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附子瀉心湯治療上熱下寒的傷寒論與 [ 引火歸元 ]的命門火理論到底誰是真理? 很多人關心的「上熱下寒...

     古海尼薩穆巴拉 2021-01-20

    很多人關心的「上熱下寒」,到底該怎么調?

    上熱下寒是現代人常見的一種癥狀,其主要表現是熱證與寒證并存:常年上火,總是口腔潰瘍、舌瘡、慢性咽炎、失眠,同時又表現出很多體寒癥狀,如舌體胖大、大魚際發青、下肢冰涼等。

    在飲食上,這類人群也非?!鸽y伺候」,吃點兒熱氣的就上火,吃點兒寒的就傷陽,只能吃溫的東西。

    中醫認為,上熱下寒其實有更確切的表述方式:「真寒假熱」或「陽不歸位」。

    為什么人身體會有寒「火」并至的現象?

    《黃帝內經》里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于寒也,則為病熱」。

    這句話指出「寒為熱病之因」,體內寒邪過盛,就會把陽氣排斥在外,陽氣上浮外散,就會表現為上部熱象,人就會出現上火癥狀。也就是說,體寒是上火的根源!

    當現代人不分季節大量誤吃各種寒涼的瓜果蔬菜后,當人們在夏季長期使用空調后,當女士們為了顯示身材盡量少穿衣服后,大量寒濕正悄然進入體內,自然腎火就越來越不足,上達溝通心火之腎水就越少,心火不得下行,導致上焦火像。長此以往腎水越來越寒盛,導致腎陽得不到補充,就會出現腎陽虛衰,腎水上達更難,加之火性上炎的屬性,下火(相火)為動,逐步被逼帶水上行,所以相火浮越停于上,導致腎水寒上加寒,上焦之火越來越盛,下焦之陽越來越少,最終導致上熱下寒。

    另外還有些朋友上火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用敗火藥,卻常常陷入越吃越嚴重的怪圈,這種情況八九不離十都是上熱下寒。因為敗火藥屬寒涼之物,入體之后消耗的腎陽加劇,當然也要消耗一些心陽,這樣的搞法,只要明白上面我講到的道理,你就知道,如此僅僅服用苦寒之藥只會讓你寒上加寒、虛上加虛,上焦之火也許會得到暫時的抑制,但是過后還是會恢復到上熱下寒之狀。

    那么在對付上火之前,我們還得先分清楚到底是實火還是虛火之概念:

    實火:很少上火,但吃了一些東西后,就突然上火了,這多半是實火;

    虛火:經常出現口腔潰瘍、舌瘡、青春痘、失眠之類的上熱癥狀,喝了涼茶之后會好一點,但不喝的時候又不行了,并且反復發作。

    火的屬性不同,治法自然也不同。一句話:實火用瀉法,主要是清熱、降火,建議服用敗火藥(如牛黃解毒丸);虛火用補法,主要是補陽、滋陰。

    并且,針對虛火,補陽與滋陰并不矛盾。因為陽氣越弱,體寒越重,脾胃越虛,而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氣血津液就會不足,身體就會燥熱。所以,常年虛火的人,身體往往都是陰陽俱虛。

    體內陰陽顛倒,就會上熱下寒

    陽主升,陰主降。但是,如果陽一直在上,陰一直在下,就是陰陽分離,說明陰陽二者沒有交集了,你是你,它是它,那就無法構成對立制約、互根互用的關系,二者之間都沒有互動了,當然不會產生任何關系、任何變化。

    反之,只有陽在下,鼓動陰而化氣的自下而升,然后遇肺金之寒而化水,再裹心陽之火自上而降,如此般的水火交媾,才能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相互轉化,這才叫「陰陽交感」。

    所以,人體的理想狀態是陰平陽秘,下有陽足夠使陰氣化,陰才能上行,陰能行至上焦,才能載陽而下行,人體下焦之火是靠水行上焦之陰陽交媾而得,即以水取火行至下焦,如果這種交媾之道有阻,就會導致陰陽均衡被打破,甚者就會形成上熱下寒。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中醫理論,中醫認為,心主火,位居人體的上部,好比天上的太陽;腎主水,位居人體的下部,好比地上的河流。水火不濟,體內氣血陰陽就無法循環正常,陰陽有被隔(格裂)的傾向,那么身體正常的陰陽氣化格局必然被打破。

