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才把情緒放在臉上。 情緒就像是在坐過山車,會有欣喜、沮喪、悲傷、壓力、失望、焦慮、解恐懼和憤怒等情緒產生,讓我們的內心也跟著跌宕起伏。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起,我們逐漸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不讓別人看出自己內心的變化。 大多的時候你選擇隱藏情緒,都只是因為,你希望事情可以變得簡單,不想讓它變得更加復雜。 例如:你身邊的朋友,在一場聚會上透露了一些你希望他們保密的事情。你會突然感到很不高興,也很尷尬,但你會假裝一切都很好,不在意。直到獨自一人時你才會吐露自己的情緒。你不想在大家面前爭吵,使矛盾更加嚴重。 你認為,你懂得了忍讓,讓事情沒有激化,這是一種成長。但其實這種長時間的用隱藏情緒,換來短暫平靜的方法,并不正確。 一般隱藏情緒有哪些原因? l 為了避免表現出'軟弱' 你認為表達情緒會讓你處于脆弱的境地,你想要避免向他人暴露出自己的脆弱。擔心別人利用這種“軟弱”抓住你的把柄。借此來攻擊你,因此,對于一些他人給你的批判,你通常會隱藏自己的恐懼或是沮喪等,諸如此類的負面情緒。 l 為了避免受到傷害 當你關心的人做了一些讓你不舒服的事情時,你會覺得,如果當告訴他們,你對他們的行為十分不爽快時,他們或許會因為一些其他原因,和你發生不必要的爭執,甚至可能會引發更糟糕的沖突。所以你更可能會選擇隱藏自己的憤怒、失望、不開心等負面情緒,從而完全避免沖突。 l 缺乏信心 假如在成長的過程中你得到一些不被重視的感受,例如當你不管表達積極的或是消極的情緒時,都會有人對你進行評判或批評。 這時可能就在你的心里埋下了種子,導致你在小的時候就開始學著隱藏自己的情緒。 最終,會讓你可能不再覺得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是正確的選擇,所以你會把它們隱藏起來,以防自己會再一次的受到批評。 總的來說你覺得隱藏情緒,往往才是事情解決的最好辦法。可是情緒就像是一張薄薄的毯子,覆蓋著那些不想被發現的問題。可它們不會消失,只會積累。 隱藏的情緒 會吞噬你 若你習慣壓抑情緒,那當你再碰到問題時,你的潛意識就會讓你逃避。雖然很有可能最終你成功逃避了沖突,但更有可能讓一段關系都進入冰點。 可怕的是,這是一種習慣,慢慢你會發現,你連自己真實的情緒都認不清了。 德克薩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我們或許認為隱藏情緒,只是一件小事,實際上它更像是一顆定時炸彈。” 例如“當你和朋友產生了很大矛盾,你強壓住心中的怒火,選擇離開。一段時間后,你在路上開車,碰到了令你不爽的事情,這個時候你的情緒會全面爆發,更有可能會故意造成事故,來讓你感受到情緒的釋放。” 在2013年,發表了一項為期12年的研究報告《情感抑制與早死風險》中寫道“抑制你的情緒,無論是憤怒、悲傷還是沮喪,都會導致身體產生壓力。即使情緒不同,但他們所給身體帶來的壓力相同。” 那些隱藏情緒的人,由于各種原因死亡的機會增加了30%以上,他們被診斷出患有癌癥的風險增加了70%。它會造成糖尿病、睡眠問題、高血壓、心臟問題等。你隱藏的情緒,它一直在你的身體里傷害著你。 隱藏不是成熟的體現,自控才是成熟的標志。 真正的長大、成熟并不是隱藏情緒,而是控制情緒。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超過了這個度,會讓事情變得無法控制;低于了這個度,又會讓事情變得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就像是自信,過度是自負;缺少是自卑。 情緒也是這樣,當你控制好了,做事情才可以事半功倍。當你控制不好,就會被別人抓住把柄。 控制情緒通常都體現在交談里。 在控制情緒這件事情上,有一部非常出名的電影《教父》,它在里面有許多經典的交談和控制情緒的場景。 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教父在一次談判的中,他的兒子桑迪諾·考利昂,因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沒有很好的控制住好自己的情緒,導致對方找到了關鍵:“只要干掉教父,這次合作就可以成功”。于派人暗殺教父,他這一次情緒的失控,差一點害死了自己的父親。 小到生活中的交談,我們經常會與他人進行“講價”。在“講價”的過程中也需要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如果對價錢表現出滿意或是不合適,都會被對方抓住關鍵。 我們會發現有很多人會觀察你的情緒,然后做出分析,進行一些行動,借此來影響你。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行為,控制自己的情緒,把局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這才叫做真正的成熟。 ![]() |
|
來自: 昵稱52776266 > 《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