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讀書堂 
自西山主峰雙石峰峰頂向東,沿山徑拾級而下,有一塊環境十分清幽的開闊地,這就是吳王讀書堂遺址。當年孫權建都武昌期間,曾于此筑室讀書,史稱“吳王讀書堂”。遺址上修竹茂密,霧籠煙鎖,遺址下寒溪漱玉,波清影綠。旁有石泉一眼,世稱“吳王井”。泉水淙淙,終年不竭,石隙間有臘梅數株。每至臘盡春回,雪霽冰消,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據史書記載,孫權不僅是雄兵好武的軍事家,而且十分喜好讀書。公元221年秋天,孫權接受魏文帝曹丕“吳王”的封號后,專門派中大夫趙咨去洛陽致謝。曹丕認為孫權只不過是一介武夫,文才大概不值一提,在接見趙咨時,有意帶著譏諷的口吻問:“你們吳王也研究學問嗎”?趙咨笑了笑說:“吳王指揮戰艦萬艘、雄兵百萬,任賢使能,日理萬機,確實夠忙的了。可是,他稍有空隙,就閱讀經史,博覽群書,采奇獵異,兼收并蓄,不像一般書生那樣,只知道咬文嚼字、尋章摘句罷了。”曹丕是喜歡舞文弄墨的,聽趙咨提到“尋章摘句”,不覺臉上一紅,十分不好意思。 孫權在西山避暑時,常來讀書堂夜讀。那時候,竹雨瀟瀟,石泉潺潺,書聲朗朗,后人因之有“書堂夜雨”一說,為古武昌八景之一。后來,有的游人為了親自領略這一勝景,便乘月登山,坐在林下泉邊石上,只聽到潺潺泉聲,久候卻不見夜雨到來,頗感失望,歸途中才發現身上衣衫早已被“雨水”棗夜露濕透了,這才恍然大悟。自孫權始,西山就被歷代文人名譽為讀書勝地。晉大將軍陶侃也曾在西山讀書,筑有陶侃讀書堂三國與孔明齊名的“鳳雛”龐統,唐代詩人元結,元代計人丁鶴年,明代抗倭名將熊桴等,都曾在西山讀過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