天波楊府占地90畝,坐北面南,由東、中、西三個院落組成。中院是官邸部分,楊府的主體部分,有大門、照壁、鐘樓、過廳、天波樓、配殿、后殿,殿內有歌頌楊家將忠心報國的大型群雕和祭祀楊家將的孝嚴祠; 東院是校場,是楊家將騎馬射箭、校兵練武的場所; 西院是楊家花園,內有亭、臺、樓、榭、廊、山水、曲橋,一派江南園林風光。 ![]() 3、浮雕照壁“世代忠烈楊家將” 進入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弧形大照壁,壁上正面為淺浮雕“世代忠烈楊家將”出征圖,壁前放著一輛仿古戰車。![]() 4、雕塑“忠烈千秋” 繼續前行,是一座名為“忠烈千秋”的人物雕塑,塑造的是楊家四代英雄的形象。楊業、楊延昭、楊宗保、楊文廣手持兵刃各據東西南北,持大刀的長者,就是“金刀”老令公楊業。 ![]() 站在這些雕塑前,耳邊似聞隆隆鼓聲,猶如回到了當年硝煙彌漫的征戰歲月。 5、白虎橋 由雕塑向北,有一座造型優美,曲線圓潤,富有動態感的漢白玉制三拱橋,名曰“白虎橋”。 ![]() 6、演兵場 跨過“白虎橋”,即是楊家的“演兵場”。大門入口處塑有《浩氣長存》金刀楊令公塑像。![]() 演兵場內設點將臺、跑馬場及宋代兵器展示,還有射箭等項目。 ![]() 7、中院照壁 中軸線上的第一座建筑照壁,照壁正面為隸書“天波楊府”,白底藍字,非常醒目。 ![]() 背面四個魏碑體字“滿門忠烈”。 ![]() 8、中院正門 “天波楊府”第一進正門面闊五楹,為重檐歇山頂。檐下所懸“天波楊府”豎匾題字與景區正門的題字為同一版本,只是變成了豎寫。 門前有下馬石,宋太宗曾下旨,凡經楊府門前通過的官員,“文官落轎,武官下馬”,以示對楊家的敬仰。 ![]() 9、府內照壁 進大門有一堵磚石輔以仿木結構的照壁,其上鑲嵌的幾塊石雕作品為梅、蘭、竹、菊、荷圖案。![]() 10、過廳 轉過照壁,是府邸的第二進“過廳”。也是歇山頂,但采用了“丁”字脊樣式,即把兩座歇山頂屋頂以“丁”字拼合,進一步提升了建筑的美感,增加了廳堂的進深。 檐下匾額“奕世將略”,由原開封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桑凡題寫,稱贊楊氏一門將才輩出、世代英豪。 廳門內兩側是兩尊威風凜凜守門武將的彩塑,左為焦贊,右為孟良。在“楊家將”故事中,焦贊和孟良都是頗具喜劇色彩的人物,在整個故事里起到了調節氣氛的作用。二人在歷史上也都確有其人,只是并不生活在一個年代。 ![]() 后部是20余種仿宋兵器展覽,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宋代火藥兵器展覽,還有楊排風用的煙火棍等。 ![]() 楊家槍舉世聞名,殿內有三十六式楊家槍的槍譜,可以一試身手。 ![]() 11、鐘鼓樓 照例,過廳的東西兩側建有鐘樓和鼓樓。鐘樓和鼓樓是中國古代沿襲下來的定制建筑,一般只有報時和典禮之用。然而天波楊府的鐘和鼓,在戰亂年代卻有著特殊的用途,鐘叫“聚將鐘”,鼓為“催戰鼓”,分別為聚集將士,鼓舞士氣之用。 ![]() 我們可以想象當年邊關告急,皇帝下詔出兵,天波楊府敲響聚將鐘,“七郎八虎”聞鐘而動,金革之聲陣陣的場面,該是多么的讓人血脈噴張、心潮激蕩。 12、天波樓 過廳背后是整個“天波楊府”最重要的主體建筑“天波樓”。 天波樓為帶夾層的重檐歇山式建筑,上做宋式斗拱雀替,下為條石臺基,室內做藻井天花,室外做五彩遍裝油漆彩繪,非常雄偉壯觀。 