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10月25日剛好在B站的網頁端或App搜索了“羅翔”這個名字,或許就會看到,頁面中跳出慶祝@羅翔說刑法 賬號粉絲量突破一千萬的動畫。“羅翔”何許人也?作為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其在ACG氛圍濃郁的B站,憑借著100個刑法相關內容的稿件,成為了全站第二大個人UP主,僅次于素來有“B站一哥”之稱的游戲區UP主@老番茄。因此也難怪有B站用戶,將他稱之為“一個奇跡”。傳授刑法知識的羅翔在B站走紅同時,其他視頻平臺也開始流行起普法內容的傳播。日前有消息顯示,抖音聯合萬名法律專業人士與《檢察日報》、中國法院網、上海市法學會等權威機構,發起了短視頻普法行動。在許多朋友的心目中,抖音與法制內容之間的“鴻溝”著實不小,因此前者如今突然推出短視頻普法內容專區,自然也引發了外界的眾多關注。畢竟不同于目前大家對于短視頻內容的認知,這種知識相關內容往往需要為完整的表述,自然也就導致了視頻時長明顯增長。那么一個“超長”的普法視頻內容要如何處理呢,是順應平臺投稿規范切割成幾個部分發表,亦或是平臺放寬相應時間限制讓其上線呢?其實抖音目前所選擇的是為內容讓路,放棄了對時長的要求。事實上對于短視頻的具體定義,在業內一直存有爭議,但總的來看,此前曾得到一致認可的時長限制是在15秒左右。在這個時長限制下,雖然短視頻是視頻內容,但是文件大小其實已經與幾張高精度圖片相近,也適合在網絡環境不佳的情況下進行傳播。但如今伴隨著通訊技術的不斷升級,穩定通過智能手機觀看更大的視頻內容已不再是什么稀罕事,而用戶對于視頻內容訴求的提升,也影響了平臺在進行視頻內容推薦時,會更關注內容本身的的質量,并且對于時長的限制也愈發放寬。而如今,那些最具代表性的短視頻平臺,也已經逐漸擺脫了“15秒限制”這個固有印象。實際上抖音方面早在2018年12月,就在內測中不再限制15秒的視頻內容時長,到了2019年3月又將時長延長至5分鐘,在同年8月甚至繼續開放至15分鐘時長,而且針對文化類、或者前文提到普法等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幾乎對時長不再設有限制。到了今年初,用戶甚至可以在抖音、今日頭條、火山小視頻等字節跳動旗下的APP上,收看到時長2個小時的電影。而這一賽道的另一頭部平臺快手,也將原本57秒的限制在2019年8月延長至10分鐘,也使得此后越來越多被用戶戲稱為“土劇”的視頻內容進入高速發展期。到了今年9月,趣頭條旗下網絡文學產品米讀更是宣布與快手就短劇IP開發達成合作,前者將為其提供平臺熱門IP改編的短劇內容,在快手小劇場首發獨播。雖說快手上的“短劇”都強調節奏,但也早已不再有過去幾十秒的時長限制了。隨著抖音與快手逐漸放松對視頻時長的限制,也讓“短視頻”這一類型逐步陷入到一種較為尷尬的境地,業內既有認為應該放寬定義、5分鐘以內都算“短視頻”的觀點,也有對這些時長明顯增長的視頻內容改口“中視頻”的稱呼。那么我們又要如何看待這些明顯時長超出傳統短視頻定義,卻又遠遠沒到所謂“長視頻”程度的內容呢?或許用內容本身的“輕”、“重”來區分,遠比單一用時長規范來定義更為合適。其實在互聯網行業中早有相應術語,例如普通用戶生產的內容UGC,與之對應的專業生產內容PGC,但是這樣的劃分標準更傾向于以內容生產者的身份來進行區別,發展到現在也與“長短視頻”一樣,無法作為單一標準區別視頻分類,甚至還衍生出了融合兩種特色的“專業用戶生產內容PUGC”。如果我們是以視頻內容本身來進行區分呢?傳達信息較低效、易于模仿復制以便病毒式傳播的視頻內容,顯然更像是“輕內容”;而有明顯主題,且內容更為扎實,同時相對難以復制的作品,或許可以被視作“重內容”。此前曾有消息顯示,抖音平臺自帶的剪輯工具“剪映”,已經成為西瓜視頻官方創作工具,并且官方后期還計劃上線PC端的專業版。而在B站方面,則投資視頻剪輯軟件不咕剪輯數千萬美元,后續不咕剪輯也表示希望通過與B站UP主的深度合作,在生產效率與創作力上找到平衡。在各大平臺的這些幫助下,如今視頻內容的制作門檻無疑也在進一步降低,也使得如今的“輕內容”少有缺乏的情況出現。 對于這些平臺來說,雖然樂于看到此景,卻又不希望僅僅止步于此。因此那些更有利于吸引用戶長時間關注、有著更高質量、能夠提升用戶粘性的“重內容”,也就成為了平臺越來越關注的焦點。除了前文中提到快手為鼓勵更富創造力的短劇內容,祭出了IP與流量資源的雙傾斜,事實上抖音方面近年來也頻頻端出例如“非遺”與“普法”等關鍵詞,引導創作者挖掘更富專業性質的“重內容”。在這種發展趨勢下,曾經作為短視頻行業代表平臺的抖音,更是早在2017年11月就摘去了“短視頻”的標簽。而已經有了越來越多“中”、“長”視頻內容的快手,未來或許也會去掉“短視頻”這個名號了。雙11期間僅2299元的起售價,無疑也讓這款機型的性價比直接拉爆。 作為“至尊紀念版”產品線的新成員,這款新機的表現幾乎令人難以拒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