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這個問題,就沒必要說些冠冕堂皇的話,也不必遮遮掩掩,而應該站在領導的立場,從人情世故和工作效率這2個方面來綜合分析: 為便于敘述,用“小王“來指工作效率低經常請領導吃飯的員工,用“小孫“來指工作效率高而從不請領導吃飯的員工。 一、從”人情世故“的角度分析 1、“人情世故”的基本含義是指為人處世的道理、方法、經驗和技巧。我們平常說某人“會來事”,指的是這個人非常精通人情世故的道理、方法和技巧,能讓別人開心和滿意。 例如你有2個朋友,一個是小張,一個是小李。每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小李總是能熱心快腸地給予你及時的幫助,而小張就顯得不是那么敏感和熱心,很顯然小李就很會來事,你肯定會更喜歡小李,這是人之常情。 2、下屬請領導吃飯或者給領導送禮物,至少可以表達兩層含義: (1)對領導的尊重; (2)對領導的教導、培養、關照與工作上的支持,表示感激之情; 3、可以肯定地說,絕大多數的領導都有這樣的需要: (1)為了把工作做好,領導需要人才; (2)為了獲得眾星捧月式的成就感,領導也需要脅肩諂笑的奴才; 4、通常情況下領導是不缺飯局的,另外為了避嫌領導也不會頻繁接受下屬的吃請。領導若多次接受小王的吃請,很可能是想把小王培植成自己的親信和耳目。領導培植親信、安插耳目的目的是為了及時掌握下面員工的思想狀況和動態,以便更有效地掌控、管理自己所管轄的部門。 5、俗話說:“拿別人的手短,吃別人的嘴軟”,員工小王經常請領導吃飯,而員工小孫從不請領導吃飯,從人情世故的角度來講,領導肯定會喜歡小王而認為小孫不會來事。 二、從”工作效率“的角度分析 1、我們日常所說的“工作效率“,指的是工作做得既好又快。通俗地講就是在進行某項工作或者任務時,取得的成效(結果)與所用時間、精力、財物、金錢等的產出/投入比。這個比值越大,就說明工作效率高;比值越小,就說明工作效率低。 工作效率是評價員工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標,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看工作效率的高低。 2、這里的“工作效率”已經包含了“工作質量”問題。“工作質量”指滿足要求或標準的工作成績。 例如領導要求員工小王、小孫在6小時內加工出100件合格的零件,結果小王花了6.5小時,小孫只用了5小時,很顯然小孫的工作效率高。 3、上面我們已經談到,因為小王會來事,得到了領導的喜愛。作為領導來講,領導肯定會給小王額外的指導、幫助和關照,例如領導可以在私底下教給小王一些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小王只要不傻、不笨,有什么學不會呢? 4、當小王掌握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技巧,就會趕上、甚至超過小孫,小孫若說領導偏心繼而忿忿不平,其實是毫無意義的。 綜上所述: (1) 站在人性的角度,對于領導來說,肯定是喜歡員工小王。 (2)許多職場小白或者性格耿直、自以為是的人,做人很清高,動不動就是這句話:”我是來掙錢的,憑真本事吃飯,懶得鳥你“,不善于主動和領導搞好關系,認為這是搖尾乞憐式的溜須拍馬,這種觀點其實是不對的。 (3)我們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所以不但要會做事,而且也要會來事。作為職場中人,要懂得人情世故,會來事,盡可能地和領導把關系搞好,對自己絕對是有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