此樓即太宗賜予楊業的“清風無佞天波滴水樓”。 二樓正中檐下天地云斗匾上刻有“天波樓”3字,由全球董楊宗親總會理事長楊清欽先生題寫。按照宋代史學家鄭樵在《通志》中的考證,董、楊兩姓均出自姬姓,因此有董、楊“同姓”的說法。 ![]() 天波樓一樓大廳為議事廳,有一大型群雕演義故事“楊業發兵幽州救主”。 當時楊七郎因打擂闖禍,太宗聽信讒言,竟不念楊家為保大宋江山,南征北戰立下的戰功,將楊業貶謫雄州之后,遼國乘機出兵,設計困宋太宗于幽州城,這是楊業手捧詔書,喚出八個兒子商量營救之策的情景。六郎、七郎站出請命,楊業派七郎為先鋒先行一步,楊業帶領眾人押運糧草星夜向幽州進發。這就是大家熟悉的“七郎八虎闖幽州”。 ![]() 天波樓二樓大廳名報國廳,內有群雕演義故事“佘太君楊門選將”。 當時楊家熱血男兒戰死沙場,邊關告急,朝中無將出征,為報國家,佘太君命老家人楊洪擊鼓撞鐘,楊門女將聚集廳內,佘太君親自選將,被選中的是七娘杜金娥,八姐、九妹隨軍出征。顯示了楊門女將滿門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 天波樓上看楊府。 ![]() 13、東配殿 東配殿的殿額為“英雄蓋世”,里面是“金刀楊令公”、“七郎闖幽州”、“龍棚赴宴”、“六郎戰韓昌”、“斧砍蕭天佐”等5組彩塑,再現了民間廣為流傳的“楊家將”經典故事。![]() 金刀楊令公。 在山西的西北角,黃河的彎曲之處,有一個河曲縣,它西臨黃河,東枕大山,位居黃河沖積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不幸的是常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楊業就出生在這里,父親楊信號稱“火山王”,從事抵御外侵的斗爭。楊業自投北漢開始,即是一個抗遼派,他驍勇善戰所向克捷,國人號為“無敵”。后北漢帝賜國姓劉名劉繼業,公元979年楊業仕宋,朝廷以其“老于邊事”,命其戍守代州控扼雁門關。楊業在邊關屢敗契丹軍,使其每每望見楊業一軍的旗幟即退走不敢迎戰。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朝廷為收復燕云十六州,主動北伐,其中的西路軍主帥為潘美,副帥為楊業。西路軍進軍神速,連拔云、應、寰、朔四州,士氣大振,可是由于宋軍主力的東路一線進軍失利,造成全線潰退,二路軍的戰果也被葬送掉了,楊業遇難就發生在宋軍撤退途中。當時楊業認為遼軍銳不可擋,宋軍主要任務是保邊民撤退,進行聲東擊西的方法即可達成。而當時的主帥潘美和監軍王侁、劉光裕,嫉賢妒能,則迫楊業與遼軍正面作戰,并違約撤兵拒不接應,才釀成楊業兵敗陳家谷而死,享年五十九歲。![]() 大郎替主龍棚赴宴。遼國大慶王在金沙灘設“雙龍會”,圖謀趁機殺害宋太宗。楊業學漢職紀信救高祖離滎陽之計,詐獻降書與番人從西門迎受,圣駕從東門而出。 塑像表現的是:龍棚宴會大廳,天慶王用轉心壺讓延平喝下毒酒,延平剛飲下便知不好,此時天慶王趁機要溜被延平一把拉住,一揚手臂,一只袖箭直穿天慶王咽喉立即倒地死去的場面。 在這一戰中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替了八賢王;三郎被馬踏如泥;四郎失落番邦;五郎出家為僧;六郎、七郎逃出虎口。 ![]() 五郎斧砍蕭天佐。五郎楊延德在金沙灘一戰失落在五臺山,他心灰意冷,便上山落發為僧。 