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曼,一個赤城熱烈的女子,如牡丹一般綻放,一生坎坷,即使花落塵泥,依舊決然而立,傲然不悔,成為一代畫家。
一、少年風華
陸小曼,1903年出生,取名為眉,家境殷實,且為家中九個子女中唯一活下來的孩子。她從小便在父母的寵愛呵護下長大。
陸小曼六歲隨父親在北京生活,15歲進入專為外國人開設的圣心學堂。憑著她的聰慧靈性,17歲的陸小曼就能擔任外交部口語翻譯。熱情又擅交際的陸小曼很快成為北京名媛中赤手可熱的一朵交際花。
但陸小曼的父母沒有培養她繼續創造自己的價值,而是在她19歲時,將她許配給年長八歲、事業有成的王賡。
那時的陸小曼在情感上懵懵懂懂,順著父母之命與王賡成婚了。然而,婚后,這位善良卻熱愛工作的丈夫與陸小曼聚少離多,也從不懂女孩兒的心思。陸小曼在婚后如死水一般的生活中倍感寂寞。驕傲的她又不肯讓人知道自己的悲傷,每日流連于各種社交場所,做她的社交名媛,以揮灑青春的形式來排解內心的煩悶。
二、飛蛾撲火
王賡繁忙,便請好友徐志摩陪伴陸小曼。彼時,徐志摩追求林徽因受挫,一顆孤寂的心無處安放。就這樣,兩顆熾熱坦誠而又同樣孤寂的心碰在一起了。陸小曼第一次嘗到戀愛的味道。
陸小曼開始反抗,徐志摩也為了他們的愛情不斷爭取。在這期間,陸小曼被舊社會的傳統倫理道德所不容,流言蜚語鋪天蓋地而來。然而,陸小曼就像撲火的飛蛾,義無反顧。甚至在離婚前夕,瞞著王賡和徐志摩偷偷墮胎,以至于終身不育,且不能過夫妻生活。
經過胡適等人的幫助,陸小曼終于與王賡離婚。1926年,徐、陸二人在北海公園舉行婚禮。婚禮上,徐志摩的老師,也是證婚人梁啟超在證婚詞中毫不客氣地批評他們二人對情不專。
婚后夫婦二人回到徐家,過了一段神仙眷侶般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長,由于戰事迫近,他們移居上海。徐父不喜陸小曼,限制了他們的經濟。而陸小曼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卻難以改變,她喜愛上海的紙醉金迷、歌舞升平,她需要一大群仆人跟隨,還有一個奶媽,且因為病痛而染上了鴉片毒癮。巨大的家庭開支壓得徐志摩喘不過氣來,二人的感情在金錢的消磨下,漸生嫌隙。
徐志摩詩人的情感與浪漫在現實生活中夾縫求生,而陸小曼也在這燈紅酒綠當中迷失了自我,葬送了靈性。
直到1931年11月,徐志摩與陸小曼大吵一架,憤然離去。為了去趕林徽因的一場講座,徐志摩乘坐的飛機遇到大霧,飛機墜毀,徐志摩身亡。
那一年,徐志摩34歲,陸小曼28歲。
三、洗盡鉛華
一位天才詩人的隕落,令所有人都扼腕嘆息。人們把徐志摩的遇難歸咎于陸小曼。所有人都認為是陸小曼不肯離開上海,有花銷巨大,讓徐志摩來回奔波,才會害死徐志摩。因此許多人與陸小曼絕交。徐志摩的父親更是連葬禮都不允許陸小曼參加。
陸小曼只能送進一副挽聯:
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
徐志摩死后,陸小曼傷心欲絕,她說:“我不信一死就能解除一切,我倒要等著再看老天還有什么更慘的事來加罰在我的身上!”
