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癆 肺癆是由于正氣虛弱,感染癆蟲,侵襲肺臟所致具有傳染性的慢性虛弱疾患。由于勞損在肺,故稱肺癆。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為其特征。西醫的肺結核,肺外結核病可按本病辨證論治。診斷依據 1、初期感疲勞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體逐漸消瘦。病重者可出現咯血,潮熱,顴紅,盜汗,形體明顯消瘦等癥。 2、有與肺癆患者密切接觸史。 3、病灶部位可出現呼吸音減弱或聞及支氣管呼吸音及濕音。 4、痰涂片或培養結核菌多呈陽性。 5、X線攝片可見肺部結核病灶。 6、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結核菌素試驗呈陽性有助于診斷。 鑒別要點 1、虛勞病緣于內傷虧虛,是多種慢性疾病虛損證候的總稱,不同于肺癆肺陰虛為主,可五臟并重,陰陽氣血俱虛,但肺癆晚期虛損重癥時,又可歸屬于虛勞范圍。 2、肺痿為多種慢性肺部疾患后期的轉歸,出現肺葉痿弱不用,肺癆晚期出現干咳,咳吐涎沫等癥者,即轉屬肺痿之候。 3、肺脹是多種慢性肺部疾患日久不愈,導致肺氣壅滯脹滿,不能斂降,出現胸部脹滿,喘咳上氣,肺癆遷延不愈可發展成肺脹。辨證論治 1、辨證要點 (1)辨病理屬性:應區別陰虛、陰虛火旺、氣虛的不同,掌握肺與脾、腎的關系。本病總以肺陰虧損為多見,如進一步演變發展,則表現為陰虛火旺,或氣陰耗傷,甚至陰陽兩虛的證候。 (2)辨主證:臨床應根據咳嗽、咯血、潮熱、盜汗4大主證的主次輕重及其病理特點,結合其他兼證,辨其證候所屬。 2、治療原則當以補虛培元和治癆殺蟲為原則。 3、分證論治 (1)肺陰虧損 【證候】干咳,咳聲短促,痰中有時帶血,如絲如血,色鮮紅,午后手足心熱,皮膚干灼,或有少量盜汗,口干咽燥,胸部隱隱悶痛,舌邊尖紅,苔薄,脈細或兼數。 【治法】滋陰潤肺。 【方藥】月華丸加減。藥用天冬、麥冬、生地黃、熟地黃各10g,山藥15g,百部10g,沙參10g,川貝母9g,茯苓10g,阿膠6g,三七3g,獺肝、白菊花、桑葉各10g。 (2)陰虛火旺 【證候】咳嗆氣急,痰少質黏,或吐痰稠黃量多,時時咯血,血色鮮紅,午后潮熱,骨蒸,五心煩熱,顴紅,盜汗量多,口渴,心煩,失眠,性急易怒,胸脅掣痛,男子可見遺精,女子月經不調,形體日漸消瘦,舌質紅絳而干,苔薄或黃,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 【方藥】百合固金湯合秦艽鱉甲散加減。藥用生地黃、熟地黃、百合、當歸、炒芍藥、玄參各10g,麥冬、鱉甲各15g,地骨皮12g,柴胡6g,貝母、知母各9g。 (3)氣陰耗傷 【證候】咳嗽無力,氣短聲低,痰中偶或夾血,血色淡紅,午后潮熱,面色無華,顴紅,舌質嫩紅,邊有齒印,苔薄,脈細弱而數。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保真湯加減。藥用人參10g,黃芪、麥冬各15g,白術10g,茯苓10g,甘草6g,五味子9g,當歸、生地黃、熟地黃、天冬、白芍、地骨皮、知母、蓮子心各10g。 (4)陰陽兩虛 【證候】咳逆喘息少氣,痰中或見夾血,血色暗淡,潮熱,形寒,自汗,盜汗,聲嘶失音,面浮肢腫,心慌,唇紫,肢冷,五更腹瀉,口舌生糜,大肉盡脫,男子滑精,陽痿,女子經少,經閉,舌光質紅少津,或舌淡體胖邊有齒痕,脈微細而數或虛大無力。 【治法】滋陰補陽。 【方藥】補天大造丸加減。藥用人參10g,炙黃芪15g,白術、當歸、白芍各10g,山藥15g,茯苓10g,枸杞子10g,紫河車5g,龜板15g,鹿角膠6g,大熟地黃10g,棗仁10g,遠志6g。 4、單方驗方 (1)白及散:白及、百部、牡蠣、炮穿山甲等份研粉,如病灶有活動,百部加倍,每服3到5g,1日2到3次。 (2)寧肺散:百部、白及、三七等量研末每次服1.5g,1日2到3次。 (3)芩部丹:黃芩18g,百部9g,丹參9g,水煎服。 (4)大蒜:每次以30g佐餐,每日3次;或以鮮大蒜泥,置紗布上貼雙涌泉穴20到30分鐘,局部疼痛時取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