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總結:自我掌控,在自我的力量和外界的刺激中,保持一個適度的平衡,始終掌握著生活的自主權。對于情緒,理解它,聽取它,然后讓它退下,不要讓其來干預自己的決策和行為,自己決定自己的行動。對于外界的信息,不妨把它們當作一種建議,一種選擇,一種可能性。是否采納,由你自己決定的。你要做什么,你想要什么,應該是由你自己來定義的。 自我掌控能力,本質上,它指的就是:在自我的力量和外界的刺激中,能否保持一個適度的平衡,始終掌握著生活的自主權。 比如情緒。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講過:情緒是什么呢?本質上,是大腦對你的一種提醒。當你產生某種情緒時,就意味著大腦在告訴你:你存在某種弱點和缺陷,而現在發生的事情,正好命中了你的弱點,你需要去正視它。 所以,情緒是一個不好的東西嗎?不是的,情緒就像一個警報器,它非常有用。我們唯一要注意的是:是我們要主動地控制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所控制。 更好的方式,是像我之前講過的:把情緒當做一個大腦的顧問。它可以提建議,但決策要你自己來做。 也就是:當接收到情緒的建議時,理解它,聽取它,然后告訴它: 我知道了,你退下吧,我來處理。 所以,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很多時候體現在哪里呢?不是說他可以沒有情緒,可以沒有壓力,沒有恐懼……而是說: 當這些信息出現的時候,他可以接受它們,理解它們,但不讓它們來干預自己的決策和行為,而是自己決定自己的行動。 這就是自我掌控力。 用一句老話來說,就叫「役物,而非役于物」。 進一步,我們還可以去延伸思考。 現實生活中,整個社會是什么呢?很大程度上,就是一臺對你灌輸各種信息和規訓的機器。它們不斷地通過種種方式告訴你:你應該怎么樣,做什么,成為什么樣的人,扮演什么樣的社會角色,符合什么樣的社會規范。 整個社會需要的是安穩,而不是異類。所以它會想辦法把你安排在某一個固定的位置上,告訴你:你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就應該去做對應的事情。掙錢,成家,買房,生子,培養下一代…… 它會給你樹立一個個小目標,讓你盯著它們,去沖刺、攻克,然后奔向下一個小目標。直到你跑到終點,你的人生也到了終點。 而如何實現這些小目標呢?這就需要你努力工作,努力拼搏,努力奮斗,吃苦耐勞,不怕加班……于是,誕生了 996,9116,007…… 為了讓你在這個過程中更無需費腦一些,又誕生了信息激勵、娛樂激勵和圈層激勵。
這些東西對嗎?好嗎?合適嗎?答案也許是肯定的,也許是否定的。 但這個答案是由誰來評判的呢?只能是由你自己。 我希望,你不要把外界對你的這些灌輸和規訓,錯誤地當成自己內心的方向。你要做什么,你想要什么,應該是由你自己來定義的。 不妨把它們當作一種建議,一種選擇,一種可能性。是否采納,是否按照外界的指引去走,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想象一下:你手中握著一顆按鈕,它可以決定你的生活方式。整個外部世界,都在不斷地給你傳遞各種誘惑、引導、指示,想從你手中搶走這顆按鈕,按下來,主宰你的行動。 但請記?。?/span>一切外部的信息都只是「建議」,只有你自己,才擁有按下這顆按鈕的權利。別人沒有,誰都沒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