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山榮說酒公眾號的第551篇原創文章 授權:糖酒快訊直播 作者:周山榮(仁懷市文聯主席、酒協副秘書長) 大家端午好!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有關端午制曲和咱們茅臺鎮的一些故事和細節。 剛才,主持人說,近期我們對醬香酒的釀造和生產進行了很多管控、引導。很多網友有關注到,仁懷市委、政府對酒精竄酒假冒正宗醬酒整治的力度比較大。 醬酒是遵循傳統做的比較好的一個產區。接下來,我想就端午制曲這個話題,和各位網友交流我個人的一些思考、觀察和觀點。 制曲,對很多酒友,包括對酒比較了解的經銷商、代理商朋友來說,可能未必是那么精準的認知。因為你所理解的有關白酒酒曲的概念,可能都是錯的! 為什么這樣講呢?因為人是以大曲為媒介,與大自然合作釀造了酒。說我們茅臺鎮人是釀酒人的話,這是沒問題的。但是不能說是人釀酒,因為在我看來,這是貪天之功。 人類只是發現了酒。通過與大自然、與微生物的合作,天人合一的釀造了酒。人與自然合作的媒介是酒曲。 大曲是人類的奇跡。今天非洲的朋友們,據說還要靠女人咀嚼食物來發酵酒。糧食要釀成酒,大家知道是因為糧食含有糖和淀粉,但是如何將它轉換為酒呢?中國人發明了酒曲。 通過酒曲,讓含糖農作物糖化發酵轉化成乙醇,就有了酒。你不要覺得這個過程很簡單,因為那是在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這個東西以后,你才這樣認為。 一兩百年以前,人類要獲得糖、獲得酒,都是比較困難的。同樣,在掌握酒曲的技能之前,就像我們今天要獲得比特幣、要買到飛天茅臺一樣,是比較困難的。 白酒用大曲,是中國白酒的獨一份,世界的獨一份。因為傳統的葡萄酒,自釀葡萄酒的朋友可能知道,葡萄皮是不洗的。現在葡萄酒、白蘭地、威士忌其實都是用酵母。 我這么說,不是說要分個高低、優劣,但在中國白酒中,如果直接用糖化酶、酵母釀的酒的話,價值是很低的。從物理屬性上來講,端午制曲做的酒曲,物理屬性上很復雜,或者說是很高級的。 如果你沒見過踩曲,其實不能說你懂醬香!為什么這樣講?因為每年端午以后,茅臺鎮就開始一年一度的踩曲。今天我們上游的金沙的王總也在,整個赤水河產區醬酒的釀造,都遵循節律生產。 端午,是一個時間點,踩,是人的動作,曲,就是釀造醬香酒的發酵劑大曲。 踩曲的人,一般是這個女人。我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江湖當中傳說,茅臺的大曲只能是女人踩。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的話,白酒神秘,大曲其實更神秘。因此我說,如果你沒有見過大曲的話,你是不能說你懂醬酒的。 端午,茅臺人沒有劃龍舟,都忙著踩曲。包括我們央視和相應媒體往年的報道,每到今天、明天就會說,各地群眾賽龍舟、包粽子、賞民俗、歡度佳節的同時,傳承傳統文化。 但是,咱們茅臺鎮確實不一樣。往年、包括今年咱們茅臺酒廠都會舉行規模比較盛大的制曲祭麥儀式。為什么會有這么一個儀式和活動?我的看法是這樣: 第一,你看時間,偏偏在端午。第二,人,是女人。茅臺鎮的踩曲,本來就是很有儀式感的。 祭麥,小麥就是大曲的主要原料。在一年一度開始踩曲的時候,通過祭麥這種方式,來表達茅臺鎮人對自然的敬畏,對技藝的傳承。當然,現在更有了觀賞性,這個就是后話了。 白酒進入嘴巴之前,是不是都要經過雙腳的洗禮?今天觀看直播的的朋友,可能一上來就是踩曲。