    打個比方,假設心火和腎水是兩輛汽車,要想兩車相遇,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汽車本身正常;二是道路沒有堵塞。那么汽車本身是否正常指的是我們的身體內部之陰陽的格局是否是平人之正常的陰平陽秘之狀態,即陰陽本身的健康狀況是否正常;而道路就是相當于下焦陰水去上焦取陽和載陽下行回到下焦的全部行車道路上,是不是有遇到阻礙的地方。

    我們先來看道路於阻而容易出現的問題:

    1、腎陽虧虛

    清末著名傷寒學家鄭欽安在《醫理真傳》中指出:陽氣過衰,陰氣過盛,而陰中一線(坎卦中間是一陽爻,這個陽爻是一條無縫直線,坎卦也叫坎水之卦)之元陽因寒盛而導致龍雷之火上奔,而這種情況是有可能遇到什么樣的道路於阻才會導致龍雷之火上奔,進而導致腎陽愈加虧虛呢?進而出現牙疼、腮腫、耳腫、喉痛等等。但是在這里要清楚一個問題,既然龍雷之火上奔,那自然是因為腎陰濕寒過盛所致,那這種濕寒過盛自然是有上焦之火不能下行所致,因此才會出現所謂腎陽虛,也就是說,腎陽得不到后天之上焦心陽之火的補充(下行)才會導致腎臟的濕寒過盛,那推而論之,下焦之寒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這種情況就是傅青主的引火湯之證,該癥狀的特點是腿寒過膝(下焦寒痹)。當然以上這只是一種上熱下寒的情景而已。那比如附子瀉心湯證又是另外一種情景,這個證是陽虛于外,熱結于胃的心下痞滿,而復惡寒汗出,脈沉者。也可以導致上熱下寒的證狀(中焦大氣下陷的氣痹)。

    可見,陽氣過于虛弱,陰寒之邪就會過剩,就會逐漸沉降,積聚于下,造成「下寒」;同時,腎臟之中的元陽(命門之火)不能鼓動腎水上升,心火得不到腎水滋養,就會「上熱」,但是道路受阻的情景有所不同。

    2、腎陰虧虛

    腎陰虧虛,就沒有足夠的物質基礎來實現「上濟心火」這一生理功能,陰虛火不得養,甚至會出現陰陽兩虛的情景,這么一來,上熱下寒也就更不足為奇了。

    3、心陰不足/心火偏亢

    心陰不足與心火偏亢往往是同時存在的。火性炎上,心火偏亢,就會「上熱」;同時,心火失于下降,就無法溫煦腎水,就會「下寒」。黃連阿膠湯證也可以生成上熱下寒之證(心陰不足,而導致上焦熱痹,進而導致下傳心火道路遇阻,從而腎陽不足而致下寒)。但是心陰不足又有什么原因導致的呢?也許是散津之脾胰出現了問題,也許是小腸吸收營養出現了問題,這個因素太多。

    所有寒熱不均的問題其實都是水火升降的道路遇到了淤堵。

    4、中氣不足

    在身體的圓運動中,火要下降,水要升騰,必須有一個力量來推動,這個力量就是中氣,它是氣機升降的關鍵。

    中氣由脾胃所生,脾胃虛弱,就會中氣不足,繼而脾氣不升、胃氣不降——腎水無法借助脾氣的升發,向上升騰以濟心火,人就會因心火亢盛而出現紅腫熱痛、心情煩躁等問題;同時,心火無法借助胃氣的下降,以溫腎水,就會導致腎陽不足而畏寒、痛經、腹瀉、下肢寒涼等。

    看一看下面的張錫純治愈案:

    其自擬變通方:

