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身體是否健康長壽,一些常見指標的數值是最直接的判斷。各項指標維持在正常值,那么才有可能健康長壽。 以下這20項身體指標的正常值以及維持指標正常的健康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趕緊自己對照一下! 10條身體健康的“金標準” 1. 血壓標準:收縮壓<120mmHg ,舒張壓<80 mmHg 根據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機構聯合發布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我國成年人血壓值的正常范圍為:收縮壓<120mmHg ,舒張壓<80 mmHg。①
圖片來源:《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 血壓不正常不僅會影響血管健康,還會影響心臟、大腦。《中國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指出,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我國70%的腦卒中患者有高血壓。② 建議: 1、低鈉高鉀飲食,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6g。 2、積極鍛煉,控制體重。 3、不吸煙,不飲或限制飲酒。 4、減輕壓力、保證睡眠。 2. 血糖標準:空腹血糖<6.1mmol/L,同時餐后2小時血糖<7.8mmol/L 根據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發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正常血糖值為:空腹血糖<6.1mmol/L,同時餐后2小時血糖<7.8mmol/L。 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當空腹血糖≥7.0 mmol/L,則可確認為糖尿病,如果糖尿病較為嚴重,還容易引起糖尿病足、眼病甚至臟器功能障礙等多種并發癥。③ 建議: 1、調整飲食結構,多吃蔬菜和全麥食物。 2、適量減少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3、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鐘中高強度的運動。 3. 低密度脂蛋白標準:正常值為<3.4mmol/L 低密度脂蛋白,常被稱為是“壞膽固醇”。它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的危險因素之一。 據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等機構聯合發布的《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為<3.4mmol/L。④ 2016年,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等五家機構聯合發布的《正確認識膽固醇科學聲明(科普版)》明確指出,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是造成血管“堵塞”的關鍵因素,其增高與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⑤ 建議: 1、控制體重,多果蔬和全麥食物、堅果等。 2、戒煙限酒。 3、每周至少5天,每天有至少30分鐘中高強度的運動 4. 甘油三酯標準:正常值為<1.7mmol/L 甘油三酯是脂質的組成成分,主要功能是供給和儲存能源,還可以固定和保護內臟,而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是血脂分析的重要指標。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甘油三酯正常值為<1.7mmol/L。甘油三酯高同樣是血脂異常的重要指標,而血脂異常的主要危害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④ 建議: 1、少吃紅肉、高膽固醇食物、多吃高纖維食物。 2、保證運動。 5. 尿酸標準:男性<420umol/L,女性<360 umol/L 2017年發布在中華內科雜志上的《中國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將高尿酸血癥的診斷定義為: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umol/L,女性<360 umol/L。⑥ 但當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就可能沉積在關節或腎臟中,引發不適。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張華東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高尿酸血癥會引起痛風發作和關節損害,還會導致血管內皮和腎臟的慢性損害、加重胰島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等疾病發生的風險。⑦ 建議: 1、少進食動物內臟、海鮮、啤酒、火鍋等高嘌呤的食物; 2、保證飲水足夠,每日2000ml左右。 6. 心率標準:60~100次/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正常成人的心率正常值為60~100次/分。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鐘赟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心率過快或過慢,都容易造成血壓波動。不僅如此,如果心跳過快,還會導致心臟做功增加,造成心臟肥厚、心力衰竭等嚴重問題。⑧ 建議: 1、適當增加運動,規律作息,減少熬夜。 2、限鹽、戒煙、限酒。 3、少動怒,保持心態平和。 7. 