生比死更難。這時的陸小曼身處攻訐的漩渦,昔日的好友與她絕交,沒有經濟來源,但她決定頑強地活下去。一是母親尚在,不忍讓她白發人送黑發人;二是為了編著徐志摩的作品。
從此以后,陸小曼洗盡鉛華,不做辯解,深居簡出,成為一代畫家,終于活成了徐志摩期待的樣子。可惜,徐志摩卻再也見不到了。
四、浴火重生
陸小曼病體纏綿,翁瑞午是陸小曼的醫生,他傾慕陸小曼,但陸小曼卻不肯與他結婚。一是她永遠是徐志摩的妻子,二是翁瑞午的原配是傳統女子,若是離了婚,將難以立足。七年后,他們雖然住在一起,但陸小曼說他們之間的關系是清白的,她對徐志摩的是愛情,對翁瑞午的是感情。 我想,這么一個從不掩飾自己的女子,說出來的話定然是可信的。
1946年,43歲的陸小曼與趙清閣相識,成為莫逆之交。在趙清閣的鼓勵下,陸小曼戒掉鴉片毒癮。
經過她幾十年如一日的奔走與資料搜集,才有了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的《徐志摩全集》。她懷著極大的坦蕩,將《愛眉小札》公布于世,不忌諱其中記錄的自己的不好。
五、繁花落盡
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夕,陸小曼病逝,享年62歲。
死前,陸小曼唯一的愿望就是能與徐志摩合葬。徐志摩雖已離去34年,但陸小曼從未忘記他,她對他的情依然像最初一樣熱烈坦誠。然而,徐家不肯,陸小曼的骨灰一直未能入土為安。直到23年后的1988年,陸小曼的幾個堂侄才一起出資將她安葬于蘇州。
這位風華絕代卻坎坷一生的女子終于歸于塵土,卻與徐志摩的墓地相隔千里,永不相見。
六、空谷余音
自古紅顏多薄命,陸小曼這個傳奇的女子,如烈酒一般清冽,她對徐志摩的愛執著一生,可嘆可敬。她的赤子之心,從不作偽,從不辯解,把一顆心剖開了放在世人的面前,任他們踩踏,卻從未有過怨懟。
陸小曼的一生讓人唏噓。倘若她生于普通人家,或許相夫教子,過著平凡幸福的一生。倘若她沒有與徐志摩相遇相識,或許永遠做她的社交名媛,最后湮沒于泯泯眾生。或者她沒有嫁給王賡便認識了徐志摩,那便不會為世人所不容,不會為此形銷骨立,不會背負無數罵名。
有人說,陸小曼是依附男人的蔓草,她的悲劇來源于最初的懵懂與后來的不自立。如果說林徽因是傲雪寒梅,那么陸小曼就是溫室里的花朵,開時旺盛,卻是剎那芳華。然而,繁花落盡的的陸小曼才開始真正的人生。
七、幸與不幸,禍福相依
有人說,人這一生的苦和甜是有定數的,若是吃了太多的甜,后面就要吃苦了。陸小曼正是如此。
她的悲劇正是來源于早年的家庭教育。
陸小曼在家中排行第五,但她的另外八個兄弟姐妹均夭折。作為陸家的獨苗,又體弱多病,陸小曼從小就被捧在手心里長大。優渥的經濟條件讓陸小曼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
她的出生太好,然而父母寵愛,卻又像提線木偶一般給她安排了一切。她的學識、她的教養都是為了成為名媛淑女,找一個好丈夫。她多才多藝,卻沒有一項是為了安身立命而學。她結婚后才知道,原來夫妻的結合應該由自己來選擇。
為了與徐志摩在一起,她耗盡自己所有的力氣,透支自己的青春。與徐志摩成婚后,她沒有與徐志摩一同成長。不愿意付出努力,不愿意成為新時代的獨立女性,因此又與徐志摩常生摩擦。
年輕的陸小曼不懂愛一個人不僅僅是自己肆意,還要懂得付出與體貼,要懂得兩個人的靈魂要共同成長。當她懂得時,一生摯愛已然永訣,只剩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作家妙吉祥說:“讀懂了陸小曼,就讀懂了女人一生的所有可能。”
她早年生活的幸造成了后來的不幸,而徐志摩的死帶來的不幸又成為了她取得一番成就的幸。
福禍相依,無論男女,若是被眼前的物質生活迷亂雙眼,就將失去靈性,丟失自我。陸小曼在生活的當頭棒喝之下幡然醒悟,如涓涓細流浸潤自己后來的人生,成為一代畫家,為我們留下今日的傳奇。
作者:星的碎片,一個愛讀書,愛分享,愿意和你一起品味時間長河里創造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