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紹了法半夏的炮制,姜半夏同樣也有各種顏色的藥材出現,我們一起看一看姜半夏的炮制。 【基源】 本品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 【炮制】 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時,取出; 另取生姜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干, 或晾至半干,干燥;或切薄片,干燥。 每100kg凈半夏,用生姜25kg、白礬12.5kg。 【性狀】 本品呈片狀、不規則顆粒狀或類球形。 表面棕色至棕褐色。 質硬脆,斷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樣光澤。 氣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檢查】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白礬以含水硫酸鋁鉀〔KAl(SO4)2·12H2O〕計,不得過8.5%。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通則2201)項下的冷浸法測定,不得少于10.0%。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 【功能與主治】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用于痰飲嘔吐,胃脘痞滿。 【用法與用量】3~9g。 【注意】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肘后備急方》中提到:“半夏毒以生姜汁、干姜并解之”; 《本草經集注》記載:“半夏有毒,用之必須生姜,此是取其所畏,以相弒耳”。 《衛濟寶書》:“用水濕透,內無白心,入明礬、生姜水煮透,略干切片”,為姜半夏。 經物料生姜、白礬制后的姜半夏,止咳作用減弱,但加入輔料生姜,引入6-姜辣素。 生姜善于溫中止嘔,半夏經姜制后止嘔作用增強,適用于脾虛痰涎作嘔或寒痰咳逆者。 半夏中尖銳的毒針晶, 對機體造成機械損傷和化學刺激時, 會誘導環氧化酶、一氧化氮等的合成與釋放,引起炎癥。 而生姜中的姜辣素類成分, 能抑制環氧化酶、一氧化氮等的生成, 減輕半夏草酸鈣針晶所致的炎癥反應,進而降低刺激性。 但炮制后毒性成分并沒有全部消除, 比如對與妊娠和胚胎的毒性,并沒有減弱, 因此在臨床上對于妊娠嘔吐需謹慎。 半夏經過物料白礬生姜炮制為姜半夏, 其中白礬性收而燥濕,可加強其燥濕化痰的功效, 生姜性溫,開痰,協理脾濕痰飲不化, 經過姜制的半夏,增加了和胃降逆止嘔的功效。 以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為主,用于痰飲嘔吐,胃脘痞滿。 1:半夏原植物 2:法半夏炮制 聲明 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囑。 參考文獻 (1)中藥半夏復制法炮制的研究進展 崔美娜 鐘凌云 張大永 楊明 江西中醫藥大學 江西南昌 四川新荷花中藥飲片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2)中國藥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