腰圍標準:男性<85cm、女性<80cm 由我國原衛生部疾病控制司編寫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指出,中國成人腰圍正常范圍為,男性<85cm、女性<80cm。 俗話說:腰圍越長,壽命越短。2018年,北京大學公衛學院呂筠、田園等研究人員發表在《中華流行病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結論。該研究通過對41萬余成人進行分析發現,腰越粗,發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風險越高。⑨ 建議: 1、控制飲食、多吃水果、蔬菜、膳食纖維。 2、每周至少5天,每天有至少30分鐘中高強度的運動。 8. 頸圍標準:男性<38cm,女性<35cm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健康成人的頸圍:男性<38cm,女性<35cm。如果頸圍超標,則意味頸部皮下脂肪增多。 頸圍過大也與多種疾病相關,2012年臨床薈萃醫學期刊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頸圍增大者血脂異常率明顯增高。此外,還有相關研究指出,頸圍過大與胰島素抵抗和各種心血管代謝危險因素密切相關。⑩ 建議: 1、控制體重,減少過多的脂肪堆積。 2、增加有氧運動,為身體減脂。 9. 身體質量指數(BMI):18.5≤BMI<24 根據原衛生部疾控司發布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成人標準BMI為:18.5≤BMI<24。身體質量指數(BMI)是用來衡量一個人胖瘦的標準,BMI=體重(kg)÷身高2(m2)。
當BMI≥24時為超重,BMI≥28時為肥胖,而肥胖可能引起多種代謝并發癥,包括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甚至某些類型的癌癥。 建議: 1、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多吃水果、蔬菜、膳食纖維等食物。 2、每周至少5天,每天有至少30分鐘中高強度的運動。 3、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 10. 肺活量標準:男性>3500ml,女性>2500ml 一個成人肺活量標準為男性>3500ml,女性>2500ml。北京博愛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李壽霖2016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表示,人體內部的氧供給全部靠肺的氣體交換來獲得,肺活量大就說明每次呼吸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量就大。而人體的各器官、系統、組織、細胞每時每刻都在消耗氧,機體只有在氧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才能正常工作。肺活量下降,內部機體活力也會隨之下降。? 建議: 1、堅持運動,如游泳、慢跑、騎車、爬山等。 2、靜態下也可以選擇練太極拳、呼吸操等。 10條健康生活方式“金標準” 1. 吃鹽標準:每天別超6克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規定,健康成年人一天食鹽(包括醬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鹽量)攝入量不超過6克。 食鹽過多攝入,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有著密切的關系,還會加重胃黏膜損傷、加速骨質疏松,而且鹽攝入過多,皮膚也會變差。無論是為了健康還是美,控鹽都是至關重要的。? 建議: 1、一個啤酒瓶蓋裝滿鹽正好是6克的量。 2、少吃醬菜、腌制食品及其他過咸食品。 2. 吃糖標準: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規定,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過多攝入糖與飲食質量不佳、肥胖和慢性疾病風險有關,尤其是通過飲用含糖飲料,會增加總能量攝入,降低其他營養食品的攝入,造成膳食不平衡,導致體重增加,并加劇慢性疾病風險。? 建議: 1、多喝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2、少吃甜食、點心。 3. 吃油標準:每天別超30克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規定,每人每天烹調用油攝入量不超過25~30克。 高油、高脂肪、高膽固醇,是高脂血癥的危險因素。長期血脂異常可引起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卒中、腎動脈硬化等疾病。? 建議: 1、使用蒸、煮、燉、燜、拌等無油、少油方法。 2、采取總量控制,使用控油壺,按量取用。 3、少吃油炸食品,如炸雞腿、炸薯條、炸雞翅、油條油餅等。 4. 吃肉標準:每天不超75克 國家衛健委發布此前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畜禽肉攝入量不要超過75克。 2017年,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于康教授曾在《我是大醫生》節目中分享一張“地圖”,叫做“全世界紅肉分布和惡性疾病分布的相關性地圖”,圖中紅色越多,意味著發病率越高。