    附子瀉心湯之方雖妙,然為其大寒大熱并用,醫者恒不敢輕試。而愚對于此方原有變通之法,似較平易易用。其方無他,即用黃(生黃芪)以代附子也。蓋太陽之府原有二,一在膀胱、一在胸中,而胸中所積之大氣,實與太陽外表之衛氣有息息密切之關系。氣,原屬陽,胸中大氣一虛,其外衛之氣也亦虛(腠理松弛),即衛外之氣無法固攝住外衛之陽(玄府之門關不嚴,陽隨汗出),因此皮膚御寒能力極差(陽漏),這就是汗出而且惡寒的原因。所以我用黃以補助其胸中大氣,則外衛之氣得固(腠理致密緊湊),因此汗可不出,即外衛之陽亦因此壯旺而不畏寒矣。蓋用附子者,所以補助太陽下焦之府;用黃者所以補助太陽上焦之府(的大氣),二府之氣化原互相流通也。爰(于是)審定其方于下,以備采用。

    大黃三錢、黃連二錢、生箭(生黃芪)三錢。

    前二味,用麻沸湯(將要開沸的時候)漬取清湯多半盅,后一味,煮取濃湯少半盅,渾(混合)而(后)作一次溫服。

    或問︰凡人臟腑有瘀,恒忌服補藥,因補之則所瘀者益錮閉也,今此證既心下瘀而作痞,何以復用黃以易附子乎?

    答曰︰凡用藥開瘀,將藥服下必其臟腑之氣化能營運其破藥之力始能奏效,若但知重用破藥以破瘀,恒有將其氣分破傷而瘀轉不開者,是以人之有瘀者,固忌服補氣之藥,而補氣之藥若與開破之藥同用,則補氣之藥轉能助開破之藥,俾所瘀者速消。(中氣所痹導致上下水火不能溝通)

    『來源』鹽山·張錫純著《醫學衷中參西錄》

    5、濕阻中焦

    火往上走,寒往下沉,中焦不通,就會「上焦火,下焦寒」。常見的就是濕阻中焦,堵塞道路,導致心火不降、腎水不升,自然水火也就無法既濟了。(濕痹中焦致上熱下寒)

    打通中焦,祛除濕寒,補足中氣,讓上下氣路暢通,這樣火才能下行。否則,艾灸之后,火全堵在上面下不來,上火癥狀會更加嚴重。

    對于引火歸元之理路之本質的命門之火的理念都是在張仲景和黃帝內經之后的醫家們搞出來的,完全是假想,濕無中生有,連最起碼的解剖實體都看不到,無以支撐他們的假說,而所謂的下焦之火或者相火,其實都是君火衍變而來,因此人體的火之源都是來自上焦之火,而反之,而所有上熱下寒的本質都是心腎水火不交而至,因此我對下焦之虛火上越引起的上熱下寒,是不太認可的。從實際解剖學上看,二腎之間的所謂命門之火是無中生有,我只看到二腎之間是兩個粗粗的動靜脈之火擺在那里,這也許就是杜撰出來的命門之火的吧。另外黃帝內經上明確命門指的是眼睛。

     

    ~~~~~~~~~~~~~~~~~~~~~~~~~~~~~~~~~~~~~~~~~~~~~~~~~~~~~~~~~~~~~

    再看一看下面的所謂引火歸元的文章,看后準保讓你一頭霧水!

    命門相火學說是引火歸元的理論基礎

    引火歸元,也稱引火歸原,又名導龍入海,是治療元陽浮越,腎火上升的方法。引火歸元的“火”,又稱“相火”、“命門之火”、“龍雷之火”、 “浮陽”、“浮火”等?!跋嗷稹币辉~源于《內經》,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素間·天元紀大論》)之說,君火居于上焦,主宰全身,相火居于下焦,溫養臟腑,以潛藏守伏為宜.君火和相火在人體內,一主后天,一主先天,各安其位,共同維持機體的正?;顒?命門相火與心之君火相通,君火為神用,相火為根本,君火是由相火派生的。

