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一直是中國親子關系中一道跨不過去的坎,有多少父母因為“愛”而最終害了孩子。今天我就教你一套處理親子關系的簡單模型,幫你掌握一套“以一貫萬”的親子關系處理模型與實操方法。 親子關系的兩則案例 很久以前,一個少年,由于從小受到母親的極度溺愛,無論他在外面闖了多大的禍,母親都是一味的包庇縱容,從小時候偷針到長大后偷金。 終天有一天,偷盜被人發現,他慌不擇路拔刀殺了人。臨刑前,他要求再喝一口母親的奶,他母親解開衣襟喂他,這少年一口咬掉母親的奶頭,仰天大哭:“都是母親的無度溺愛害了我!” 這是一個悲哀的故事,也是親子教育錯誤而帶來的血淋淋的案例。古往今來,有多少“慈母”,就這樣害了自己的孩子!可以說這樣類似的案例,在當今社會仍然在持續上演,網上就有這么一個案例: 錢程從小被母親寵溺慣了,打上幼兒園那會,就經常搶別人玩具,欺侮個子小的小朋友。每當起爭執,他母親都會站出來充當他的保護神。總之,無論他做錯了什么,都是別的小朋友不對。 上學以后,他經常抱怨老師不公平,明明他和大家一樣都舉手了,老師卻不叫他;而他不舉手的時候,偏偏提問他,老師專門和他作對,出他的洋相。每當此時,他母親都在一旁附和:嗯嗯,學校不好,老師不公,同學也不友好,最后都會安慰一句:別理他們,反正有媽養你,怕什么! 故事說到這里還遠遠沒有結束,不過我想你差不多已經可以猜想到結局了。自古以來,就有慈母多敗兒的說法。也許,父母的初衷都是愛,而一味的溺愛,最后往往是連自己都不忍直視的害。 溺愛 會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在上述案例當中,父母過度寵愛、過分保護孩子,往往對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包辦代替,對孩子做錯的事情給予認可或縱容。 比如孩子很大了還在喂他吃飯或替他穿衣服,什么事都舍不得讓孩子做,即便孩子做錯了,也要為其爭辯。這樣下去孩子有一些傾向,比如:任性、沖動、依賴、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差等。 這便是將孩子推向一個錯誤的人生方向,必定帶來或重或輕的人生傷害,難以彌補。 親子關系是 “木”、是“仁”? 今天就告訴你一個,你可能不曾聽過的模型,幫你來化解親子關系遇見的問題。 相信你聽說過“金木水火土”吧,親子關系在五行中屬“木”;同時,親子關系對應"仁義禮智信"中的“仁”。仁就是仁愛。先不要問原理是什么,以后會慢慢為你解釋,現在我們先解決問題先。 一般來說,當我們看到木,我們會想象生發、上升的景象;是四季的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復蘇生長,一片欣欣向榮。仁用木代表,也有這個意味,體現了上天有好生之德的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