于康教授在節目中談到,“日本人相對中國來說,吃紅肉是比較少的,所以惡性腫瘤的相關發病率是低于中國的。而德國、美國、加拿大吃豬排、牛排、羊排比較多,他的結腸癌、乳腺癌發病比例就超過中國。”? 建議: 將片狀食物展開放到手掌心中,一般一個手掌心(不包括手指)大小及厚度的肉約50克。同時要控制加工肉攝入。 5. 吃水果標準:每天至少半斤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每個健康的中國人應該保證每天攝入200~350g新鮮水果,而且還強調果汁并不能代替新鮮的水果。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傳染性疾病預防中心關于《2013年中國25歲及以上人群水果攝入不足的歸因死亡分析》的研究發現: 我國因水果攝入不足造成期望壽命損失為1.73歲。25歲以上(包括25歲)人群的總死因中,約15%是由于水果攝入不足導致的,歸因死亡數為134.84萬。水果的全死因歸因分值僅次于高血壓和吸煙,位列第三。? 建議: 把水果當做餐盤的一部分,把它安排到一日三餐中,當作三餐中的一部分,幾顆圣女果或者切幾塊蘋果、奇異果塊,都可以放上餐桌。 6. 喝酒標準:0克/天 早在2018年8月,2018年8月,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刊文指出:喝酒直接導致了全球280萬人的死亡,最安全的飲酒量為0,即不飲酒才能對健康有益!? 2019年4月,《柳葉刀》再次發文稱,在這份針對中國51萬成年人的10年隨訪研究后發現,平均每日飲酒量每增加40克,腦卒中風險上升35%,對于中國男性而言,飲酒會誘發8%的缺血性腦卒中和16%的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 建議:戒酒!最好一滴也別喝! 7. 吸煙標準:0次/天 2012年,原衛生部編著的《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顯示,有充分證據說明吸煙可以導致肺癌、口腔和鼻咽部惡性腫瘤、喉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腎癌、膀胱癌和宮頸癌,有證據提示吸煙還可導致結直腸癌、乳腺癌和急性白血病。 建議:如果想健康,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戒煙!不吸煙也要警惕二手煙、三手煙。 8. 喝水標準:每天不低于1.5升 喝水是小事,但喝水少可就是大事了!當感到口渴的時候,說明身體至少已經流失了1%的水分。喝水是讓其參與新陳代謝,長時間缺水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成年男性每日最少飲用1700mL(約8.5杯)水,女性最少飲用1500mL(約7.5杯)水。 建議: 1、少量多次,每次1杯(200mL)。 2、飲用白開水,不要用飲料代替。 9. 久坐標準:別超過60分鐘 結腸癌就是一項多發的“椅子病”。長期久坐會導致血流循環不通暢,而其最容易淤積在人體最低的位置。 貴州省腫瘤醫院腹部腫瘤科副主任王文玲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如果腸道長時間處于瘀血狀態,代謝就會出現問題,腸道蠕動變得緩慢,糞便中有害成分在結腸內滯留的同時刺激腸黏膜,易誘發結腸癌。? 建議:對于久坐的人群,應每小時站立一次,每次大約2~3分鐘,起來倒一杯水,適量飲水;走廊里轉一轉,上廁所時伸展一下腿腳。 10. 睡眠標準:不晚于23時 長期缺乏睡眠會讓免疫力下降,不僅嚴重傷肝,還會導致各種慢性病的發生,誘發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還會導致細胞突變,讓患癌風險和猝死風險增高。 建議:記住!23點前放下手機,上床睡覺! 這些你達到了嗎? 快行動起來! 更多精彩文章: 本文資料: ①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J].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19, 17(3):193-197. ②中國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J].慢性病學雜志,2014,6(1):1-3. ③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2017. ④2016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7, 37(S1):41-45. ⑤2016年,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等五家機構 《正確認識膽固醇科學聲明(科普版)》 ⑥中國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J]. 中華內科雜志, 2017, 56(3):235-248. ⑦2016-04-15健康時報《高尿酸血癥沒癥狀也要治》 ⑧2019-01-18健康時報《管好心率控好壓》 ⑨田園.中國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與缺血性心臟病發病風險的前瞻性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8. ⑩社區非糖尿病人群頸圍和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5. ?2016-12-09健康時報《三種征象 跟長壽確實相關》 ?2017-06-06健康時報《健康生活“三減三健”》 ?2017-10-26《我是大醫生-兩萬塊方糖的健康提示》 ?齊金蕾, 劉韞寧, 周脈耕, 等. 2013年中國25歲及以上人群水果攝入不足的歸因死亡分析.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7, 38: 1038-1042. ?Alcohol use and burden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1990-2016: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J].The Lancet. 2018. ?Iona YM, Robin GW, Xue WM, et al. 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on alcohol and vascular disease aetiolog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500 000 men and women in China. Lancet 2019. ?2018-03-20健康時報《坐出來的癌癥》 本文編輯:王楠 審稿主任:楊小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