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小建中湯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篇:“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論述陰陽兩虛,虛勞里急的證治。 a 若陰平陽秘----則百病不生。 b 脾虛心失所養(yǎng)----致心悸; c 脾不統(tǒng)血----致衄血; d 脾失溫煦----致腹中痛; e 脾不運化津液----致咽干口燥。 《金匱要略》黃疸病篇:“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論述虛勞致黃的證治。 黃疸本應小便不利;而今小便自利而黃,可知此非濕熱黃疸也;而是中焦脾氣不足,水谷精微不能上榮于面所致的萎黃。故用小建中湯健運中焦,黃自去矣。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篇:“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論述婦人虛勞腹痛的證治。 由于氣血生化不足,不能濡養(yǎng)經(jīng)脈,故腹中痛。以小建中湯健運中焦,則氣血生化有源,經(jīng)脈得以濡養(yǎng),則腹痛自止。小建中湯應用極為廣泛,對后世醫(yī)家影響深遠。 02、大建中湯 《金匱要略》腹?jié)M寒疝宿食病篇:“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論述了陽虛寒盛的證治。陽虛寒盛,上逆于胃則嘔不能食,及至胸腹則劇痛而不可觸。故用大建中湯溫陽建中,祛寒止痛。 03、黃芪建中湯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篇:“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論述了陰陽兩虛,氣虛甚者的證治。 《理虛元鑒》云:“夫勞倦虛勞之癥,氣血既虧,中外失守,上氣不下,下氣不上,左不維右,右不維左,得黃芪益氣甘溫之品,主宰中州,中央旌幟一建,而五方失位之師各就其列。”用黃芪增強其益氣建中之功,使陽生陰長諸虛不足之證自除,故疾病向愈矣。 |
|
來自: 沙澧閑人個人館 > 《看脾胃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