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改變當下發生,讓優秀成為習慣! 居里夫人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緊時間對子女進行早期教育。 譬如,在女兒不足1歲時,就讓她們廣泛接觸生人,到動物園看動物,到公園去看綠草、藍天、白云,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大點后,居里夫人又開始教孩子唱兒歌和講童活。 再大些,就開始智力訓練和手工制作,如彈琴、作畫、泥塑,讓她們自己在庭園栽花、種菜等,并抽出時間與她們散步,在散步時給她們講許多關于植物和動物的趣事。 她的教育都力求從實物開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的興趣。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很重要,如果說孩子是一粒種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氛圍便是空氣和水。 家庭氛圍屬于家庭的精神環境,它往往是無形的。 那么家庭教育需要注意什么? 1、家庭成員之間應保持和諧的關系 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之間的和諧,是家庭穩定溫馨的基礎,也是孩子心理穩定和健康的保障。 家庭成員之間感情不和,言行沖突,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情緒波動,使之產生心理上的不良反應。 如果因為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之間關系緊張造成了不正常的家庭氛圍,那么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 大量調查材料證明,有相當數量的孩子就是因為家庭不和,逃避家庭才誤入歧途的。 2、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實現一致性 教育的不一致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更是重要,一般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在爸爸面前一個樣,爺爺面前一個樣。 學會了兩面說好話,這樣的孩子容易養成口是心非的性格。所以,家庭成員的教育觀念、立場應協調一致。 做到步調一致,并不斷地總結經驗和反思失誤。 3、樹立家庭教育的榜樣 家長以身作則,有意識地在學習、道德行為、鍛煉身體等方面,給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 言教身教一致,才可能教育好孩子。 父母是孩子接觸最多,也是最信任的人,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重要,如果處理不好,會給孩子心理上留下陰影,影響他們的一生。 家長應從自身做起給孩子營造一個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圍,從方方面面對孩子施以細心的呵護和關愛,使孩子健康成長。 4、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關愛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當一個人覺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時候,他的內心是溫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沒有疑慮、沒有孤獨感。 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夠有效地拉近你與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縮小“代溝”。 5、培訓孩子的合作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從小事中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引導他們尊老愛幼、與他人合作。 講文明、講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必須要從小培養,融入到生活中。 比如說在玩游戲的時候,可以引導他們多與其他小朋友進行合作,通過多種方法贏得比賽,這樣也能夠使他們交到很多朋友。 6、父母要說到做到 父母在教育過程中,言出必行十分有必要,決定他們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如何。 很多人存在一個誤區,當孩子吵鬧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就先應承下來,等到了真正需要兌現諾言的時候,卻又不作數了。 長期來看,不僅不利于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還極有可能會造成他們對家長喪失信任。 7、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培養孩子的自信,首先要指出孩子的優點,不要忽略他的任何優點,比如孩子今天幫家長到了一杯水或者是幫家長做了一些小的事情,家長都需要夸孩子,鼓勵孩子,能夠有效的建立孩子自信心。 在外人面前一定要避免埋怨孩子,避免打罵孩子,都能夠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平時孩子做錯事情,家長需要糾正,但是不要打罵,對孩子的自信心培養都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孩子一定要生活在良好的環境當中,家長盡量避免互相之間吵架,避免大聲喧嘩。 家庭教育對于孩子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父母更是在潛移默化當中決定著孩子的秉性。 作為家長,在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達成一致,必須多溝通、交流、互相支持,千萬不能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把分歧暴露給孩子。 其實有分歧沒有關系,關鍵是要正確面對,達成一致,這樣才能給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獲得更多家庭教育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