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離過年還有一個月,大齡單身男青年阿武,人還在南京西路的寫字樓里坐著,春節假期的相親行程就已經被二姨安排上了。 日常生活已經被工作加班和社交活動塞滿,阿武最怕的就是來自七大姑八大姨冷不丁地一個消息抖動,并熱切地問候他工作最近忙不忙。 “下一句不是介紹她們手里的相親資源,就是讓我幫忙在某購物軟件砍一刀。”阿武苦笑道。“都是家里的長輩,我能說不嗎?哎太煩惱了!” 回到老家拒絕不了親戚、工作上拒絕不了同事和領導、戀情里也猶猶豫豫不敢對愛人說不……翻開當代年輕人的微信列表,勉強自己、成全他人的“不好意思拒絕記錄”繞地球一圈也不嫌多。 對于自稱社恐的年輕人來說,日常最大的社交苦惱莫過于——如何優雅地推掉別人的飯局、Party和各種奇奇怪怪的禮物、邀請,而又不失禮貌呢? 在聚集了13萬人的豆瓣“推辭學”小組,優雅拒絕這件事已經成為一門深刻的學問。為了滿足地球人的生活剛需,我們扒了推辭學小組的所有帖子,給大家整理了一份《當代年輕人推辭指南》。 年輕人都想推辭哪些事情? 沒事逛逛推辭學小組,就算不能馬上學會推辭技巧,社恐青年們也至少能得到一絲心理慰藉——“耶,拒絕無能的我原來不是一個人。” 在這里,面對來自各種場合、不同對象的要求,每天都有無數年輕人在線求助推辭大法或是在事后發出懊惱的抱怨和自責。 我們統計了推辭學小組“舉手提問”板塊下將近1700條的求助文本,看看大家都因為哪些對象的要求手足無措,又難以推辭哪些事情。 在近1700多條帖子里,被討論最熱的話題,要么是推辭難度較大需要大家群策群力,要么是要求過于無恥、眾多組員難以坐視不理。 這些問題既有煩人的親戚仗著親情羈絆提出無理要求的,也有不懂邊界感的同事室友在當事人的底線邊緣來回試探的。 那么,到底是哪些人的要求最困擾大家? 我們發現,年輕人最常需要應用推辭學的對象前三名分別是朋友、室友和同學,其次則是同事、領導、老師等。令人意外的是,大家需要發力推辭親戚的情況并不算多,也就和女孩子們拒絕男朋友、給男生發好人卡的場景出現頻次差不多。 親戚提出的無理要求,雖然特別容易引起反感和爭論,但年輕人日常生活中更多處理的還是與同齡人之間的相處問題。 而在大家想要推辭的事情中,來自他人的各種邀請,最讓年輕人頭疼。 邀請這個字眼,意味著對方大多是以友好的方式提出一些需求。因此,“邀請”似乎有什么魔力,能夠讓一切在我們看來不合適、不喜歡的要求,變得那么順理成章、理直氣壯。 比如“一面之交的驢友邀請我出去旅行”、“表面友好實際塑料的同事對我發出非工作日的約飯邀請”、“室友邀請貧窮又毫無自制力的我一起辦健身卡”、“親戚頻繁邀請我給熊孩子輔導作業”等等等等。 年輕人內心縱使有一百個不愿意,但在不成文的禮尚往來、以德報德的社會人處事原則面前,又不知如何友好吐露自己的心聲。 落到具體的事情里,推辭學的種種難題則分散在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幾乎時不時就跳出來給我們大喊一句surprise。 有相當多的學生黨煩惱于不知如何推辭同學抄自己作業、以及平時從來不好好聽課的同學只想著從自己這兒白嫖學習資料等。 而走入社會的打工人,煩惱就更多了。不熟的同學、朋友、同事結婚了,邀請函都發到我手上了,不想去(不想交份子錢)怎么拒絕?去年欠我的50元巨款還沒還,今年又來借錢的朋友怎么推辭?職場里名為團建寫作無償加班的聚餐,我能不能婉拒? 這些生活中的糾結時刻,似乎個個都能輸送到某辯論節目,在唇槍舌劍之間,成為引爆打工人心里那座休眠火山的熱搜話題。 推辭困難背后 年輕人為什么這么費勁? 看了上述堪比人間比慘大會的案例,相信不少朋友都恨不得幫助當事人重拳出擊。但代入自己,作為一個有包袱的成年人,我們真的能瀟灑、決絕地說出“不”字嗎? 年輕人為什么這么糾結?他們的包袱又是從何而來呢? 從直接原因來看,許多人不好意思推辭是害怕這份關系變形或者惡化。 在推辭學小組,曾經有組員發帖表示“為什么有些人現實生活里不會拒絕,回復組員卻很會拒絕”。可見,如果你對這份關系并不重視,它也并不影響你的現實生活,人們能夠提出拒絕的成本自然降低很多。 大家感到頭疼的是維護現實里像普通朋友、室友、同事領導這樣處于中間地帶的社交關系。 另一方面,也有組員提出“感覺拒絕別人自己很愧疚,明明不是自己的問題但感覺自己有錯”。 小時候要做個懂事的孩子,長大了要做個懂事的大人。我們往往無法接受一個“不被別人喜愛的自己”。 同時,我們也都注意到,優雅地推辭可能會耗費一定的溝通成本,有時候甚至需要高超的溝通技巧。在工作、生活中本就壓力山大的年輕人,在同樣不輕松的社交課題前,也就更容易受挫。 厲波是一個90后,參加已經工作兩年的她時常煩惱時間、精力不夠用。 “我覺得我的時間,只夠顧得上工作、男朋友,再加上1-2個閨蜜。我真的再顧不上好好維持其他社交關系了。” 厲波下班一回家就累得只想刷刷微博、看看沙雕視頻,周末遇上約飯也不樂意出門。“如果有人占用我的非工作時間,需要我額外做一些雜事,我真的會很煩躁。” 各種社交平臺的出現和流行,讓我們的社交圈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大和延伸、認識了過去不可能認識的朋友,但同時也加上了不少三觀、生活經歷完全不同的陌生人。他們或許僅僅是因為朋友圈點過一個贊,就能理直氣壯地找你蓋樓、拼單和砍價。 一方面我們確實有更多的社交資源,但一方面受制于各種各樣錯綜復雜的社交關系,我們身在其中的時候又常常感到疲憊不堪。 那么,怎樣才能優雅地推辭? 無論如何,推辭學已經成為當代人的一門必修課。我們不妨抱著積極的心態來做做功課。 結合推辭學小組無數成功和失敗的實踐案例,以組員們的精彩建議和學術探討為理論基礎,我們嘗試整理出了這份《推辭家的自我修養》,希望就如何成為一名推辭大師這個問題為你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這些建議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結合失敗案例為你總結的“一名合格推辭家絕對不能做的舉動”,二是“提升推辭勝率的幾個知識點”。 先說說合格推辭家需要避免的一些注意事項。 那么如果要成功推辭,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以下技巧也供你參考。 【別不識趣型】 題干:邀請唱歌 答:不唱,我聾啞人 題干:多年未聯系的死對頭問我在哪上學 答:艾利斯頓商學院 題干:如何避免二手煙,飯桌酒局,高危險的活動 答:我在備孕(萬能答案但有風險) 【留足余地型】 題干:你某一天有時間嗎? 答:我也不確定,得看看情況,如果有事或者有時間再跟你說。 總之,我們被教育了太多次如何讓別人滿意,這一次,也該好好補習一下“如何讓自己滿意”這門功課了。 題 圖 | ins @orangejuicefordinn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