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北京有四大兇宅之說。四大兇宅的地點眾說不一,比較普遍的說法是:二龍坑的鄭王府,汪家胡同的京津保軍警緝察處,南兵馬司的警察總監公館,小石橋胡同的京師警察教練所。其實清末民初之際,北京城中的“兇宅”甚多,遠不止四處。所謂兇宅都有兩大共性:一是院落大、房屋多、長期無人住;二是兇宅的成因都和“庚子之變”(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有關。 鄭王府是北京公認的“兇宅”。王府變成兇宅的直接原因是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時,鄭王府的所在地二龍坑是帝國主義侵略軍的屠場,“尸積如山,流水為赤”。《辛丑條約》簽訂后,侵略軍退出了北京城,可是市民們對二龍坑還是望而生畏。 南兵馬司、汪家胡同、小石橋胡同的三座兇宅原來都是顯貴勛戚們的府邸。“庚子之變”時或是合家遇難,或是全家殉節。于是房屋由官方接管,成為空置起來的兇宅。民國元年的北洋新貴紛紛進入北京,袁世凱就把空置多年的“兇宅”分配給新朝的文武大員當私邸。 宅主人不論是全家遇難,還是全家殉節,在世人的心目中都是兇死、橫亡,其府邸當然被視為“兇宅”。兇宅閑棄了十幾年沒有人居住,庭院中野草叢生,便成了“四大仙”的府第。所謂“四大仙”,就是狐貍、黃鼠狼、蛇、刺猬,由于它們都在夜間活動覓食,又都敢在城區“市居”,所以老北京的居民對這四種動物有一種神秘感,認為它們在人間修行,目的是成仙。 兇宅由官方接管后,往往仍然委托原來的仆人進行看管。北洋新貴住進“兇宅”后,對于看管兇宅的“義仆”大都繼續留用。可是“義仆”對新主并沒有多大好感,對舊主還是難以忘情,目睹老宅易主,頗有感慨。而且老主人的形象,特別是兇死時的慘象總也排撥不散。伺奉新主之后這種感情變得更加強烈,久而久之也就產生了一種幻覺,認為舊主人之魂靈仍然生活在老宅之中。所以也就有意識無意識地對宅中之“兇”進行渲染,用以寄托對舊主的感懷,同時也是對新主的“示威”。 山東吳炳湘奉調進京任警察總監后,袁世凱把南兵馬司的一所官宅分配給他當私宅。吳氏把這座空閑了十幾年的深宅大院粉刷收拾之后,就合家搬了進去。喬遷之喜不久,吳夫人滕氏忽患白喉身亡。女仆鬧“太太附體”,拉著小姐的手又哭又鬧。姑老爺聞訊趕到,女仆立刻恢復了正常狀態。論者皆曰:姑老爺是位騎兵上校,軍裝本就避邪,再加上年輕氣盛,陽氣方剛……其實是女仆有意鬧事,見姑老爺闖進來后不由吃了一驚,而且姑老爺進屋時勃朗寧手槍握在手里。 更夫在打更之時,總長呼“去……”,侄少爺恰好尚未入睡,于是開門喝道:“你瞎叫喚什么?”更夫說:“有許多小魔在我腿前擋路,不轟就邁不開腿。”侄少爺是日本警事學校畢業生,學成歸國后任京師警務緝察,是個洋派人物,當然不信邪,于是說:“魔在哪,你指給我看。”更夫說:“您一出屋,魔就向后花園去了。”侄少爺大怒:“你帶我到后花園找去,找不到魔唯你是問。”到了后花園,果然發現花草叢中有個一尺多高的影子在晃動。于是拔出左輪手槍射擊,槍響后一宅皆驚,紛紛點燈尋找,發現被擊斃者是一只一尺多高的大刺猬。 侄少爺氣惱之下命令在外宅住勤的警士夜間進入內宅,和更夫一起打更。警士說:“看見小黑影子鉆到后院的水井里,而且天天如此。”侄少爺下令警士全員出動,把井水淘干,水井里發現了幾具白骨。這位受過現代科學教育的警官也發毛了,忙命警士將白骨打撈出來安葬到城外,氣惱之下向井中扔了兩枚手榴彈,鎮邪驅鬼,填井大吉。 南兵馬司胡同的吳公館是座兇宅的消息不脛而走,京兆尹張廣建聞之也勸吳炳湘搬家。于是堂堂警察總監也只好搬家,“兇宅”又空了下來。 “兇宅”后來大多成了軍警們的住所。據說槍多了就能壓邪,所以大隊軍警開進“兇宅”后,兇宅就不兇了。來源:海外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