    劉河間首創命門相火之論“左腎屬水,右腎屬火,游行于三焦,興衰之道由此也。故七節之旁,中有小心,是言命門相火也”。張子和則稱相火為龍雷之火,“夫君火者,猶人火也,相火者,猶龍火也。人火焚木其勢緩,龍火焚木其勢速”。朱丹溪承襲劉河間、張子和、李東垣諸家之學,著“相火論”,提出相火既為肝腎兩臟專司,復分屬于心包絡、膀胱、三焦、膽等諸臟腑的觀點,后世言相火者,大都以丹溪之說為其理論基礎。不過,丹溪既言“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又說“相火元氣之賊”,前者言其常,后者言其變。相火雖一,常變迥異,丹溪均稱相火,給人以概念混淆不清之感。

    張景岳則發展了丹溪相火論,謂“相火當在命門”與“命門居兩腎之中,即人身之太極,由太極以生兩儀,而水火俱焉,消長系焉,故為受生之初,為性命之根本”,“命門之火,謂之元氣,命門之水,謂之元精,五液充,則形體賴而強壯,五氣治,則營衛賴以和調。此命門之水火,即十二臟之化源”。總之,丹溪集相火學說之大成,著《相火論》,奠定了后世相火學說的基礎,完成了命門相火的理論體系。

    相火系于命門,命門居于兩腎之中。腎藏真陰而寓真陽,為水火之臟,陰陽之宅。若腎

    的陰陽水火平衡失調,就會出現陰虛陽浮,失約之火上升,或陰寒內盛,無根之火外越的火

    不歸元的病理狀態。

    綜上所述,命門相火學說是引火歸元的理論基礎。

      2火不歸元的主要證候

    所以廣義的火不歸元有陰虛和陽虛之別。張景岳指出:“虛火之病源有二,蓋一曰陰虛者能發熱,此以真陰虧損,水不制火也。二曰陽虛者亦能發熱,此以元陽敗竭,火不歸元也,此病原之二也”。

      2.1 陰虛之火

    臨床主要表現為腰酸疲乏,頭暈耳鳴,遺精早泄,口干咽痛,兩顴潮紅,或面目升火,五心煩熱,午后潮熱,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等。系腎陰虧損,虛火上炎所致。

      2.2 陽虛火浮

    狹義的火不歸元范圍是單指此證候。

    所謂“陽虛者亦能發熱,此以元陽敗竭,火不歸原也”。在臨床上呈現出兩組相反的癥狀:一是腎陽虛,是疾病的本質:面色晄白或黧黑,腰膝酸軟,形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神疲乏力,男子陽痿、早泄、精冷,女子宮寒不孕,性欲減退,或見便泄稀溏,五更泄瀉,或小便頻數、清長,夜尿多,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尺部尤甚等癥狀,如果臨床上單純出現上述癥狀,陽虛的辨證并不為難;二是虛火,是疾病的假象,如《景岳全書·火證》所云:“寒從中生,則陽氣無所依附而瀉散于外,即是虛火,假熱之謂也”。 現代老中醫李可先生總結龍雷之火(陽虛浮火)的特點為來勢暴急跋扈,如迅雷閃電、頃刻生變;隨陰陽盛衰之年節律、日節律演變,天人相應現象最著,如冬至陽生則病,春令陽升轉重,夏至陰生漸緩,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緩,入夜自愈[1]。

    臨床上此類虛火一般分為三種,即有戴陽和格陽、失位之分。

      2.2.1戴陽,指虛陽上越,虛火上沖,癥狀偏于頭面五官局部諸疾,以口舌生瘡、牙痛齒浮、喉痹喉痛、頭痛眩暈、口渴咽燥等癥為主。如張景岳所云“一曰陽戴于上而見頭面咽喉之間者,此其上雖熱而下則寒,所謂無根之火也”。 李可先生形容此火熱勢轟轟,或由腳底,或由臍下,上攻頭面,誤用苦寒直折則危[1]。

      2.2.2 格陽,指虛陽外越,癥狀偏于全身,以發熱、發斑、面赤、腫塊、汗出等癥狀多見。即“陽浮于外而發于皮膚肌肉者,此其外雖熱而內真寒,所謂格陽之火也”。臨床上雖然常表現為寒熱錯雜,但仔細鑒別還是容易區分的,如發熱或自覺發熱,反欲蓋衣被,觸之胸腹無灼熱;面色浮紅如妝,非滿面通紅;神智躁擾不寧,疲乏無力;口渴但不欲飲或喜熱飲;咽痛而不紅腫;脈浮大或數,按之無力;便秘而便質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長或尿少水腫,舌淡,苔白等。

