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尺 補腎陰的能升發(fā)的藥很少,其實和腎的特點有關,腎主封藏,瀉腎陰的藥沒有,這與中醫(yī)的理論有關。腎只補不瀉,腎可能有邪,但腎之邪歸于膀胱,從膀胱論治。腎陰腎精只能填補,沒有瀉腎精的,腎精可以被間接損耗,如剛剛講的長期帶下。 熟地入左尺腎陰,經過九蒸九曬而成。生地是滋陰涼血養(yǎng)血的藥,偏寒涼。同樣劑量的生地和熟地煎煮出來的水很不一樣,生地煎出來的就很清、稀、淡,熟地熬出來的就比較厚、稠、濃,顏色更黑。黑入腎,這里的制何首烏和熟地都是黑的,入腎,填補腎精。熟地本身比較凝重,我們可以加行氣的藥,加打碎的砂仁,九蒸九曬,可以防止其滋膩,使脾胃可以更好的吸收,入腎的能力更強,滋補的能力更強。熟地填精益髓,腎精不足,精血虧虛就可以用。 如肌肉消瘦瘦,口干舌燥,陰道干澀,乳汁不足,這種精虛的狀態(tài)就可以用。運用的時候還要稍微佐一些助于運化的藥使之更容易吸收,不然大量的熟地就容易滋膩。比如用到三十克以上,它自己很難運轉開,如果患者脾虛或本身就屬痰濕體質,大量的熟地用上之后,根本就不能消化吸收,所以我們要配合健脾的藥,如白術茯苓,使之運轉開來。舉個例子,精血虧虛表現出來的精子量少,粘稠度高液化不利,這樣的要填補精液,補充津血。腦為髓之海,髓海不足記憶力減退,無精打采沒有精神,也可以用熟地。 還有一個九蒸九曬黃精,也是一樣的道理。黃精更偏入脾胃,進一步九蒸九曬炮制,功效更強于熟地,不僅入脾胃還入腎,也要配伍輔助運轉的藥,當然配合的行氣健脾之藥劑量不宜多,多了反而會耗散收攝之力。熟地純補,腎通于腦,腎精不足的時候腦髓也會不足,腎衰憊的時候整個五臟六腑都衰憊,填補腎精是最根本的方法。四物湯里面就有熟地,還有當歸川芎白芍,以補中焦下焦氣血為主,當歸川芎既是氣藥也是血藥,熟地和白芍基本上是不動的,配合川芎當歸行氣活血,讓熟地動起來。如果腎精極度匱乏,針對遺精盜汗滑精,急則治標,可以大劑量的熟地一百克二百克配合山萸肉峻補,稍微用點行氣的藥。氣血精血的耗損,一者是氣攝不住,一者是本身不足,兩方面,一個補氣一個補體。 制何首烏入腎,歸左尺,與熟地一樣填補腎之體。制何首烏可以烏須明目,生用還能潤腸通便,入肝腎經,小劑量的首烏可以充養(yǎng)脾胃之精,也能補充腎精,黑豆炮制以后入腎更強。如果不炮制,大劑量用,容易造成腹瀉,也與其毒性有關,制首烏毒性小。凡是入腎精的藥物用太大劑量都容易造成腹瀉,因為都是陰藥,大量的熟地也會造成腹瀉。我們多用制首烏,黑豆煮水,浸泡首烏,入腎更好,引經所用。注意劑量不要太大,也要配合行氣藥,讓他動起來。制首烏加熟地相須為用再加一些健脾行氣的藥熬制膏方,補腎補腦增強記憶力。 行氣的藥可以用砂仁,砂仁比較特殊,既入脾胃又入腎,久煎以后可以讓腎氣動起來,砂仁能到達下焦,如很有名的封髓丹,黃柏砂仁炙甘草。我們很多人補腎就容易拉肚子,就是忘記了吸收的問題。如果患者脾胃虛弱,一派濕濁之象,補腎精根本就補不進去,自身就有濕運化不開,還能把滋膩的陰藥運化開嗎?這叫偽補腎,很多名貴中藥都被這樣浪費掉了。純粹的虛可以補,有痰濕阻滯的不能直接補,沒有效果,或許反而生禍。這兩味藥純補,需要配合其他藥讓氣機轉起來。 如果肝有問題,藏血養(yǎng)血的功能沒有,補腎也補不進去,不能正常的通達運行,入體之后也不能為我所用,不運行,不動,這就反而成了負擔。所以說補腎,最重要的一點是能不能補進去,如果補不進去,要先解決這個問題。第二在補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服藥時間,晚上睡覺時候補,腎本身是收藏的。如果早上喝了藥,一天的運動之后是不是就耗損掉了?第三點睡眠問題。如果晚上熬夜,補腎是不是也沒有意義了。如果一個患者整天失眠,腎不能封藏,心腎不能相交,不解決睡眠的問題只補腎不會有很好效果,封藏的能力沒有了就很難補進去,要加一些安神養(yǎng)心的藥,讓它心腎相交。運化吸收以后腎收攝不住,就跟補進去多少消耗掉多少一樣,這就沒有意義。 所以說補腎的問題就在于吸收和封藏兩方面。如補腎的同時還耗損腎精,熬夜過多,欲望過多,神都是散的,心都不平,這樣就補不進去。所以道家養(yǎng)生說清心寡欲,或者減少欲望,調心調神。大夫用藥有問題,患者也做不到這些事項,所以造成了今天大量的人在“偽補腎”,基本屬于心理安慰。
|
|
來自: 供需相應 > 《中醫(y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