用腳踩的話,衛不衛生或者怎么樣? 既然是踩的話,你不可能用手,用手叫拿、叫捏,用腳底來接觸地面才能夠叫踩。 按照我們醬香酒的傳統踩曲技藝的要求,是小麥磨碎以后,找好曲母,攪拌配料,裝在模具里頭踩制成型,再攤晾。踩好以后還要入倉堆積,倉內發酵和拆曲,以及貯存、磨曲才能夠使用。 這個過程有8道工序,35個工藝環節。請你想象一下,雖然我剛才說都是女人在踩曲,現場可能美女如云,但是畫風其實可能不是特別浪漫的。 為什么?因為我經常把它比方成藏族人的建筑工地打夯。 這個過程當中,衛生的問題,不論什么食物在進入嘴巴之前都要經過一次角質層的洗禮,所不同的有的洗禮是來自于手,有的洗禮是來自于腳,比如說我們醬香酒的踩曲。 和所有沒有被現代科技淘汰的傳統一樣,赤腳釀酒在儀式之外,其實是有很多現實和科技的含義的。 你比如說踩曲的時候,無論多么昂貴的鞋子,都會散發出塑料和皮革的味道,赤腳才能夠感受、感知到小麥的軟硬、疏松、溫度。 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號稱傳統的釀酒廠,你都可以找到赤腳釀酒師。在赤水河谷醬酒產區每一個制曲的、按照傳統工藝制曲的酒廠,你也能夠看到赤腳踩曲的女工們、踩曲姑娘們。 朋友們可能誤解了、誤會了大曲。為什么?因為端午踩曲背后是有很多故事的。這些故事體現在哪里呢?每年端午以后,赤水河谷上上下下、大大小小上千家酒廠,就開始踩曲了。 把磨碎的小麥,加入曲母和水,攪拌以后裝在一個方形的模具里頭,用腳的巧力來踩,直到踩成龜背形的曲塊。 再放在房間、曲倉里頭去發酵。途中,要翻兩次倉,讓曲塊充分的接觸空氣中的微生物,進行繁殖和發酵,發酵期是40天,期滿了以后再拆曲。 曲塊出倉通常是黃、黑、白都有,只有金黃色的、棕黃色的這種曲塊更好一點。曲香濃郁,具有大曲醬香酒曲塊的典型風格。 從醬香酒的釀造環節來說,你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咱們赤水河谷千百年來,我們勞動人民勞動勞作的情形。 端午踩曲,其實端午以后,傳統農業社會,地里頭的小麥成熟了,開始收獲,然后把多余的糧食拿來制曲,體現了農業社會的特點。 現在也有人解釋說,端午是天地至陽之時,而女人是天地至陰之寶。女人的腳是至陰當中的至陰。至陰當中的小麥是集大地的陰精的物產。端午的時候是陰陽二氣在酒曲當中交融,就達到一種陰陽和諧。 這個說法,牽強也好,附會也好,這樣的傳統,在產區已經堅持了很多年。 至于為什么說非得要女人踩曲,在我看來,一方面是因為女人的體態,相對男人而言更輕盈。勞動力成本其實也更低。 另外一個方面,是因為歷史上茅臺鎮其實就是一個小鎮子,一個村落。男人釀酒的話,承擔更繁重的體力勞動。女人來踩曲,大家就是這么一個分工合作的過程。 接下來我再跟大家說一些,對酒、對醬酒特別感興趣的朋友想了解的一些情況。你比如說,大曲究竟有沒有秘方? 就像五糧液的五糧配方一樣,我的理解大曲在操作上、在配比上,確實是有講究的。但那是因地制宜的靈活把握,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比例可以照搬照抄。本質上講的就是一個工匠技藝、時光老熟而已。 今天的直播之前,我在朋友圈里頭轉發了直播的消息,原來習酒廠的一位搞技術的老朋友,在朋友圈里頭問我,那大曲究竟要不要加中藥? 我的看法是,歷史上,咱們醬香酒大曲確實也是要加中草藥的。現在也還有人這么干。我這么說的意思是,有的沒有這么干。 踩曲的時候加入曲母,起到的是一個接種的作用。加入中草藥以后,發揮的也是這么一個作用。 踩曲真的那么辛苦嗎?確實是一項勞動強度還是比較大的活動。