      2.2.3失位,陽虛火浮還有陷于下者,見小便熱、痛或拘急、大便窘迫不暢等,即所謂失位之火。如張景岳所云“陷于下而見便溺二陰之間者,此其下雖熱而中則寒,所謂失位之火也。”

      3 火不歸元常伴有“氣不歸元”和“水不歸元”。

    “氣不歸元”的臨床癥候特征是:喘氣從臍下逆奔而上,哮喘汗多不收,虛里其應動衣。呢逆聲長大從丹田出。氣嗆作咳,或沖氣逆上,咳不得臥等諸種氣上逆的表現,脈兩寸雖浮大而雙尺按之如無。氣不歸元多為上盛下虛、下虛上竭或上假熱下真寒等復雜危重證,辨證為腎屬水肺主氣,氣為水母。腎虛不納氣,宗氣上泄為咳喘。治法毋徒從事于肺,當納氣歸元,或壯水之主,或益火之原,推補陰配陽為是[2]。

    “水不歸元” 的臨床癥候特征是:頭暈仆地、痰誕上涌而咳吐不止、或頭面肢體浮腫、中焦痞滿、六脈洪數而虛、或洪大重按全無。其病機為命門火衰,脾土虛寒、陽虛不能制水,水邪泛濫而生。治療當溫補脾腎、運化水濕[2]。

      4 引火歸元理法方藥的沿革

    關于疾病的論治,《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微者逆之,甚者從之”,“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從多從少觀其事也”,“熱因熱用”,“偶之不去則反佐以取之,所謂寒熱溫涼反從其病也”。當疾病發展到危重復雜的特殊階段,表現為證候與疾病的性質不相符合出現假象時,往往采用從治法、反治法。引火歸元法即淵源于《內經》的從治法。也就是說在《內經》陰陽五行學說、水火論、從治法的基礎上孕育產生發展了引火歸元法。

    《傷寒雜病論》根據人體感受寒邪損陽傷正的病因病機,在六經辨證論治中按照寒化,熱化、陰盛陽虛、陰虛陽盛造成相火離元外越的不同情況進行具體分析,辨證論治,創制了一系列相應的引火歸元方藥。如少陰篇治療少陰寒化,陰盛格陽,水寒逼龍雷之火外越者的白通加豬膽汁湯;治療下利清谷,里寒外熱的通脈四逆湯證;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的麻黃附子細辛湯;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的吳茱萸湯等。少陰熱化,真陰虧損,孤陽失位,水涸龍飛者如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的黃連阿膠湯。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的豬膚湯。厥陰篇中治療上熱下寒、寒熱錯雜、消渴、氣上撞心的烏梅湯,太陽篇的理中湯等等。太陽若治不如法、汗下太過,失治誤治亦可窮必及腎,腎與命門中真陰真陽受損,導致相火離元外越,如太病發汗太過遂漏不止欲亡陽的掛枝加附子湯。69條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的茯苓四逆湯。82條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的真武湯。112條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的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妨龍骨救逆湯。117條治療奔豚氣的桂枝加桂湯等。辨霍亂病脈證并治篇390條吐下巳斷,汗出而厥的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另外治療陰陽易的燒裈散,《金匱要略》中治療消渴的腎氣丸和治療虛勞病的小建中湯等。對此,《傷寒雜病論》雖未明言引火歸元,實則卻開辟了后世引火歸元的先河。

    接受《易經》哲學思想的滲透和《內經》、《傷寒雜病論》客觀真理的啟迪,唐代王冰取類比象首發龍火學說。宋金元時期劉完素、朱丹溪、王好古,明清張景岳、趙獻可、張錫鈍等醫家努力逐步形成發展了火不歸元學說及引火歸元法。后世醫家化裁運用仲景方藥治療火不歸元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和危急重證積累了豐富寶貴的經驗。

