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要地,此乃正邪出入之門戶,一張方子,先治血栓后患咽炎,這竟是好轉之象。 在我職業生涯中,有這一幕,讓我記憶深刻。一位患者家屬,在我接診時跑來質問我,他說,你是醫生,你的職責是治病,但你怎么給我爸治出病來了。 這是什么情況?我是怎么給患者治出病來的? 患者來找我時,我只見他左下肢腫脹疼痛。因我之前給他妻子調理過高血壓效果不錯,所以他這次前一天晚上剛發作,第二天就來找我了。 加之他來之前做了輔助檢查是左下肢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我查其舌脈,舌暗紅、苔薄白,脈弦。 四診合參后,給他用方:土茯苓,生白術,生姜,桂枝,牡丹皮,茯苓,赤芍,桃仁,附子。 用藥第四天后水腫就已經基本消失了,疼痛也減少了大半。他給我說,之前就總感覺這個左腿是腫脹,僵硬的,活動都不方便,這沒想到用了這些天中藥,腿腳都變利索了。 我聽了后也很開心。中醫治療以人為主,患者年已八旬,氣血陰陽俱虧,脈道不利、血行不暢,加之當時寒冬,氣溫緣故導致寒凝血瘀,瘀阻脈道,血不利則為水,血水互結,才有此癥。 而且結合他舌脈,亦為寒凝血瘀之象。所以給他活血化瘀祛寒。 可當治療過了兩周之后,他突然說自己咽痛,疼痛難忍,像是割破了一般,不能吃飯飲水。其他癥狀均未見,于是囑咐患者用了急性咽炎的中成藥。 可一日后未見效果,于是他兒子就過來質問我了,我見患者水腫已完全消失,并且他自己也說腿沒事了,就是嗓子疼,查其舌脈依舊無差。 四診合參后我又給患者予以上方基礎上加了《傷寒論》“桔梗湯”,一是為了鞏固水腫消散,二則專治咽痛。 本以為就此了結,可患者用藥三天,并未見到療效。我有點受挫,因為這雖是古方但經后人無數實驗,療效都不一般。 我回辦公室后靜靜的坐著,把患者的情況順了一遍。 首先,患者突發左下肢水腫脹痛,根據《傷寒論》第316條講:“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此為“少陰病”。用方后效果顯著,這一點能說明治療思路正確。 其次,患者為什么會咽痛? 想法一:用附子劑量較大導致上火,所以該以玄參、麥冬等清解? 可他生病之初病機以寒為主,那治療過程中變為熱的可能性不大。經辨證考慮確實以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治療獲效,所以若真是火熱咽痛,那可就重新辨證了。 想法二:“少陰咽痛”,若是這樣那就說明這是一個好轉的表現。 《難經·四十四難》里講,咽為一扇門,正邪由此出入。腎足少陰之脈循喉嚨,患者年事已高,內腎陽不足,外受風寒侵入足少陰腎經,致腎經氣化不利,不能帥血而行,血瘀水停、不通則痛。 那經治療,腎經氣化得以恢復,水腫疼痛迅速減輕,而足少陰腎經之寒邪無處可遁,不能深入其臟,遂循經至咽喉——邪氣至此欲出卻不能,這一正一邪相抵抗,疼痛是自然了。 思考后,這個想法應該是正確的。于是根據《傷寒論》第313條:“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方:生半夏,桂枝,生甘草 患者用藥三天后,咽痛已經基本消失了。如此我也放心下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