后來大破天門陣時,需要人馬幫助破陣,焦贊、孟良上五臺山請五郎,五郎帶領僧兵助戰,三關人馬士氣大振。五郎的利斧舞得遼將眼花綜亂,只聽“哎喲”一聲,耶律奇左臂已被削掉。耶律尚一扭頭又被五郎砍去半個腦袋,遼軍各陣敗兵紛紛退下。 蕭天佐見勢不妙,倉惶上馬,組織突圍,迎頭碰上楊五郎。五郎大喝:“蕭天佐,還認得楊五爺嗎?”隨即二人打作一團。 ![]() 六郎出兵戰韓昌。 六郎被寇準背靴私訪出來,隨八賢王、寇準到三關解圍。韓昌親自出馬,六郎也挺槍迎戰。韓昌說:“楊郡馬是員將才,何不歸屬我國定不失封王位。”六郎答道:“我楊家抗遼豈只為一家榮辱!捍衛國土,乃是天下公義,只要有我楊家將在,就決不容你遼騎縱橫中原。”說得韓昌啞口無言。停了停,韓昌說:“你我二人進行君子戰不許他人相助,你看如何?六郎點頭答應。于是各向本部傳令,體放暗箭。兩軍擂起鼓來,雙方交鋒。從早晨一直殺到傍晚,難解難分,但見寒光蕩漾,冷氣森森……兩軍將士看的眼花綜亂。最后,六郎用回馬槍使韓昌翻墜下馬。![]() 七郎闖幽州。 宋太宗被困幽州,楊家父子發兵救駕,七郎為先鋒官帶五百騎兵先行。七郎風塵仆仆趕至幽州(今北京),不敢怠慢,馬踏遼營闖到城下,守城的主帥潘美卻不放他進城,因為在京城七郎打擂將潘美之子潘豹打死,他對七郎懷恨在心,逼他連殺三門。五百騎兵此時只剩七郎單人獨騎,一路奔波又連番廝殺,如今是饑腸轆轆,精疲力盡。大罵:“潘美老賊,你竟如此狠毒!這豈不壞了國家大事,待我殺退遼兵,再與你算帳。”![]() 14、西配殿 西配殿的殿額為“世篤忠貞”,里面同樣有5組彩塑,主角是佘太君、穆桂英、楊排風、七娘、八姐、九妹等赫赫有名的“楊門女將”。![]() 佘太君。 楊業之妻折氏(折與佘同音)乃將門之女,祖父折從阮,父親折德扆都是活躍在抵御外侵戰爭第一線的英雄將領,至折氏這一代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折氏雖是女流,但武功與才識并不亞于男兒,是一個很有軍事才能的人,后嫁于楊業為妻,隨同楊業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楊業死節朔方之后,折氏便擔起保國逐敵的重任,率領楊門女將,沖殺在前,為國家安危相傳曾百歲掛帥出征。![]() 穆桂英大破天門陣。 楊六郎組織人馬大破天門陣,首先爭取了遼國的盟友西夏國的郡主黃瓊女,黑水國的名將土金宿歸宋,隨后,穆桂英一馬當先,勇破中陣玉皇陣,逼殺韓昌刀劈陣主,楊宗保槍刺蘇柯慶,天門陣土崩瓦解。塑像展示了穆桂英手持大刀,舞得上下翻飛,疾如閃電,蕭天佑也不示弱,二柄錘迅猛如風,兩人直戰了二十多個回合,蕭天佑求勝心切,覷個空子舉起雙錘,使出全身的力氣,狠狠的向桂英砸來,不想桂英人急馬快躍起躲過,蕭天佑收錘不及,甩落馬下,桂英回手一刀,只見蕭天佑的頭連盔帶纓如西瓜一樣滾下來。![]() 燒火使女楊排風。 排風從小失去父母,五歲時被楊洪揀到府里。楊府上下都很照顧她,還教授她武藝,到了十八歲已經練成一身過人的武藝。在邊關楊宗保被韓昌捉去,邊關眾將都不是韓昌的敵手,孟良回朝搬兵,佘太君毅然向朝廷保舉排風領兵出征。排風領兵馬到邊關,眾人見是一個小丫頭,從心眼兒里看不起她,排風提出比武,棍打焦贊、孟良震服三軍。塑像內容展示了排風在戰場用“煙火大棍”大敗韓昌,救出宗保。![]() 七娘迎戰馬吐溫。 八賢王、寇準楊府選將,七娘隨軍出征。宋軍到瓦橋關下同遼軍先鋒馬吐溫相遇。高君保與馬吐溫交戰幾個回合,被馬用狼牙棒掃掛右臂,負傷而回。七娘惱怒,向八賢王請求:“元帥,待末將殺他。”