    易水學派所倡導的引氣血水火以歸臟腑之元這一類具有中醫功能調節特色的療法,認為其中氣不歸元、水不歸元、火不歸元均與腎的元陰元陽虧虛密切相關。治療上強調調補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是引歸法的核心。引火歸元是運用最為普遍的一種。它見于《醫貫》、《景岳全書》、《名醫類案》、《續名醫類案》、《醫學心悟》、《血證論》、《醫學衷中參西錄》等醫著中。清·程鐘齡在《醫學心悟》中概括了引火歸元方劑配伍的特點:“當用辛熱雜于壯水藥中導之下行,所謂導龍入海引火歸原?!碧岢鰞纱筇攸c:一是大量的壯水藥。二是少量的引火歸元藥。屬于這類的引火歸元方劑有《景岳全書》新方八陣的鎮陰煎、陳士鐸《辨證奇聞》的引火湯、費伯雄《醫醇剩義》的潛龍湯可為規范。

    張景岳提出了陽虛發熱的治療原則和經驗:“若以陽虛發熱,則治益宜火,益火之法,只宜溫熱,大忌清涼。第溫熱之效速,每于一二劑間,便可奏效……治宜溫補血氣,其熱自退,宜理陰煎、右歸飲、理中丸、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之類主之。此所謂益火之源也,又曰溫能除大熱也?!壁w養葵說得最為明確,他說:“火可以水折,惟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故必擇其同氣招引歸宇,則火始不上浮而下降矣。”

    陳士鐸所用引火湯原用于咽喉腫痛屬陰蛾者。據陳士鐸《辨證奇聞》卷三“咽喉門”載:“此火因水虧,火無可藏,上沖咽喉。宜大補腎水,加補火,以引火歸藏,上熱自愈?!标愂胯I的另一著作《洞天奧旨》卷十“喉閉蛾瘡”亦指出:“引火湯治陰證雙蛾、單蛾喉痹等證……一劑火下歸,二劑痊愈……已破、未破俱可用,不必用針、吹藥點治之也。”有考據表明,陳士鐸得到了傅山的傳授,故又稱本方為傅山引火湯?!动冡t大全》卷十七中亦收錄引火湯,用治陰虛乳蛾,較前方多天門冬一兩。

    現代名老中醫李可對引火湯的應用經驗可謂登峰造極,《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驗專輯》中,對該方應用尤多,用于腎水不足、火不歸元所致鼻衄、倒經、舌衄、口瘡、舌瘡、乳衄、血崩、頭痛以及卒中前兆、三叉神經痛、紅斑狼瘡、白塞氏病、干燥綜合征等諸多病證[1]。

      5 常用方藥析義

      5.1 四逆湯(《傷寒論》)

    四逆湯是治療陰寒內盛,格陽于外,虛陽外越,真寒假熱證的代表方劑,陰寒內盛,真陽衰微,非純陽之品,不足以破陰氣而振陽氣,故姜附在所必用.附子辛甘大熱“峻補元陽,陽微欲絕者,回生起死,非此不為功”。干姜辛熱專散里寒,助附子以通經散寒,大有回陽之力。“附子以走下,干姜以守中,有姜無附,難收斬將奪旗之功,有附無姜,難取堅壁不動之效”。故姜附并用,溫陽救逆,攝納無根之火。凡用純熱寒之藥,必用甘草以緩其勢,所以方中又用炙甘草,一以調中補虛,一以緩姜附之燥烈,附子之熱,干姜之辛,甘草之甘,合為回陽救逆之要方,可挽垂絕之陽以引火歸元。

      5.2 通脈四逆湯(《傷寒論》)

    四逆湯治真寒假熱證之輕者。若病勢嚴重,出現典型陰盛格陽證,又當用通脈四逆湯治之。本方與四逆湯同治真寒假熱之證.但較四逆湯證更為深重,以里寒外熱,身反不惡寒為特征。生氣已離,危在頃刻,恐四逆湯不足以救欲脫之元陽,故取其方而易其法,加重姜附用量,制大其服,以速破在內之陰寒,急回外越之浮陽。

      5.3 白通湯(《傷寒論》)

