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之于中國體育產業是繼往開來的一年,更是全民熱議的一年,體育產業的“數字化轉型”迅速被提上了日程。近日,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獲悉,舒華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舒華體育”)更新了招股說明書,擬公開發行不超過5000萬股,募集資金約5.05億用于研發中心建設、信息化建設、補充流動資金及二期生產基地建設、信息化建設等項目。
隨著體育產業數字化進程的全速開啟,產業領導者們往往能夠比以往更清楚地捕捉到潛藏在這片光明前景中的危機。顯而易見的是,舒華體育需要通過不斷創新的方式,去迎合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與新的休閑娛樂形式展開激烈的競爭。
那么,在這股數字化浪潮下,舒華體育的競爭優勢是什么?舒華體育又將面臨哪些挑戰?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即將為您揭秘。
舒華體育創建于1996年,是中國健身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旗下擁有舒華(SHUA)和伯康(BANCON)兩大品牌。舒華體育在行業內擁有比較完整的供應鏈,主營業務包括室內健身器材、室外路徑業務與展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含健身器材、商業空間道具、運動裝備器材、綜合訓練器以及按摩椅系列等四百多個品種。
舒華體育曾在2016年掛牌新三板,于2018年停止掛牌后著手準備A股IPO。2018年5月,舒華體育首次提交上市申請,卻在2018年底終止審核。2019年5月,舒華體育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遞交首次公開發行招股說明書,這是舒華體育第二次向A股進發。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目前舒華體育的控股股東為舒華投資,持股比例為73.85%,舒華投資由張維建、楊雙珠夫婦共同出資設立。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張維建、楊雙珠和張錦鵬,其中張維建與張錦鵬為父子關系。
圖片來源:舒華體育招股書林芝安大作為舒華體育的第二大股東,持有舒華體育2078.71萬股,持股比例為5.75%。值得注意的是,林芝安大的實際控制人丁世家在安踏體育擔任執行董事長兼董事會副主席職務,并與其弟弟丁世忠共同掌握安踏體育的控股權。值得注意的是,在報告期內,安踏體育是舒華體育前五大客戶之一。

據招股書披露,2016年、2017年、2018年及截至2019年6月30日,舒華體育對安踏體育的銷售收入分別為6302.5萬元、13167.57萬億元、16796.83萬元、7850.63萬元,占比分別為5.93%、11.63%、14.21%、14.06%。
對此,證監會在2019年11月29日給出《舒華體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在《反饋意見》中,規范性問題部分第十二項明確要求舒華體育披露“林芝安大”的相關情況;在信息披露第三項中明確指出舒華體育存在關聯交易方面的問題,請保薦機構和發行律師核查并補充披露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等問題。在收到《反饋意見》后,舒華體育在2019年12月2日報送的新版招股書中表示,公司現有股東為適格股東。其中,林芝安大的上層股東為丁世家、丁世忠等5名自然人。除林芝安大的總經理蘇吉生擔任發行人的董事之外,林芝安大及其上層股東與發行人及其控制人、本次發行中介機構負責人及其簽字人員不存在親屬關系、關聯關系、委托特股、信托持股或利益輸送安排,不存在對賭協議等特殊協議安排,不存在糾紛或潛在爭議。
圖片來源:舒華體育招股書
對于《反饋意見》中提出“關聯交易”方面的問題,舒華體育也在招股書中坦言:“盡管依據相關關聯方認定標準,安踏和公司不屬于關聯方關系。但鑒于安踏為公司的重要客戶,且林芝安大為公司持股超過5%的關聯方,從謹慎角度考慮,公司將比照關聯交易披露安踏與公司的交易情況。”事實上,監管部門對擬上市企業關聯方和關聯交易的審核十分嚴格,并多次在保代培訓會議上強調關聯方及關聯交易的披露和定價問題。這背后的原因是,關聯交易的存在往往會對公司業務的獨立性、持續盈利能力產生負面影響,并可能成為其操縱利潤、逃避稅收的工具。據《普華永道體育行業調查報告》預測,未來3-5年體育市場整體將以6.4%的年增長率持續增長,較過去3-5年7.4%的增速有所降低。對于舒華體育的實際經營來說,數字化發展更像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驅動企業的技術創新,一方面將增加經營成本或費用支出,持續考驗著舒華體育的盈利能力。據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及截至2019年6月30日,舒華體育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6億、11.3億、11.8億及5.5億,同期歸母凈利潤是1.34億、1.27億、1.18億及0.63億。其中,2016年至2018年,舒華體育2017年凈利潤增速為-4.87,2018年凈利潤增速為-7.55%。
圖片來源:舒華體育招股書
從主營業務構成來看,截至2019年6月30日,舒華體育的跑步機業務占比33%、展架占比28%、室外路徑占比17%,力量器械占比10%,健身車占比7%,其他占比5%。其中,跑步機、力量器械、健身車等健身器材是舒華體育的主要收入來源。

