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長血痣,肝膽有瘀堵 推肝經敲膽經 灸兩穴敷中藥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脾胃病科主任 劉朝霞 當我們的內臟發生疾病時,皮膚往往是疾病外化的一個重要途徑。比如說血痣的出現,不單單是影響皮膚美觀,更多是提示身體出現了某些問題。中醫認為,身上長血痣是由于肝經瘀堵、痰濕積滯所致,中醫名著《外科心法要訣》里記載:“血痣初起似痣形,漸大如豆其色紅,揩破外皮流鮮血,肝經怒火郁血成。”由此可見,血痣是肝膽病變的前兆。 中醫認為,血痣的成因是“肝經怒火郁血”,也就說,出現血痣是肝郁化火的表現。肝氣不舒影響肝的疏泄能力,再加上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造成痰濕,排不出去便會瘀堵在肝膽,慢慢地肝膽生熱化火,發在皮膚便形成血痣。血痣越大越多,肝的代謝功能越差,長此以往,血脂和膽固醇均容易過高,引發脂肪肝、肝硬化、膽囊炎等疾病。當肝部、膽囊出現病癥時,血痣通常會出現在臉部、脖子、前胸和后背等位置。 血痣的形成是一個持續過程,原先沒有血痣的地方,后來會長出痣;原來只是一個小紅點或斑塊,漸漸凸出來變成血痣。在中醫看來,克服這一問題,得暢通經絡和氣血,故治療應以疏肝解郁、行氣活血為主,通過疏通肝經、膽經等中醫理療方法,達到促進血痣吸收消失的作用。 推肝經。坐在床上,壓住大腿根部,沿著大腿內側肝經位置,雙手交疊重復推進,稍用力向前推到膝關節位置,一條腿推50次??筛糁路?,也可在皮膚上涂潤膚油操作,作用更好。 敲膽經。每天在大腿外側的四個穴位點用力敲打,大概是在大腿外側中線上的4個等分點,每敲打4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50次,也就是左右各200下。由于大腿肌肉相對較厚,因此要用力一些,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艾灸。肝俞(正坐姿,低頭時最高隆起處那塊骨頭起,第9個突起下方左右各兩橫指寬處)是肝在背部的反應點,艾灸肝俞,能柔肝并補益肝血、舒經理氣。肝臟功能正常,就能有效分解體內毒素并協助其他臟腑將毒素排泄出去。肩井(頸部后面最突起的骨頭與肩頭連線的正中)是中醫穴位中的“掃地僧”,人體“生命之水”的井口,灸之,則膽經的清陽之氣如泉涌,郁滯的氣血滌蕩開來,全身得以疏泄順暢。 中藥外敷。血痣形成與肝膽疾病有關,而中醫方藥“珍珠散”很適合治療這一病癥。“珍珠散”是外敷中藥,可在醫師指導下,將方中中藥石決明(煅)、龍骨(煅)、白石脂(煅)、石膏(煅)、珍珠、人工麝香、冰片研磨成粉末,再用清水攪拌后,敷在長血痣的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