即便是身強力壯的小伙子,如果你第一次去踩上兩天曲的話,我保管你腿肚子痛兩天,腰酸背疼腿抽筋。 你像茅臺酒廠的制曲車間里頭,上午9:00一般他們就會休息,因為他們是凌晨的時候就已經上班了,這個時候就會喝一點水。如果你在車間外頭看到他們的話,汗水從額頭上面流下來,就像洗桑拿一樣的,這個絕對不是夸張。 當然,如果換一個視角來看的話,你會發現在產區里頭,以踩曲女工為代表的這么一群人,他們在傳統和現代之間的這么一個切換,是一種生活的常態。 因為下班以后,這些美女們沐浴更衣,又重新回到了現代社會。 端午制曲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醬香酒、茅臺酒釀造技藝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一項活著的文化形態的承載者之一,踩曲姑娘們的存在,讓這項傳統技藝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非常鮮活的前行著。 大曲真的有那么重要嗎?是不是釀酒行業人自嗨? 傳統的釀酒行業有一個說法,叫一曲二火上功夫。世間的一切人是決定性因素。人之上,曲是根本,因為大曲決定了酒的生香,決定了酒體的骨架。 二火,其實說的是一個度的問題,對度的拿捏,任何食品、任何技藝都是要講究的,何況是釀酒呢。功夫,自然就是指人的技藝。 對大曲的講究,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曲為酒之骨,說白了醬香酒的香是由發酵劑——大曲來決定的。 比如說我們今天主持人這么帥,其實一方面是父母的基因好,自己氣質好,同樣的咱們醬香酒好喝,是骨架,是基因,是由這個酒曲來決定的。 一家酒廠有沒有專門的自取車間,是我們外人衡量他的釀造能力的一個參照性衡量指標。一個小作坊依靠外購酒曲來釀造的話,它的質量客觀而言是難以恒定的保證的。 七分釀造,三分勾調。七分里面,制曲其實可以占到六七分。因為釀造雖然很重要,但靠釀酒師傅人工可以控把控的。曲藥一旦制成,和糧食、和高粱混合在一起發揮作用的時候,人類就已經回天乏力,很難對它進行真正有效的掌控了。 另外一個視角來看,可能大家也會問一個話題,那么難道說21世紀的今天,我們AI、人工智能的今天,這個大曲就真的不能夠用機械來取代? 本質上講,醬香酒行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創新,但是創新的基礎條件在我看來是傳承。因為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茅臺酒廠,他們嘗試過做打曲機。 90年代初期的時候,據我所知,茅臺酒廠的制曲車間還安裝了一條機械制曲的生產線。但是,經過很長時間的科研和實踐,發現由于機械制曲并不能夠很好的模擬人工踩曲,與人工踩曲在曲塊的松緊度、提漿度,其實是有所不同或者說有比較大的差別的,甚至導致醬香酒曲塊的質量的下降。 所以,以茅臺酒為代表,包括我們茅臺鎮上的很多企業,比如說今天我們參加直播的夜郎古酒廠的董事長余方強先生,他的企業肯定都是按照全人工、傳統工藝來制曲的。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機械加工技術水平當然也就隨之在提高,模擬人工踩曲的水平,我相信也會提高。我聽說2003年以后,茅臺酒廠又將機械制曲項目的提上議事日程。目前,我不太清楚科研層面取得的進展。 就我的了解,國內應該還沒有哪一家酒廠和科研機構,真正拿出了機械制曲足以取代人工制曲的成果來。 