數據來源:舒華體育招股書,節點財經制圖
整體來看,舒華體育的營業收入增速放緩,并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狀態。對于這一境況,舒華體育給出的解釋為:“近三年,受宏觀經濟波動、市場消費習慣、政府采購業務招標時間變動、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公司健身器材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均有放緩。”從營運能力角度來看,2016年、2017年、2018年及截至2019年6月30日,舒華體育的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2.29億元、2.64億元、2.37億元和2.71億元,占同期公司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2.22%、38.39%、36.22%和45.25%。近年來,舒華體育的應收賬款余額呈上升態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壞賬損失的風險。
從償債能力方面來看,據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以及截至2019年6月30日,舒華體育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8.85%、49.11%、45.81%和44.28%,呈小幅下降趨勢。然而,與同業企業相比,截至2019年6月30日,英派斯的資產負債率為20.49%、金陵體育為27.90%、頂固集創為31.87%,舒華體育的資產負債率高于行業平均值37.07%。
對于“資產負債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現狀,舒華體育在招股書中表示,多數同行業上市公司近期通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成了股權融資,而舒華體育主要通過銀行借款等方式進行融資,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因此,在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6月末,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由此可見,舒華體育面臨的資金壓力著實不小。除此之外,近年來舒華體育還加大了固定資產的投資力度。其中,舒華體育的固定資產金額由2016年的3.51億增長至2019年上半年的6.26億,增加金額2.75億。2016年至2018年,舒華體育的長期待攤費用分別為255.17萬、359.57萬和505.53萬,主要是對廠房裝修的持續性投入。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初步形成了以競技表演和體育休閑為驅動,體育用品為支撐,體育場館、體育培訓、體育中介、體育傳媒等業態快速發展的競爭格局。從大眾健身角度來看,數字化為體育人群拓寬了參與渠道,也延展了體育行業的產業鏈條。可以預見的是,數字化發展正在會成為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驅動力。需要明確的是,雖然舒華體育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但舒華體育卻并非“高新技術企業”。
據招股書披露,2016年、2017年、2018年及截至2019年6月30日,舒華體育的研發費用分別為723萬、1443萬、2112萬、1453萬,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68%、1.28%、1.79%、2.65%。截至2019年6月30日,舒華體育擁有專利技術134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132項,發明專利2項。
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第三章“認定條件與程序”第五項標準,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由此可見,舒華體育近四年來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并未達到“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而同業企業英派斯、金陵體育、頂固集創、樂歌股份、易尚展示五家公司均已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認為,體育產業在大品牌、大渠道、大市場戰略下,服裝鞋帽、健身器材、品牌營銷將成為未來3-5年的重要發力點。隨著市場化、專業化分工的深入,健身器材的生產經營體系整體呈現垂直專業化價值鏈分工為主的狀態。“她經濟”、“輕運動”、“休閑體育”等新的市場需求,會推動產業進一步細化垂直賽道的職能與分工。作為行業老兵,舒華體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豐厚的優勢資源——領導者、管理團隊、良好的組織與激勵。依靠這些特質,舒華體育在多年的競爭中沉淀出渠道管控、供應鏈組織優勢以及對產品研發與品牌的持久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