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襯托 是用這一事物來襯托另一事物,運用這種方法能更好地突出主題思想。往往用喜景襯悲景其情更悲,能收到完美的藝術效果,如崔顥的《黃鶴樓》末四句: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人登上黃鶴樓遠望漢水長江一帶,晴空萬里,綠樹芳草的一片迷人的景色,便勾起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前兩句為后兩句起著襯托的作用。又如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人用“月落”(天黑)、“烏啼”(凄涼)、“霜滿天”(寒 冷)、“鐘聲”(響聲)、“漁火”(映江)等等景物來襯托客旅的愁苦。 寫龍必襯以云,如無云濤霧瀾,龍只能是一個有角有須有爪有鱗之爬蟲而已,豈能騰飛九宵之上? 二、排比 用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句子并列成復句,能更加鮮明、充分地表現岀強烈的感情,或著重描繪景物的形象特征,能增強詩的氣勢,增加詩的感染力。如陳亮的《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前三句說中原地區是我們祖先堯舜禹的故都、土地、疆域。后兩句說其中一定會有“一個半個”向異族稱臣的敗類。頭三句用的是排比手法,加深了語氣,洋溢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有些詞牌的句式,很適合用排比手法,如蔣捷的《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詞中的八個四字句都是排比法,讀來韻味悠長而富有情味。 三、白描 白描是一種繪畫手法。用之于詩詞,就是作者不去憑借多少形容詞和比喻,不著浪漫色彩,只根據主題需要,把有關事物平易而自然地寫出具有內涵意義深刻之作。如劉長卿的《夜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向晚時分,暮色蒼茫,冷云低垂,蒼山昏暗,寒風冷雪侵襲著這貧苦之家,聽到犬吠柴門之外,見到人歸風雪之中。作者用白描手法勾畫出一幅山村雪夜圖,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形象鮮明,讀之如身臨其境。 學寫格律詩詞的人,都明白全用白描,字句如行云流水,音節輕松和諧,十分不易,弄不好會犯打油詩的毛病。明白如話并不等于藝術,白話只有經過加工上升為藝術,才有可能構成詩。 潤之說:“用白話寫詩,幾十年來,迄無成功。民歌中倒有些好的”。由此可知吸收民歌民謠入詩入詞倒是白描的重要途徑。 注:有些人名通不過文章審核,只能以其名號或字代替,如潤之,非不敬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