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12-1322:49優質創作者 要真正捋順上古史,現在還做不到,在不把整個上古史還原出來的前提下論述炎黃關系,總會存在一些無法解答的問題,我這里僅是以現有的材料有選擇性地推論一下炎黃之間的關系,以下的觀點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基本都考據過,為了避免啰嗦,某些細節一帶而過,見諒。 炎黃概念的形成其實是漢代中晚期的事情,而在《史記·五帝本紀》里,炎帝還是作為黃帝的對手出現的,相關內容請參加《史記·五帝本紀》,在此就不贅述了。順便也要說一下,神農氏與炎帝合體是東漢時期才出現的,可查的最早的記載出現在班固的《后漢書·古今人表》中,所以在讀《史記·五帝本紀》的時候不要把神農氏和炎帝看作同一人,這樣邏輯上就能通了。 先秦時期,鄒衍搞的五德學說才是把上古傳說中的部落首領搞混亂的源頭,但始作俑者應該不是鄒衍,而是鄒衍的繼任者,因為五德對應五色,于是有青帝、赤帝、白帝、黑帝和黃帝的五方上帝之說。事實上,五方上帝與炎帝、黃帝、顓頊等上古部落首領并不在一個體系里,只是兩者因為某些復雜的原因發生了融合而已。 我們今天所說的黃帝其實是文化上的黃帝,而他的原型來自于田齊,田齊搞的稷下學宮所推崇的黃老之學就是黃帝文化興起的源頭,其相關著作合稱“黃帝書”,而在此之前,黃帝只是上古傳說中的部落首領之一,是包括媯姓在內的多個族群的共同祖先。 田齊之所以推崇黃帝,是因為黃帝就是田齊的先祖,這個并非攀附,齊國田氏本是陳國后裔,而陳國是舜的后裔,媯姓,媯姓的發源地是古媯州的媯水河,其流域大致在現在的北京延慶一帶,而其源頭就在河北涿鹿境內,涿鹿又為黃帝之邑,盡管這不足以證明黃帝一定就是媯姓祖先,但這種地域重合,說黃帝同媯姓沒有任何關系可能性反倒是很小的,例如滿清的早期國號是金,說自己是數百年前的女真人的后裔,也許滿人和女真人之間的血統差異很大,但要說滿人血統中沒有女真人的成分基本是不可能的。 田氏篡齊之后,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統一天下的需要,抬高黃帝的地位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黃帝的影響力,準確地說是“黃帝書”的影響力,導致西漢早期,黃帝是作為唯一始祖而存在的,所以太史公才有“百家言黃帝”之感慨。 而炎帝的崛起其實同漢高祖有一定關系,炎帝在戰國晚期被等同于赤帝,在五德學說中對應火,秦人崇尚的是白帝,在五德學說中對應金,火克金,所以劉邦在芒碭山起義的時候有斬白蛇一說,也就有了劉邦為赤帝子一說,作為赤帝子的后裔,漢朝抬高赤帝(炎帝)也就無可厚非了。 那么,真實的炎帝到底是誰呢?如果拋開漢代及之后的附會和曲解,歷史上真實的炎帝其實有兩個,一個是《山海經》炎帝,一個是《史記》炎帝,《山海經》炎帝是《史記》炎帝的先祖,關于這一點我在此就不過多論證了,建議大家閱讀《山海經·海內經》部分。 《山海經》炎帝要比黃帝久遠得多,其發源地應該是東部沿海地區,《精衛填海》里的那個淹死于東海的女娃就是《山海經》炎帝的女兒,而《山海經》炎帝的后裔祝融“降居江水”,這就是后土和共工族系,發展而來的就是以稻為主的農耕文化,而最早的“江水”指的是長江中游的流域,也就是今天流經江漢平原的那一段長江。他們是由江漢平原向北擴張的一股勢力,打敗了黃河流域的以神農氏為首的諸多族群,這才是《史記·五帝本紀》所載的“炎帝欲侵陵諸侯”事件,這里的“炎帝”對應的應該是共工氏,《國語》里稱之為“共工氏之伯九有也”,考古學上體現的就是屈家嶺文化北向擠壓仰韶文化,這個“共工氏”是炎帝族系中最主要的一支,同黃帝族系的戰爭持續了千余年。 《史記》記載的炎帝其實不是一個人,而是幾代炎帝的合稱,其中與黃帝發生阪泉之戰的那個末代炎帝與蚩尤組建部落聯盟,這種早期聯盟通常都是建立在血緣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蚩尤應該也是《山海經》炎帝之后。 蚩尤和末代炎帝北渡黃河之后,在冀北的逐鹿敗給了來自燕山的黃帝部落,末代炎帝的失敗(阪泉之戰)導致蚩尤和炎帝的分裂,蚩尤驅逐了末代炎帝成為了部落聯盟首領,也就是《五帝本紀》所載的“不用帝命”,這個“帝”就是末代炎帝,但蚩尤最后也以失敗告終,這就是涿鹿之戰。 蚩尤和炎帝的失敗標志著北方黃帝族群的崛起,《列子·湯問》有:“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顓頊(黃帝后裔)戰勝共工氏之后,標志著黃帝族群的統治開始。黃帝族群對中原地區進行了長期統治,帝嚳、堯、舜、鯀等上古首領皆是黃帝族系,屬于統治者,而炎帝族系淪為被統治者,夏族是一個謎,他們可能同黃帝族系和炎帝族系都不構成直接關系,但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商族是高辛氏后裔,與堯舜聯盟,也可以算是黃帝后裔,黃帝族群的衰落開始于周族入主中原。 崛起于渭水的姬姓周族的祖先來自于東方,姬姓周族其實是姜姓的分支,他們的始祖母為姜嫄,而姜姓是炎帝后裔之姓,也就是說,如果不考慮后來融入的外族血統,姬姓周族可追溯的最早祖先其實是來自東方的炎帝,而不是黃帝,他們也是農耕族群。 “炎帝姜姓,黃帝姬姓”的說法并不可信,真實的炎帝和黃帝都不太可能有姓氏,也許會有類似于姓的族群標志,并用于區別婚配關系。姜姓是炎帝后裔的姓,姬姓是姜姓的分支,出現的時間應該更晚。 通過上面的簡單論述,炎帝和黃帝的關系也就明了了,炎帝代表的是來自東方的農耕文化,其出現的時間要比來自北方的以漁獵為主的黃帝族群早一些,或者說,炎帝族群在中原地區發展的時間要比黃帝族群早,其大致順序是神農族群、炎帝族群、黃帝族群,所以《史記 封禪書》有:“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云云。”,到了東漢時期,神農和炎帝被合體了,那么華夏族群按發展的先后順序就應該是炎黃子孫,因為炎帝確實要比黃帝早。 順便說一下,如果按血統來看,來自東方的炎帝要比來自北方的黃帝對現代中國人的血統貢獻更大,稱之為炎黃子孫也更符合實際,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農耕族群在繁衍生息上要比漁獵、游牧等族群更具優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