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除了一些過于分明的觀點,重新發布一次。
以前介紹過《二十諸天和二十四諸天》,然后又做了《韋馱》和《四大天王》的專題,這一期說一下大自在天。 大自在天也稱摩醯(xī)首羅天,在二十諸天或二十四諸天中排在第八位,他的前身是印度教的濕婆神。 云岡石窟 北魏 與他的兒子鳩摩羅天分列在第八窟大門的兩側 北京大慧寺 明代 千手觀音的二十八部眾之一 大同華嚴寺 明代 二十諸天之一 據說佛教密宗的大黑天(瑪哈嘎拉)也是濕婆神的化身。(另一種說法是毗盧遮那佛的化身,或者跟觀音、勝樂金剛也有些關聯;據說印度的大黑天是Bhairav,但是藏密中把Bhairava稱為大威德金剛。藏密太復雜,我一直迷糊)。 大黑天 大理國 云南石鐘山石窟 四臂瑪哈嘎拉 保利拍賣 大自在天和大黑天的前身濕婆神原是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而且是印度人最為熟悉和敬仰的一位神,可以算得上印度教中地位最高,神通最廣大的主神。下圖的印度教三主神的排列方式和身高可以為證: 印度教三主神 吳哥時期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這一組造像中,濕婆居中,略高于梵天和毗濕奴。其他的組像中雖然有很多是三位主神一樣高大,但濕婆基本上都是居中,他在三主神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在印度神話中,梵天創造世界,毗濕奴保護世界,濕婆破壞世界。這位破壞之神兼具毀滅與生殖兩種力量,暴虐與溫柔雙重性格,他的戰斗力大概是印度教中最強的一位。他額頭的第三只眼睛,能噴出毀滅一切的神火,是他的最強武力,曾燒毀三座魔城,得三魔城毀滅者之稱。手中的三叉戟和纏在身上的毒蛇也是他的強大武力。 濕婆的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他的相貌非常多變,男女難分,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 濕婆神鎮壓魔王拉瓦納 柬埔寨.吳哥窟 十頭魔王拉瓦納從山腳下搖動須彌山,企圖移動修煉中的濕婆神。僧侶、獸首人身族、各種動物亂作一團。濕婆神抱著驚慌失措的妻子,只用腳趾就把魔王拉瓦納壓在了山腳下一千年。 濕婆 印度? 常見的濕婆形象為三眼四臂,盤著頭發,纏著毒蛇,拿著三叉戟、海螺、鼓、罐之類的法器,騎著公牛南迪。 上面第一圖是女相,后二圖是男相(突出的男根也是濕婆神的一大特色)。 濕婆神恐怖相 印度.泰米爾納杜邦 約朱羅王朝 費城藝術博物館 五面濕婆神薩達希瓦 吳哥時期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濕婆 吳哥時期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濕婆的前身之一是古印度的生殖神獸主,林伽是濕婆神的男根,也是他的基本象征。濕婆在毀滅世界之后,也注重創造和生殖。對林伽的崇拜盛行于南印度和東南亞地區,這說明印度教還保留著人類最古老的生殖崇拜特征。 林伽 吳哥時期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林伽 前吳哥時期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濕婆也是印度教中的舞神,舞王濕婆是印度地區最受歡迎的宗教形象之一,他象征著濕婆神最主要的兩種力量:毀滅和創造。濕婆創造了剛柔兩種舞蹈,他在烈火中的舞蹈和鼓聲象征著宇宙的永恒律動和心跳。在他的舞蹈中,一個疲憊的舊宇宙被毀滅,一個新生的宇宙等待著被創造。 舞王濕婆 約1800年 南印度 波士頓美術館 舞王濕婆 13世紀 南印度 波士頓美術館 舞王濕婆 洛杉磯藝術博物館 濕婆神的坐騎是一頭白色的瘤牛,名為公牛南迪。公牛象征男性生殖能力,也象征著正法,它常常在濕婆神廟中被單獨供奉。 公牛南迪 柬埔寨 前吳哥時期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公牛南迪碑首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濕婆的愛情故事非常曲折離奇,在印度廣為流傳。他早先與國王達克沙的女兒薩蒂結婚。在達克沙主持的一場羞辱濕婆的祭典上,薩蒂自焚于火祭壇。濕婆殺死了達克沙,縱火燒毀了天界,并跳起了濕婆之舞,打算毀滅世界。在毗濕奴和梵天的阻止和勸說之下才結束此事。濕婆心灰意冷之下進入喜瑪拉雅山苦修。 濕婆與薩蒂 洛克菲勒家族有一座類似的組合像,命名為《濕婆與帕爾瓦蒂》。所以,到底是薩蒂還是她的后世身帕爾瓦蒂,誰知道呢? 濕婆苦修一萬年之后,薩蒂轉生并成為喜馬拉雅山的雪山女神帕爾瓦蒂,她仍然深愛著濕婆。但此時濕婆一心苦修,沒有接受她。