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吳春波 華夏基石領銜專家 來源 | 《華夏基石管理評論》第56期 管理咨詢、培訓及其他合作請聯系 010-62557029,13611264887(微信) 華為學習的最重要的方法是對標管理,包括政黨、社會組織、企業、人、動物,甚至植物,向一切對標。但華為對標管理最多的,還是古今中外的軍隊。 01 華為為什么要向軍隊學習? 一方面,軍隊比企業更難,軍隊是最高效的組織;另一方面,軍隊是在沒有任何假設條件下來實現組織目標的,而企業是有條件的。 1.華為向軍隊學習的內在機理 任正非(以下簡稱任總)自身在部隊待過,也有強大的學習能力,他像一塊大海綿一般吸納學習到的東西,再通過有針對性的講話或者文章,持續在公 司傳播,華為學軍隊的源頭就在這里。因此,任總更具有領導力或者領導者的特征,而不是管理者的特征。 領導力是指方向的。任總關注三個問題:方向、節奏、人均效益。解決這些問題要靠分階段探索。 第一階段是“思想的云”,通過吸納知識,首先把這些知識自己內化,然后再通過講話、文章、會議,以各種方式在公司持續傳播,首先使大家對這個知識有基本的把握。 第二階段是“運營的雨”,公司有組織地學習軍隊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舉措,形成統一的管理語言。 “思想的云”化云為雨,然后灌輸到管理層和員工層,此時就進入第三階段——雨水滋養大地生物,即依據公司的實際情況,把軍隊的有關管理理念與具體舉措變成華為的管理實踐,改進和提升公司的經營管理。這其中,最重要的過程,當推第一點。 這是一個閉環的學習與管理提升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華為同樣堅持對標 學習的三步曲:先僵化,后優化,再固化。因此,其學習軍隊的效果卓有成效。而很多企業學別人都學走樣了,強調企業特色,強調自己的特殊性,總是不能打通“任督二脈”。 2.華為向軍隊學習的驅動力 有很多人在華為講過課,到華為大學講過課,給華為員工培訓過。比如金一南將軍,他3次講課,任總全程聽,結束之后兩人相互敬禮,場面令人感動。金一南將軍對華為的影響是巨大的,當然首先影響的是任正非。 金一南將軍講座及文章之于華為及任正非的價值在于: 第一,以軍隊組織的文化、運作與管理為背書,驗證了華為管理哲學與成長邏輯,予華為以更強的自信;第二,軍隊的運作模式特別是美軍成功經驗,給華為以重要的管理啟示,其中包括隊伍的靈魂與血性,干部的甄別、評價體系、培養與激勵、組織的設置與運作。 企業是功利組織,軍隊當然是另外一種組織,軍隊的做法對華為產生了啟發,產生了撞擊。比如關于隊伍的“靈魂”和“血性”,金一南將軍講課中提出: 第一,美軍為什么愿意上戰場?其實很簡單,評價體系是手段,美軍的評價體系是上過戰場、進入過危險地帶、負過傷,這都與個人分配緊密相關;第二,美國軍官為什么沒有胖子?因為他們提拔時必須考核,做俯臥撐多少個,負重跑多少千米,體能必須達標。 這和華為正在做的管理工作相互驗證,也是背書,能夠在華為引起共鳴。2015年華為總裁辦電子郵件全文轉發金一南將軍的文章《美軍還能打勝仗嗎?》,建議大家閱讀這篇文章。 有人說,軍人的最大奉獻是犧牲,是血灑疆場。金一南將軍說,不完全對,犧牲是軍人最大的付出,但不是軍人的最大奉獻。軍人的最大奉獻是勝利。 國家養育軍人,不是讓你到關鍵時刻一死了之。企業也一樣,加班加點,帶病工作,當然是一種奉獻,但是勝利才是最大的、最重要的奉獻,這是對我們過去價值觀的修正。
任正非轉發這篇文章的時候,加了按語——“軍人的責任是勝利,犧牲只是一種精神。華為的員工不只是擁有奮斗精神,更要把這種奉獻,落實到腳踏 實地的學習與技能提升上,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出效率與效益來。” 2015年9月29日,金一南將軍第一次來華為,講座題目是《隊伍的靈魂與血性》。2015年11月29日,任總又簽發了金一南將軍的文章《勝利的刀鋒——論軍人的靈魂與血性》。 2015年12月4日,華為輪值CEO郭平發表文章《記住插在硫磺島上的那面旗 幟》,任正非為此文寫了編者按:“一切為了作戰,一切為了服務業務,一切為了勝利”。這“三個一切”真正把勝利這個理念作為了華為人的價值觀,因為勝利是反映奮斗的一個重要指標。奮斗只是一個過程,勝利是最終的結果。 2016年1月16日,金一南將軍再次來到華為,為參加2016年市場部大會的千余名高管講《關于將軍的產生——對指揮、統帥和決勝的思考》。在此之前的1月13日,任正非在市場部大會上的講課標是“決勝取決于堅如磐石的信念,信念來自專注。華為唯一的武器是團結,唯一的戰術是開放”,和金一南將軍的講課的主題是相呼應的。 2016年9月22日,金一南將軍再次蒞臨華為,講座的內容是《領袖是怎樣煉成的》。從2016年開始,華為進行組織改革,這是一個重要的階段。 3.學習軍隊必須使用對標管理的理念與方法 美軍的組織圖和華為的組織圖高度相似,都是矩陣結構扁平化。軍隊語言已經成為華為的管理用語。舉一個例子,任正非有一篇文章共7800余字,其中 50個段落都與軍隊有關,這50個段落達到3000余字。這些軍隊的語言簡潔、形象、易懂。 02 華為向軍隊學習的三大方面 1.打勝戰的血性 軍隊是一個充滿了奉獻精神,充滿了理想主義,充滿了英雄主義,充滿了愛國主義,也充滿浪漫主義的組織。
