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前,我們曾經歷過一個飽受磨難的艱苦時期,山河在列強的鐵蹄下顫抖,戰火在國土上燃燒。除去歐美列強,我們的亞洲鄰居日本也在那時踏破我們的國門,給中國人民帶來無數傷痛。 對于那個時代日本軍的形象,中國人民想必都不會陌生。黃色的軍服與軍帽,總是扛在胸前的步槍與刺刀,還有他們將子彈退膛的動作,我們都十分熟悉。那么他們拼刺刀前那個退子彈的動作到底意味著什么呢?難道是良心發現,想要與我們的士兵公平作戰?事實上他們可不會這么好心。 日本軍隊當時使用的三八式步槍,也就是我們中國俗稱的“三八大蓋”。這種槍射程遠、初速度大,在遠距離作戰時有很強的威力,深受日軍喜愛。但近戰時,三八式就不那么趁手了,由于其極強的穿透力,子彈射中人體后能很快穿透過去并對后面的人也造成傷害,這就很容易誤傷戰友。 并且在拼刺過程中,日本兵握槍的手勢是使它45度朝上,這樣即便開槍也很難擊中對手,而且也沒有機會給時間瞄準,可以說這時子彈本就排不上什么用場,加上日軍本身也善于拼刺,所以在近距離作戰時,日軍也是更喜歡拼刺刀而不是開槍射擊。 事實上日軍也沒有退子彈的習慣,那純屬是以訛傳訛,因為三八式步槍本身就是單發步槍,只需要開一槍不拉栓退子彈就能避免走火,拼刺刀前完全有時間將槍里的子彈打出去,退子彈反而是沒有必要的。 日軍其實在拼刺刀前做的關保險,目的其實也是為了防止走火誤傷,而這個動作遠遠看上去有點像退子彈,所以就被我軍誤解了,并一直誤解到現在。 三八式步槍在日本的作戰中應用了40年之久,對于它配備的刺刀,日本也專門進行了使用訓練。而在入侵中國之后,日軍開始用活人讓士兵練習刺殺,這些訓練讓新兵能夠更快地進行實戰刺殺。那無辜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戰俘做這種訓練,可以說殘忍至極,沒有一點所謂的武士道精神。 不過論冷兵器作戰,中國人可是一點也不怕,雖然我們武器裝備差,但拼刺刀是一點也不怕死,我軍多次和日軍進行大規模刺刀戰,殲滅過大量的日軍,比如石牌保衛戰、萬家嶺大捷等,都是用刺刀拼下來的。 至于那些稱這個動作中蘊含武士道精神的言論就更離譜了。據說日軍指揮官在犯下重大指揮錯誤,或者輸掉戰爭時,會不愿受辱,用一把長刀切腹自盡。這才是他們追尋的武士道,是看重自己的尊嚴,而不是用在殺人身上。 如今,中國強大起來,再也不用擔心受人欺凌,我們走進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拋卻苦痛,穩步向前,朝著越來越光明的前方走去。但戰爭永遠不會在我們的記憶中淡去,那段坎坷的歷史永遠存在于我們心中,激勵著我們奮發向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