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窗戶的窗簾壞了一段時間了,終于,春節安上了一幅滿意的窗簾。然而,家人卻說,有啥用。 裸露的窗戶,光線可以直接打進來,對于喜歡享受日光浴的人來說,無疑是最佳的選擇,但,從安全性來考慮,還是有欠缺的。而,從美學方面來看,更不是上好選擇。 其實,我安的不是窗簾,安的是美,安的是美的熏陶和教育。 對于蔡元培先生的美育觀我是十分贊同的:美育可以代替宗教,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耶魯校長理查德.萊文也有類似的觀點: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后,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而“只有地發揮個人潛質,自由地選擇學習方向,不為功利所累,為生命的成長確定方向,為社會、為人類的進步作出貢獻”,才是耶魯對學生的期望。 對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從原始社會用朱砂裝點自己到現代社會化妝品和整容業的壯大,人們追求美的腳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前陣子,第2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的海報和金馬獎海報的一張對比圖被頂上了熱搜。 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木心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癥,知識也解救不了。” 美學家蔣勛曾經說過:“美學基本規則--無用的,才是美。”而多少人卻在用實用主義作為一切的衡量標準。 現代社會,審美力,才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網上有四川省安岳縣的石窟佛像修補前后的圖片對比,發現修補后的顏色超奇怪,失去了刻線的流動,巨石的材質的厚重與堅硬的質感,超自然美感當然無存。 吳冠中先生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因為注重實用,缺乏審美教育,正在悄悄地將我們的下一代,變成徹頭徹尾的“美盲”。 為窗戶安上一幅精美的窗簾吧,因為這是對孩子美的培養,這是對他審美力的培養,也是對他核心競爭力的培養。蔣勛還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審美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他的競爭力水平。因為審美不僅代表這整體思維,也代表著細節思維。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培養他的審美力。 美能夠喚醒我們對生活的尊重,美能夠滌蕩人的心靈,改變人的精神面貌。它能喚醒我們對內心的尊重,因而去尊重生活,(部分文字來源于一周前《中國經濟網--中國式審美,為何被群嘲》)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為窗戶安上一幅精美的窗簾吧,因為這是讓孩子尊重生活,從而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