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慢性病,隨著近些年我國生活和飲食水平提升。 其病發率也在持續增長,患病者達到了近2億人,且多是以青中年人群為主,這種疾病就是:高尿酸血癥。 受病發率較高的影響,它已經成為了僅次于三高疾病之后的第四高,屬于代謝類疾病的其中一種! 高尿酸血癥的病發因素十分復雜,這包括了遺傳基因、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等多方面。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生成和排出的尿酸值一直在動態平衡狀態,當這種平衡被打破后,血尿酸水平就會升高,最終發展為高尿酸血癥! 但它真正可怕之處,并不單單是血尿酸水平升高,而是由高尿酸導致的各種并發癥,比如“痛風”就是在高尿酸基礎上出現的急性關節炎,它與尿酸鹽沉積有直接關系。 除此外,高尿酸血癥還會對心腦血管、腎臟等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在血尿酸水平超標的早期,患者基本都沒有癥狀表現。 大部分患者都是在一次偶然體檢時,才發現了問題所在,部分患者甚至是痛風發作后,才知道自己血尿酸水平已經超標了。 殊不知,高尿酸血癥也并非毫無信號可言,以下幾個表現,很可能就是尿酸超標的信號: 1、夜尿頻繁 人體內代謝尿酸的器官為腎臟,腎臟在過濾血液、形成尿液的同時,尿酸也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而在血尿酸水平升高之后,腎臟代謝的負擔也就會加重。 為了能維持內環境平衡,腎臟生成尿液的速度也會加快,所以患者可出現夜尿頻繁癥狀。 2、反復口渴 其實這一點癥狀和高血糖有相似之處,當腎臟代謝尿酸的速度加快之后,體內水分的流失也會加速。 且血液中血尿酸水平超標,患者往往也會有夜間口渴、口干舌燥等癥狀。在攝入大量水分、緩解口渴的情況下,尿液生成又會增多,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3、關節酸痛感 痛風發作的前提就是高尿酸,但從高尿酸血癥發展為痛風,卻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 如果體內血尿酸水平已經超標,但是卻沒有及時控制,尿酸就會析出小結晶顆粒,并在患者體內皮膚覆蓋薄弱、局部溫度較低的關節處堆積。 受尿酸鹽持續沉積的影響,患者在痛風發作前就容易有關節酸痛、麻木脹痛等癥狀。 如果在晚上關節突然劇烈疼痛、難以忍受,這很可能就是痛風已經找上自己的信號! 在高尿酸血癥確診之后,如果患者還沒有發展為痛風,往往不需要通過特殊藥物進行治療,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科學飲食,以下幾類食物或對降低尿酸有幫助: 1、含水分多的食物 上文中已經反復提到了,尿酸的代謝需要依靠尿液生成,而尿液想要生成和排出,最離不開的就是水分攝入。 科學建議,成年人每日攝入水分應保持在1500-2500ml左右,對已經出現高尿酸的患者而言,還需適當增加水分攝入,并多吃一些含水分的食物,比如冬瓜、黃瓜、白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2、含嘌呤低的食物 嘌呤攝入過多,是造成高尿酸血癥的一大因素,比如動物內臟、海鮮、酒、碳酸飲料、大骨濃湯等都會造成體內血尿酸水平波動、嘌呤攝入和合成過多。 所以,高尿酸血癥患者在選擇飲食時,應該以低嘌呤的健康類食物為主。 最后還要提醒大家,如果高尿酸血癥已經發展為了痛風,除了要針對痛風進行治療外,還可按照醫生建議服用相關的降低尿酸藥物。 在生活中應多飲水、遠離高嘌呤類食物、戒酒,如此才能讓血尿酸水平穩定在健康狀態,避免血尿酸水平持續升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