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掃盲班”開班了。第一課: 抗戰時期,日軍編制。 抗戰時期,日軍一直沿用德國的軍銜編制,也就是十六級軍銜制,具體如下: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準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日軍各級作戰單位兵力部署: 1、班 日軍一個班共有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配有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一挺,擁有一名正射手以及兩名攜帶彈藥的副射手。班長作為指揮官配有'十四年'式手槍,其余八名步槍兵,每人一支三八式步槍。戰時,日本士兵的子彈攜帶量是125發。五發壓在彈倉中,60發在兩個子彈包里面,另外60發在背囊里面。 2、小隊: 日軍的一個小隊共有三個滿編制班和一個裝備三個擲彈筒的擲彈筒班,共計54人。(擲彈筒班每人攜帶榴彈8枚) 3、中隊 日軍一個滿編中隊共有作戰人員180人,其中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兵,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54人的小隊。 4、大隊 日軍一個滿編大隊共有作戰人員1100人,其中包括:一個30人的大隊部,一個110人的騾馬運輸中隊。4個滿編步兵中隊;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下轄3個重機槍小隊(每小隊配有4挺92式重機槍)一個彈藥運輸小隊;一個55人的炮兵小隊,其中包括1個10人的隊部,1個彈藥班(15人),兩個炮班各裝備1門九二式步兵炮。甲種師團編制內的大隊則會將配備炮兵小隊換成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其中包括一個27人的彈藥小隊,兩個31人的炮兵小隊各裝備2門步兵炮)。 5聯隊 日軍一個滿編聯隊共有作戰人員3800人,其中包括:一個55人的聯隊部;一個120人的騾馬運輸大隊,用于運輸團部以及下屬各部隊一天的野戰口糧。三個滿編步兵大隊;一個160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隊部,一個13人的觀察班,一個31人的彈藥運輸小隊,三個31人的炮小隊(裝備有6門九二步兵炮)。聯隊屬通信中隊下轄一個電話小隊(4到6個電話班,每班3部電話,一個交換機),一個無線電小隊(5到8臺電臺),在戰斗中電話和電臺配屬到各大隊和各直屬隊。 甲種師團內的聯隊則會將炮兵中隊,替換為一個366人的炮兵大隊,其中包括一個26人的大隊部,兩個170人的中隊,各裝備九二步兵炮4門炮。聯隊屬反坦克中隊有122人:包括一個20人的連部,21人的彈藥小隊,3個33人的炮小隊(各有兩門九四式37mm速射炮)。 6、師團(日軍師團共有甲、乙、丙、丁四種,兵力差距極大。) 日軍一個四單位制師團(甲種師團)共有作戰人員24000-28000人,其中包括4個步兵聯隊(后期改為3個),1個工兵聯隊,1個騎兵聯隊,1個炮兵聯隊,一個運輸補給聯隊,共8個聯隊。炮兵聯隊編制2400人,下轄3個689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九一式105mm野炮。1個騎兵聯隊編制950人,下轄2個騎兵中隊,每中隊配屬馬步槍123支,重機槍2挺。工兵聯隊編制900-1000人,幾乎沒有機械裝備,只能承擔極少的土方作業任務。運輸補給聯隊的規模各個師團都不一樣,從理論上來說,由一個卡車大隊和一個騾馬大車大隊組成。有的師團配屬的1.5噸的卡車能達到100輛以上,有的師團則根本就沒有。 甲種師團在原編制內會另加一個獨立重炮兵大隊,配屬8門三八式150毫米重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