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瑞士 瑞士公民可以申請持槍執照并購買槍支,并且如果想轉讓槍支,必須準備一份書面合同詳細向政府請示。瑞士槍支文化深厚,部分源于國防體制。瑞士實行義務兵役制,年滿18歲公民有義務服役,公民服兵役期間可以把槍支帶回家,并在退役時配發槍支不予收回。在冷戰時期,每位瑞士士兵都能領取一小罐彈藥并自行帶回家中,以便在國家遭遇突襲入侵或者突發軍事事件的情勢下,能夠隨時起身為軍隊而戰。不過這種慣例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取締了,現在士兵回家時不允許攜帶任何彈藥。盡管瑞士槍支犯罪率低,但瑞士近三分之二的投票民眾支持更嚴格的槍械管控舉措。 2.俄羅斯 俄羅斯政府2014年11月18日通過槍支管理修正案,放寬持槍限制。俄羅斯公民將可以攜帶已取得許可證的槍支用于“自衛”。這之前,俄羅斯的槍支愛好者還只能在狩獵或打靶時使用槍支,當然前提是獲得內政部頒發的槍支許可證。俄羅斯的槍支許可證每五年進行一次審核,申請人需要面臨嚴格的背景審查,并學習槍支安全課程。普京曾說:“我不支持槍械在俄羅斯自由流通。我國居民持槍者已經很多,甚至是太多了。人為的刺激槍支自由流通進程,是十分危險的。” 但是俄羅斯地廣人稀,總不能只靠伏特加和拳頭來對抗毛熊吧?烏拉! 3.泰國
4.德國 德國持槍證可分兩種,分別是“小持槍證”和“大持槍證”。小槍包括警告性鳴槍、射出刺激性氣體和信號彈功能的武器,大槍則是傳統的殺傷性武器。但是擁有了持槍證僅可隨身配槍,不可隨時隨地開槍。只有在正當防衛時開槍才可認定為合法,但是如果是在集會、示威、表演等公共集體活動場所中,即使是在正當防衛,開槍也將被認定為違法。持槍者必須將槍支和彈藥分開存放,并必須保證未授權人或青少年兒童無法接觸到槍支彈藥。德國的持槍率近年來在不斷攀升,這與德國民眾的不安感有關。近年來,隨著難民的涌入,右翼勢力逐漸在德國崛起,雙方暴力事件不斷,針對種族或血統的仇恨犯罪率上升。 5.美國 美國實屬槍支犯罪泛濫的超級大國,發生在美國的謀殺案件中有71.5%使用了槍支,搶劫案件中有40.8%使用了槍支,更有四個總統因為槍擊而亡。2020年,42%的美國家庭聲稱自己至少擁有一把槍。美國總共約有四億槍支在市場流動,早已經超過了其人口3.3億。在新冠肆虐美國時,槍支銷售猛增,曾一度達到了每天12萬支的銷量。在其后的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全美暴動時期,每天更是售出了15萬支。全美步槍協會(NRA)是美國最大的槍械擁有者組織和強大的利益集團,擁有5000萬會員。NRA一直為支持公民擁槍的政治任務捐助,是阻撓社會進步的絆腳石。美國1791年憲法第二修正案允許公民持槍,其目的是為了限制強勢的征服,防止政府權力膨脹進而侵犯公民權力,賦予公民反抗的武器。吃人血饅頭的NRA靠著此修正案大肆宣揚持槍的好處,但絲毫不考慮2021年的美國民眾如何用M14去對抗先進的F35。真是嘴上全是主義,心里全是生意。 在歐洲中世紀時期,民間“擁槍”不是權利,而是義務。1689年英國的《權利法案》,以反抗國王暴政為由,明確平民“持槍權”。受此影響,西方國家對于本國公民在槍支合法持有上相對比較寬松,不少國家都允許公民個人合法持有槍支。但是在2021年的今天,讓百姓拿上槍支對抗正規軍的后果恐怕會慘不忍睹,更不用提對抗現代先進的自動武器系統。槍械泛濫不會從根本上保護百姓的安全和自由,反而會進一步增加社會的恐懼和犯罪率。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有幾個國家能夠由上而下的切斷槍支流通呢?更可怕的是,社會面對槍擊案時也逐漸麻木,被奪去生命的孩童們也逐漸變成了媒體頭版頭條的數字。在這樣的困境下,只有被保鏢圍繞的資本家笑開了花。 喜歡本文的小伙計請點贊與在看,謝謝支持。 點擊“在看” 明天更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