    陰盛于內,格陽于上之戴陽證,又當用白通湯。本方即四逆湯去甘草加蔥白而成。姜附辛熱,破陰回陽。但陰陽格拒,姜附之性,雖能益陽,不能通陽,必用通陽之品,通其陽而陰自消。蔥白辛溫,專主發散,以通上下之陽氣。故加蔥白宣通上下.一以溫之,令陽氣得入,一可發之,令陰氣易散,而解陰陽格拒之勢。陰寒重證,驅寒宜速,姜附辛烈,取其驟發,恐甘草緩姜附之性,故舍甘草而不用。如是,陰陽相通,寒去陽回,火自歸元。

      5.4 金匱腎氣丸(《金匱要略》)

    本方是在滋陰降火的六味黃丸的基礎上加入桂附以溫補腎陽而引火歸原?!澳I氣丸納桂、附于滋陰劑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補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腎氣也?!摶鸩粴w其原者,亦納之而歸封蟄之本矣”。相火系于命門,火無所附,龍雷不能攀其身而出于上,且火從腎出,為水中之火?;鹂梢运?,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故惟八味丸桂附與相火同氣,直入腎中,據其窟宅而招之,同氣相求,相火安得不引之而歸元”。但是“附桂八味丸為治命腎裹寒之正藥,亦導龍入海之妙法。然虛陽上浮,火無所附者,必于脈象細參.或脈洪大而重按甚弱,或寸關洪大而兩尺獨虛細者宜之,否則抱薪救火,必成燎原之勢央”。

      5.5 鎮陰煎(《景岳全書》)

    “陰虛于下,格陽于上……速宜用此,使孤陽有歸”。方中用熟地大滋腎陰,填精補髓,壯水之主,以護封蟄之本。澤瀉能“瀉腎邪,養五臟益氣力,起陰氣,補虛損”。“用補藥必兼瀉邪,邪去則補藥得力,一開一合,此乃玄妙”。故義用澤瀉泄腎濁,以疏水道之滯,寓瀉于補,補而不滯。牛膝,走而能補,性善下行,“走十二經絡,助一身元氣”,二補髓填精益陰”,“并能引其浮越之火下行”。所以,配牛膝,一以助熟地補腎益陰,一以引火下行而歸元。炙甘草益氣健脾,加附子、肉桂溫腎助陽,引火歸元。既有熟地、牛膝、澤瀉、炙甘草滋補腎陰,又有桂附引浮陽以歸腎,使陰平陽秘,虛陽不再飛越。

      5.6潛龍湯(《醫醇剩義》)

    本方為真陰不足,陽無所附,火不歸原而設,龜板純陰,氣味厚濁,專入腎臟,有滋陰潛陽之功?!安∠的I水虛,致相火無依,非此氣柔貞靜者,不能息其炎上之火”.故方中以龜板為主,配生地、玄參、龍齒、人參、蛤粉補腎滋陰,益氣養血,合知母、黃柏滋陰降火。佐龍骨攝納潛陽,導龍入海,加肉桂火歸。

      5.7 引火湯(《辨證奇聞》)

    方用熟地為君補水,麥、味為佐滋肺,金水相資,水足制火;加入巴戟之溫潤,則水火既濟;水下趨,火不得不隨,增茯苓前導,則水火同趨,共安腎宮,用巴戟“取其引火,又足補水,腎中無干燥之虞,咽喉有清肅之益,此巴戟所以勝附、桂也”?,F代中醫李可臨床應用時還常加天冬與麥冬同用,取其滋腎力勝。對虛陽浮越乃至陽氣欲脫之病患,加山茱萸、生龍骨、生牡蠣,取張錫純來復湯之法。加肉桂以助引火歸元。另喜用砂仁,該藥入脾、胃、腎經,一可醒脾調胃,引火下行需賴脾胃為之斡旋;二可下氣,引諸藥歸元。

      6 應用體會

    筆者統計文獻發現:目前用引火歸元法治療的病證廣泛用于內科、外科、五官科和婦科。包括眩暈、視弱、耳聾、牙痛、齒衄、目痛、口瘡、口糜、舌瘡、痤瘡、耳鼻腫痛、狐惑、失眠、發熱、消渴、水腫、癃閉、腰痛、血證、咳喘、驚悸等多種病癥。