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情,阿修羅王多羅伽得到了梵天的降福之后享有非常強大的武力。但是梵天的祝福也很有技巧性:“除了濕婆的兒子,你可以百戰不敗。”但是濕婆神在薩蒂自殺以后不再娶妻,也沒有兒子,多羅伽就成為最強大的神。他侵略了提婆神的天界,毗濕奴都拿他沒辦法。眾神只好希望濕婆能娶雪山女神,生出一個兒子來。就請愛神伽摩出馬,濕婆神發現伽摩讓他意亂情迷,就以第三眼發出的神火將伽摩毀滅。雪山女神為了感動濕婆神,進入苦行,濕婆神被打動,又化身為婆羅門前去試探,發現雪山女神非常堅定,終于娶了她。 濕婆與帕爾瓦蒂的婚禮 9世紀 印度 在濕婆神廟中供奉的林伽像常常立于濕婆的妻子帕爾瓦蒂的女_陰——約尼盤上,用以盛接圣水。 林伽與約尼座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帕爾瓦蒂在佛教中的名字是烏瑪(一譯為烏摩): 烏瑪、大自在天和公牛南迪 印度 12世紀 臺北故宮博物院(陳楷棟先生捐贈) 如前所述,這一組到底屬于印度教還是佛教,也很難說清楚。人物是一樣的,只是不同的宗教命名各異罷了。反正我查到的資料是這樣命名的。 烏瑪 印度 朱羅王朝 波士頓美術館 那時候惡魔猖獗,于是梵天從雪山女神身上創造了一個新女神——杜爾迦(也稱為難近母)。杜爾迦是一切正義力量的化身,她的形象常有很多手臂,分擎三叉戟、轉輪、利劍等兵刃。她戰勝惡魔,恢復了和平。 杜爾迦 柬埔寨.菠蘿勉省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安必迦(杜爾迦九相之一) 印度 1490年 波士頓美術館 有一天,三界中出現了一個法力強大的惡魔,它每滴一滴血在地上,就會出現一千只和他一樣厲害的化身。雪山神女帕爾瓦蒂就化身為黑女神迦梨(又稱時母)去消滅這頭惡魔。迦梨女神擔心惡魔會把自己的血滴在地上,就先把它的血吸干。在消滅惡魔之后,卻因為過于憤怒而不能自制,她的雙腳不由自主地大力踐踏土地,令三界眾生受到驚擾。濕婆為減輕眾生的苦痛,就躺在迦梨的腳下,任其踐踏以泄恨。 腳踩濕婆神的黑女神伽梨 印度 19世紀 大英博物館 有一種傳說認為,濕婆的正妻是三女神組合中的提毗,而薩蒂、雪山神女、杜爾迦和伽梨是提毗的四種化身。 前面說到,眾神促成濕婆與雪山女神的婚姻是為了讓他們生下一個戰無不勝的兒子,但是帕爾瓦蒂女神卻被愛欲之神的妻子詛咒,不能受孕。于是由濕婆與帕爾瓦蒂結合時射出的精華化生出一個兒子,名為塞犍陀,由河中仙女撫養長大。他消滅了阿修羅王多羅伽,成為大元帥、戰神。 前面說過,有一種說法認為佛教護法天尊韋陀來源于印度教的戰神塞犍陀。 韋馱天王 明 平遙雙林寺 據說鳩摩羅天也是源于戰神塞犍陀,與韋馱天乃是同體。 鳩摩羅天 北魏 云岡石窟 六面戰神塞犍陀的坐騎是孔雀,手拿公雞,與此圖形象基本相符。 濕婆與雪山女神的另一位兒子是象頭神伽內什。關于象頭來源的說法有多種,最常見的說法是:破壞之神濕婆與雪山女神婚后無子嗣,雪山女神求助于毗濕奴,終得一子。慶生之日,諸神前來祝賀,都爭著探望嬰兒,唯有土星神莎尼低首垂目,不視嬰兒。雪山女神問他為何這樣,莎尼答道,他受到神譴,目光所及,人物皆要死亡,為了避免發生不幸,所以不敢看人。雪山女神聽了不以為然,強令土星神探看她的兒子。一看之下,嬰兒果然身首分離。濕婆神倒地痛哭,諸神也為之悲痛。毗濕奴見狀再施大法,找到一頭睡覺的大象,把象頭砍下來,安在了嬰兒的脖子上,嬰兒因此死而復活。就這樣伽內什變成了象頭人身的形象。 象頭神伽內什 前吳哥時期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濕婆神的另一位兒子訶里訶羅的誕生是一個非常搞笑的故事:毗濕奴幻化為女性形象的摩西妮,心志堅定的濕婆神卻當著妻子帕爾瓦蒂的面追逐摩西妮。毗濕奴擔心自己觸怒了苦修中的濕婆,會跟愛神伽摩一樣被燒成無形。因此向杜爾迦祈禱,希望她能夠賜他一半的美貌。當濕婆和帕爾瓦蒂來到毗濕奴的家,濕婆期望能夠當面看著毗濕奴變化成摩西妮。毗濕奴再一次跟女神杜爾迦溝通,然后幻化成摩西妮。濕婆擁抱了摩西妮,他的種子從眼睛中流淌到地上,誕生了訶里訶羅。之后摩西妮消失不見,濕婆與帕爾瓦蒂也返回家中。 訶里訶羅 吳哥時期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最后想起《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一段話: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我只是一位造像愛好者,喜歡搜集和整理資料而已。我的資料來源不一,只能做到盡力甄別,其中對錯請各位師友自行驗證!我不信宗教,言語不妥的地方也請信徒們原諒! 這個是資料帖,其中內容當然不可能是我的原創,最多只能算學習筆記,外加一些個人感想罷了,但是我這些筆記花的時間可不少,而且整理的思路也是自己的,所以聲明了原創。如覺得不妥,也請原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