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簾洞三面環山,群峰巍峨,林木蒼翠,霓云繚繞,青山綠水,洞天迷人。初來乍到仿佛置身於仙境般的夢幻世界。放眼望去,南面是高矗入云的魯班試斧山,山腰的東崖下就是水簾洞;西面是小巧玲瓏,凌空飛架的渡仙橋;北面是百 丈懸崖,拉梢寺就建在這懸崖之下;東北面是干尸崖,這崖面如刀切,似斧劈,光溜溜,齊刷刷鳥獸難尋,人跡罕至,那干尸洞就在這懸崖之上。 說起魯班試斧山這里還有一段神話故事,話說當年那魯班爺的神斧鈍了,于是他就那斧子擦了又擦,磨了又磨,一直擦磨了那七七四十九天,但 究竟鋒利如何自己想試試,于是,他尋遍了華夏名山大川,三山五岳竟然找不到一個試斧的好地方。一日,魯班西行來到了渭水之濱的水簾洞,忽見 眼前一座高山擎天維地矗立于天地之間。高萬仞,刺藍天, 似鐵打銅鑄一般。魯班一看好不喜歡,這真是"踏破鐵靴無 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如此這般何不以此山試斧。于是他捋起袖子,憋足了勁,雙手掄 斧,大喊一聲劈將下去!那還了得,驚天地,泣鬼神;轟隆 隆地動山搖,嘩啦啦火光沖天把哪百丈懸崖竟劈成了兩半。山頂劈碎的一塊石頭飛濺起來,直上九霄,不知去了何方?后來人們才知道,它越秦岺,過長冮,一直落在了廣西興安縣,這就是現在人們看到的秦 靈渠邊上的"飛來石"。 這里是丹霞地貌,拉梢寺就建在這百丈石崖之上。拉稍寺 石窟又名六佛崖。在六十多平米的崖面上石胎泥塑浮雕一佛 二菩薩,釋迦牟尼佛高42.3米,為己知我國最大的摩巖浮雕 。佛像底座上的雄獅、臥鹿白象色彩適宜,線條流暢,古香古色,栩栩如生,極富裝飾效果。整個崖面融壁畫,雕塑于一體,顯得肅穆莊重,宏偉狀觀。從崖面右下方陰刻的造像銘文可知:此像是北周名將,使持節柱國大將軍,隴右大 都督,秦州刺史尉遲炯主持修建,建成於北周帝武成元年(即公元五五九年)。距今己有 1400多年的歷史。 越小溪,登石階而上,穿過一石門便登上了通往干尸洞的棧道。千百年來,這里從來沒有路,棧道始建于改革開放后的一九八三年。新修棧道雖然堅固,但人在上面,腳下吱吱作響,微微晃動;頭項徐徐生風,心中忐忑不安。往下一看 ,頭暈目眩,心驚膽戰,給人一個上下不得,進退兩難的感覺。大部分游人至此都望而生畏,知難而返。我們幾個硬著頭皮堅持攀到了藏書洞。可惜管理人員不在,洞門緊鎖,啥也沒有看到,掃興而歸。 說起干尸崖的來歷,還有一 段耐人尋味的故事。據當地老百姓講,水簾洞雖然歷史悠久 ,僧侶眾多,香火旺盛,遊人 如織,但這干尸崖上由于峭壁 懸崖,十分險要,千百年來誰也沒有上去過。他閑來無事,就這兒瞅 瞅,哪兒看看,偶然之間發現 那石崖之上好象有個洞。出于好奇于是他攀藤附葛幾經曲折,終于爬上了干尸崖,發現了 藏書洞,洞中有一無頭死尸的消息越傳越遠,越說越玄乎。 后來,當地政府聽說此事,組 織有關部門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多次考古研究,但終因為未找到任何文字記載,文物資料而 作罷。經過化驗只知道此無頭干尸死于一千多年前。但"干尸崖"的名字從此就流傳開來了。 這藏書洞里的干尸是何人?因何故死于何年何月?干尸的頭顱到那里去了?是何人用何法將其置于這百米懸崖之上?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為千古之謎,留給后人的只能是千奇百怪的猜測與遐想罷了。 過渡仙橋沿崎曲石徑小路蜿蜒而上,途經朝陽觀,四圣宮,老君閣,菩薩殿。這菩薩殿內供奉的菩薩就是千百年來被人們神化了的當地的一位女子"麻線娘娘"的化身。水簾洞位于菩薩殿的右側,因洞門巖石上飛濺而下的串串水珠似懸掛在洞口上的玉珠門簾而得名。在麻線娘娘塑像的右邊的石壁下有眼二尺見方,一尺多深的清泉,此泉水甘洌清涼,泌人心脾。當地人稱其"摸子泉"。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泉奇就奇在巖石無縫,泉水自出,旱而不枯,澇而不溢,取 之不盡,用之不竭。據說喝了此泉的水有病病,無病強身逢兇化吉,驅邪扶正;摸了此泉中的五色石子帶回去,可以生男育女,人丁興旺,這就是神奇莫測的"摸子泉"的來歷。千百年來代代相傳,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萬,越傳越靈驗,越傳越神秘。于是人們把這里水當做神水。一年四季,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到這里取神水,摸石子,求子女,賜吉祥的人越來越多。 喝此泉中的水能祛邪,摸此泉中的石子能生兒育女誰也說不清,道不明。但凡去水簾洞的遊人都要喝上幾口神泉中的水。這里的老百姓中還流傳著"來到水簾不喝水,來上十回 也后悔"的說法。 夕陽西下,天色己晚,游意未盡。在回來的路上人們腦海里還不時地浮現出水簾洞那美麗的景色和神奇的故事。 這正是: 三面環山一線天, 魯班懸崖入云端。 誰人造就渡仙橋, 人間一奇摸子泉。 千古之謎干尸崖, 歷史珍寶雕摩巖。 勸君攜朋此處來, 隴上也有好河山。 1995.5.於武山 2016.3於隴西 小編 | 夢嵐 雙 隆 Weixin | 182930655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