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溫其如玉。 十方:詩經 陳風墓門注譯 墓門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國人知之。知而不已,誰昔然矣。 墓門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訊之。訊予不顧,顛倒思予。 注釋: 斯:同析,劈開。 夫:這個人。 不已:不停止。 誰昔:誰,語助。昔,歷來。 鸮:鴟鸮。 萃:棲息,群棲。 歌:有曲為歌。 訊:同誶,諫諍、責罵、指責、告誡。 訊予不顧:不顧予訊。 顛倒:反而。 思予:案文義,當釋為怨恨我。 今譯: 墓門前有棗樹,用斧子砍掉它。這個人不是好人,城里的人都知道。知道了卻無法制止他,他一向就是這樣的。 墓門前有梅樹,有鴟鸮在棲息。這個人不是好人,作歌來訓誡他。他不理會我的訓誡,反而怨恨我。 賞析: 本詩《毛詩序》以為刺陳佗,然而沒有明確證據,可能只是毛萇根據左傳的附會。本詩確實是一首諷刺詩,諷刺的也很可能是陳侯或陳的卿士,因而才會令作者作歌以訊之。如果是一般的士卿的話,是無需弄得這么復雜的。 詩中以墓門有棘,鸮集于梅起興,來比喻那人的無良,而棘可以用斧子砍掉,這個人的無良卻無法制止,也說明了國人無法制止那個人的行為,因此也可以說明那人掌握權力,是陳侯或陳的卿士。棘為惡樹,而無法除掉,梅為嘉樹,而被鸮占據,作者無法去惡楊善,只好作歌來告誡諷刺,然而那人卻不顧作者的告誡,而“顛倒思予”。因而“顛倒思予”,絕不是那人倒霉了而反思作者的告誡,而是反過來怨恨作者。顛倒,即反。思當釋為怨恨。 本詩通篇描述了那人掌握權力,雖然倒行逆施,而無人能制止,作者告誡也不理會,反而怨恨作者,是一首諷刺陳執政者的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