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三坔夜話》,李老師在這里跟你說故事,聊語文,話莊道巷,談古論今,吟哦娛筆,抒懷述志,點情碰心...... 時值仲春,江南草長、綠楊柳岸、山青水秀、百花競放、姹紫嫣紅,由此豈能辜負這大好春光?由此我想起了明代醫家蔣主孝的“于今老將至,遨游興無窮”和“登登牛頭嶺,浮云繞蒼空”這兩句詩,遂決定攜老妻一同去游牛首山。 牛首山又名天闕山,是金陵四大名勝之一, 因山頂東西雙峰形似牛頭雙角而 得名。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牛首山風光秀美,素有“春牛首”之美譽,古 有牛首煙嵐、獻花清興、祖堂振錫等金陵美景,名列“金陵四十八景”,且遺存了很多歷史古跡,如岳飛 抗金故壘、摩崖石刻、弘覺寺塔、鄭和文化園等,吸引了無數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在此修身養性、品茗作賦,留下詩詞 400多首。故游牛首山我早就向往之至了。 終于,如愿以償,在春光明媚的這天上午,我與妻乘大巴來到了牛首山麓。 下了車,牛首煙嵐即撲面而來,只見朝靄層巒中淡淡云霧,飄飄渺渺,綽綽可現兩峰爭高,恰似牛角一般。信步登山,眼前繁花萬朵,桃櫻纏繞,修竹翠滴;耳邊鈴響鐘鳴,梵音聲聲,禪地仙境!此景此情正如明代唐景虞詩中所描繪的那樣:“名山突兀雙峰秀,仙侶躋板望轉賒。神定恍然塵世隔,頓令心地亦無遮。”真個是“我亦無心話禪悅,銜花百鳥自飛還”啊! 牛首山是中國佛教名山,文化底蘊深厚,是佛教牛頭禪宗的開教處和發祥地。牛首山自古便是有名的佛教名山,從南朝到唐有寺廟30多座。“南朝四百八十寺”最集中之地便是在牛首山,“與山西之清涼,西南之峨眉井為圣道場地”,是唐代最負盛名的三大道場之一。梁朝天監二年(503年)司空徐度修建的佛窟寺是牛首山的第一座寺廟,南唐后主李煜更名為弘覺寺;唐代宗“曾夢牛首山辟支佛來見”故有辟支塔。唐代,被譽為“東夏之達摩”的法融禪師在牛首山創立了牛頭禪宗,古稱“江表牛頭”,牛頭禪宗的創立使印度禪真正蛻變為中華禪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 我與妻乘電梯來到佛境圣地,在牛首山佛頂廣場游目騁懷,遠眺將軍、韓府二山和江寧勝景,不由頓生思古之幽情。有《水調歌頭》一詞云:“持竿約楚水,攀木看吳山。留都雙峙,牛頭從此作天關。紫凝重峰借勢,秀起綺霞隔閡,江表著云煙。蓮花隨風去,桃葉落階殘。問白龜,探石鼓,且憑欄。金陵龍集,安得魏蜀但垂扇。漫說千年寂寞,空論六朝興廢,道士練丹丸。去古晉秦石,歸巷謝王燕。”或許也是我此時的感慨。 在這里,即可直面佛頂宮和佛頂塔。作為佛頂圣境區的核心之一,佛頂宮坐落于牛首山西峰之處,總建筑面積約 13.6萬平方米, 與佛頂塔共同構成牛首西峰新景象, 與牛首東峰遙相呼應,再現牛首“雙峰雙闕”并峙的宏偉盛景。整個佛頂宮以佛祖頂骨舍利供奉為主題, 外部分為大穹頂和小穹頂兩個部分, 寓意外供養和內供 養。 大穹頂形如佛祖袈裟覆蓋在小穹頂之上, 象征著佛祖的無量加持; 小穹頂下 部為蓮花寶座造型,上部為摩尼寶珠造型,上下結合形成“蓮花托珍寶”的神圣 意象。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擁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在南京,“春牛首,秋棲霞”的說法流傳了千年,已成為南京民俗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城后,就曾在春天到牛首山狩獵并寫下《春望牛首》。“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是南京以弘揚佛教文化隆盛于中國的佐證。而牛首山在南京佛教文化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豐厚的佛教文化底蘊、眾多的佛教文化遺存、以及在弘覺寺塔地宮發現的鎏金喇嘛塔,使得牛首山成為名副其實的佛教圣地。明人都穆《游牛首山記》云:金陵多佳山,牛首為最。山據城之南,初名牛頭,以雙峰并峙若牛角然,佛書所謂“江表牛頭”是也。東晉立都建康時,丞相王導嘗指之曰:“此天闕也。”故又名天闕山。 牛首山,真的很牛很牛!我和老妻也真的不虛此行! 作者簡介 杏園掛鞭人李長貫,昵稱杏園秋雨。職業與興趣使然,為全國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員,江蘇省寫作協會會員。昔教余喜涂鴉,著有長篇小說《杏雨燭淚》,亦常有短文小詩散見于報端雜志;今賦閑書齋,借微信平臺,于“杏園鄉軒聽秋雨”,聊天說地,結遠朋近友,快慰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