還有一個大家比較感興趣的,我們醬香酒是單糧酒,其實它的主要原料就是高粱,另外一個原料就是大曲。大曲是用小麥制成的。 糧曲比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一斤醬香酒究竟要用多少大曲?醬香酒這種高溫大曲,它的糖化發酵率在12種香型白酒中是比較低的。 按照茅臺酒的標準,5斤糧食1斤酒,1:0.9或者1:1的話,其實大家可以算出來我們大曲的消耗量非常大。 很多來到過茅臺鎮,來到過赤水河,去到過酒廠的人,都會發現我們制曲車間有很多蚊子,當地人說叫曲蚊。 這種蚊子,書面的說法要曲蟲,有的人說他是制曲的密碼,是大曲發酵的微生物的使者;也有人說曲蟲是制曲的殺手,因為它是害蟲。 其實這種昆蟲并不只有酒廠才獨有,根據我們專家的研究,這些昆蟲在大自然普遍存在,但是在制曲的地方,因為微生物環境和小麥的營養成分,這些東西的存在,它的比重會更大。 很多釀酒行業的人,不一定能夠叫出名字來。我知道的,有土耳其扁古盜、咖啡豆象、擬赤谷盜這些昆蟲。 茅臺鎮曲蟲的主要爆發季節在七八九月份,所以我們這個時候才來踩曲。曲蟲爆發周期為33天左右。它的總量,新車間總體會多于老車間。曲蟲的數量和溫度,總體來講成正相關。氣溫高曲蟲也會多一點。 各位下次去制曲車間參觀的話,不要因為看到很多曲蚊、曲蟲就特別驚訝。 醬酒行業經常科普說,大曲醬香酒是三高、四高工藝,其中之一是高溫大曲。高溫曲的溫度,究竟有多高? 傳統的來講,它的品溫一般是60-65度,確實有點熱。這里頭有一個問題,需要各位網友注意,我說這個品溫不是室溫,就是指成品的溫度。 當然你也可以想象,踩曲姑娘們在拆曲的時候會進入到曲倉里頭,它大曲品溫這么高,它的室溫也不可能很低,確實比較苦,接近于洗桑拿也是差不多的。 是不是非得端午的時候踩曲呢?理論上講大曲的生產有夏季曲、冬季曲的區別。從生產實踐來講,即生產的季節性對于曲藥的質量和所產的酒質,確實是密不可分的。 你比如說夏季曲,不管是從外觀,還是從香味上,都要比冬季曲要好一點。在優質曲的比例上,也是夏季取高于冬季曲。 夏季曲和冬季高溫曲的水分、酸度、糖化率這些指標當然都合格,但是它的雜菌、醬香味,冬季曲還是要差一點。 大家如果有興趣來參觀我們茅臺鎮,參觀我們赤水河的酒廠,要玩轉我們茅臺鎮,玩轉醬香酒。 我說了這么多,可能把大家繞糊涂了。沒關系,作為醬酒粉絲,我想你肯定會愿意親眼見證踩曲。打個卡,就是看到來過、拍過、走過。 我簡單說一下,你來到茅臺你可以看到制曲。看點是什么呢? 在我看來,就是世界上酒類生產當中,最傳統的技藝,沒有之一!全手工。而且,可能有美女輕盈的步伐。看到什么,首當其沖的是美女,聽到什么呢,可能是我們踩曲姑娘們的喘息聲和腳步聲。 當然美女們身材都很好,因為天天跳芭蕾舞和踢腿舞,胖不起來的。當然可能也會有例外。你不要覺得很輕松。剛才我說了,他們一個制曲女工踩曲,一塊大概要踩30-40下,一天踩200塊左右。 我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謝謝各位! 每瓶酒精假冒仁懷醬酒,都是對70萬人的羞辱! 70萬仁懷人的面子和口碑,比賺黑心錢重要一萬倍! 造孽!一瓶酒精竄酒假冒仁懷正宗醬酒的前世今生 本文作者:周山榮,持續研究醬香型白酒逾18年,獨立酒評人,私人酒文化顧問。著有《茅臺酒文化筆記》《人文茅臺》《山榮說酒》等,自稱『品酒不喝酒,說酒不賣酒』,人稱『茅臺鎮zui懂酒文化的人』。交流、轉載、合作請聯系:139842973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