八賢王應允,七娘撥馬上陣,馬乃好色之徒,見七娘容貌俊美,頓時垂誕三尺。七娘看出馬賊眉鼠眼,便假裝刀術不精,故意丟個破綻,步步后退,馬一心想生擒七娘,便緊纏不放,在追到馬頭碰馬尾的時候,不想七娘猛然回頭,照準馬吐溫的臉面揮手一團粉霧,馬吐溫雙眼被迷疼的“哇哇”怪叫,七娘不慌不忙手起刀落砍下他的首級。![]() 八姐九妹殺敗耶律方。 八姐、九妹和排風被派去攻打黑風陣,穆桂英首先畫出黑風陣陣圖,巧妙地避過陣中的暗道機關,順利地進入陣內。黑風陣的陣主耶律方挺叉迎戰八姐、九妹。排風趁此機會殺上了黑風陣的指揮臺,占領了指揮臺,耶律方見大勢已去,無心戀戰,與八姐、九妹交手十幾回合,便落荒而逃,黑風陣被打開。![]() 15、孝嚴祠 天波樓后面是“孝嚴祠”,是楊家家廟,為宋太宗御賜的祭祀處。它是“天波楊府”中軸線上最北的一座建筑,面闊五楹,單檐歇山頂,檐下“孝嚴祠”殿額左右各懸一橫匾,左為“忠勛世美”,右為“一門忠烈”。 “忠勛”一詞出自《后漢書·桓帝紀》“斯誠社稷之祐,臣下之力,宜班慶賀,以酬忠勛。”之句,指盡忠的勛績,亦指盡忠而有勛績的人。 門聯: 祖德宗功千載英靈撼山岳 父忠子義一堂威烈震邊疆 這是對以北宋“楊家將”為代表的楊氏愛國英雄的最好褒揚,按照《楊氏族譜》的記載,北宋之后,南宋、元、明各代,楊家均有名將為國效力,堪稱武將世家。 ![]() 殿中塑有二十二位楊氏忠武將神像,分別為宋、元、明三朝皇帝所授贈封號,依次是楊令公、佘太君、七郎八虎、宗保、文廣等。 正壁正中奉祀的是楊業、佘太君夫婦。 ![]() 左右及東西側壁奉祀的是楊氏一門的其他英雄和宋、元、明歷代皇帝為楊家將授贈的神位。 ![]() 除了佘太君,楊門女將在這里都沒能得到奉祀,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地位的低下。 ![]() 神位人物采用中國傳統民間泥塑彩畫表現,給人以古樸,原始,真實之感。神像背景浮雕著金色的錦繡山河,寓意中華大地的錦繡山河是靠英雄的鮮血換來的金色大地。 16、楊家花園 中軸線西是“楊家花園”花園采用江南園林造園手法,花園南部挖池疊山,山上建亭,山下修洞,水池上修建九曲橋,臨水建有水榭,形成敞開式的山水景觀。 ![]() 天波碧潭在楊家花園內,面積為2388平方米。潭水從楊家西湖引人,從花園南部迂回穿過水榭、東、西長廊、經過假山最后繞到花園北部。從南到北,水面上依次建有白色九曲橋、八角亭、水榭、長廊、拱橋。 ![]() 在拱橋旁邊的合歡樹下有一塊立石,上書“天波碧潭”。 ![]() 假山位于西院南部,山上建有一四角亭,山下修洞,游人可登山遠眺,可進洞探幽,妙趣橫生。 江南多園林,其突出的特點便是眾多園林里都有太湖石,花園假山就是由無數太湖石經過人工巧妙地組合堆砌而成。太湖石玲瓏娟秀,多姿多態,盛產于太湖中的禹期山等地,原為湖底的石灰巖礁石,經過千萬年水蝕浪擊,才形成千孔百竅的秀石。![]() 花園的北區有一座硬山式兩層樓房,前后花磚墀頭,上覆筒瓦頂,琉璃剪邊,有回廊連接。 樓的北側有一座古城門樓式的建筑,門池內書“天波門”。城墻上是一座廡殿式建筑,脊吻走獸,雀替斗拱。門樓兩側有亭子陪襯,威武壯觀。此門也是“天波楊府”的北大門。 ![]() ![]() 我這一生,讀過很多書,走過很多路,飲過很多酒,見過很多人。 (百一味) |
|
來自: 百一夫 > 《2、華北游記(京津冀魯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