    在臨床治療實踐中,本人有幾點體會與同行探討,也望專家指正。

      6.1 溫陽和滋陰結合配伍的必要性

    陽虛浮火在溫陽治療時務必配伍使用滋陰藥物,因為有了滋陰潛納之品如熟地、山萸肉、白芍、麥冬、天冬等,附子、干姜、肉桂等溫陽猛將才可安居于下,如奔騰駿馬不脫韁繩,才能達到使浮火歸元的目的,這在引火湯中已有體現。陰虛火浮者治療需要加用少量補陽藥物,因為腎水需要陽氣少火的升騰才可上濟克制心火、平息肝火等上焦之火,我們并不需要像金匱腎氣丸那樣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用附桂峻烈之品而使方劑之性變為溫陽,而只需加用少量巴戟天、肉蓯蓉、桑寄生等溫和柔潤之品1~2味,效果比單純應用滋陰藥物更為理想,這也是我在臨床中的體會。

      6.2莫忘厚土斂火

    厚土斂火的提法首見于尤在涇《靜香樓醫案》:“中氣虛寒,得冷則瀉,而又火升齒蛆,古人所謂胸中聚集之殘火,腹內積久之沉寒也。此當溫補中氣,體土厚而火自斂?!彼^腹內積久之沉寒,皆由脾胃陽虛所致,胸中聚集之殘火,亦因土傷而起。因為腎與脾密切相關,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木,后天之本的脾要靠先天之本的腎來撫育,先天之本的腎要靠后天之木的脾來供養,二者相互依賴而存在且相互化生。正因為命火生脾土,命火衰微,脾陽必弱,故腎陽虛虧證的病機大都包含著太陰脾臟虛寒在內,脾虛不運、陰津不能上達,心火易亢,且升清降濁失常,濁氣郁滯而發熱。也正因此,《傷寒論》中的溫壯腎陽的主方四逆湯也能溫壯脾陽,它不僅是少陰病的主方,在太陰病中也明確地指出:“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李東垣在脾胃論中說:“若飲食失節,寒溫不適,則脾胃乃傷……既脾胃氣衰,元氣不足而心火獨盛,心火者,陰火也。”尤氏之說概指此言。而腎陰虛也往往伴有脾胃陰虛,亦可導致內熱。《薛氏醫案》中說:“一肺脾陰虛發熱,是陰血自傷,不能制火,陽氣升騰而為內熱。乃陽旺也。”中土不足有脾胃陽虛和脾胃陰虛之不同,故厚土之法又有甘溫以助脾胃之陽,如理中、四君之類;甘淡以補脾陰,甘涼以補胃陰,如以益胃湯為代表。

      6.3 腎陽微虛者亦有浮火

    陽虛浮火的涵義一般指腎陽嚴重的虛虧才會出現,但我在臨床上發現,許多腎陽微虛甚至有一些只是有陽虛體質傾向的患者同樣也會火不歸元有而生浮火,表現出失眠、咽喉痛、口瘡、痤瘡等癥狀。這樣的患者治療時不必用附子、但可以用肉桂微量和干姜、巴戟天等配伍其他相關藥物以溫陽潛納浮火。所以不能拘泥于戴陽和格陽之類危重證候。

    參 考 文 獻  

    [1] 李可.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驗專輯[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41-242.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 年 人 黄 色 大 片大 全|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一线|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 蜜芽久久人人超碰爱香蕉 | 日本亲近相奷中文字幕| 377P欧洲日本亚洲大胆| 国产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拍午夜福利|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А∨怡红院|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6| 亚洲日本韩国欧美云霸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成人免费AA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无广告| 国产成年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无码| 成人亚欧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欧美性受XXXX黑人XYX性爽|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西西大胆午夜人体视频|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下| 亚洲成人av免费一区| 色8激情欧美成人久久综合电影| 久久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777奇米四色成人影视色区| 精品香蕉久久久午夜福利| 成年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不卡| 清一区二区国产好的精华液|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二页| 少妇高清精品毛片在线视频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不卡AV中文字幕手机看| 久章草在线毛片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