在華為,經常唱的歌就是《中國男兒》,華為在大型會議之前肯定要唱《中國男兒》。此外,在華為的歌曲合集里,還有當年的黃埔軍校校歌、抗大校歌,同時也學習西點軍校的校訓。所有這些張揚的就是一種血性,可以說,血性是部隊重要的圖騰。 什么是血性?沒有定義,但以下來自不同出處的幾段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軍隊是一個具有血性的組織,華為向軍隊學習,第一點就是學習軍隊的血性。任正非在“歐亞血性自省研討會議紀要”前邊加了一句按語:“華為呼喚有血性的員工和團隊,尤其在戰時,我們更期望每一個團隊都成為有血性的團隊。” 這種理念、思想也很好地傳遞到華為的高管層。華為一位高管在文章里寫到,“團隊要對勝利有極度的渴望,要有極度堅忍的意志,要有對失敗的極度羞恥感,要有對結果極度負責的態度”,他用了四個“極度”,并把這些作為對團隊、對部門、對員工的一個要求。 其實只有血性不行,應該是血性和理性的結合,總結為一句話就是:保持血性與理性是華為的精神特質。這個總結來自華為的四個對標物:一是烏龜精 神,烏龜的堅守和執著,這是理性;二是薇甘菊的生存與擴張,這是血性,敢于絞殺一切阻礙之物;三是尖毛草的隱忍與超越;四是狼的嗅覺、進攻和團隊精神。 2.組織和流程建設 在組織建設過程中,華為吸納了大量的軍隊組織建設和組織流程的思想。2009年任正非著名的講話“誰來呼喚炮火,誰來提供炮火支援”,實際上預示著華為向軍隊學習流程變革、組織變革的開始。 在這個過程中,華為引進了大量軍隊的理念,包括軍隊的做法、軍隊的術語。比如讓一線呼喚炮火;把指揮部建在聽得見炮聲的地方;還有建立片區聯席會議、海軍陸戰隊、重裝旅、聯合勤務、戰略預備隊、后備干部隊、精兵模式等,這些都是軍事術語。 3.隊伍建設與干部管理 舉個例子,任正非對華為的干部提出了一個特殊稱謂——“主官”。這個稱謂第一次發布時,在心聲社區,好多人說用錯了,不是“主官”,應該是“主管”。 其實沒錯,就是“主官”,好比李云龍是主官,趙剛也是主官。由此提出干部的分工:主官負責的是戰役方向,一心一意盯著戰略目標的不確定性,精力集中在勝利上,把確定性事務授權;主管則是高級職員,主要負責處理確定性事務,可能比主官在專業上更精通,在確定性的工作中,實行首長負責制。簡單地說,就是主官負責方向,主管負責具體事務,這套思想的來源就是軍隊。 華為在向軍隊學習過程中,大量引進軍隊對將領的管理理念與方法,目的是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質、高境界、高度團結的干部管理隊伍。強調干部的選 拔與晉升必須從基層做起,在“上甘嶺”上選拔干部;強調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和無私奉獻,“戰爭打到一塌糊涂的時候,高級將領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發出微光,帶著你的隊伍前進。” 所謂企業文化,當基本價值主張確定以后,剩下就是八個字“言傳身教,率先垂范”,這是文化落地、不飄在空中的最關鍵的舉措。華為給干部樹立了 很多榜樣,比如影視作品里幾個著名角色,國外的阿甘和國內的許三多,頭腦簡單,目標堅定,只知道往前走;再如電視劇《絕密543》里的“全營一 桿槍”,和華為的“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如出一轍。 案例:華為向軍隊學習的具體案例:“考軍長” 在我軍軍改過程中,“考軍長”的舉措被任總發現了,像大海綿一樣又吸納了過來,作為對標管理的對象。 “考軍長”就是逼著干部學習,消除南郭先生,鏟除平庸,這就是“化云為雨”。 人力資源管理部在2018年11月率先啟動了“考軍長”的試點工作。兩個多月內19次嘗試,逐步形成了針對中高級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考軍長”方法與經驗。2019年1月4日,華為發布了文件《關于在公司人力資源體系逐步實施全員“考軍長”的工作要求》。 實施“考軍長”制度,一方面基于所發現的內部差距:干部MFP、自我批判等照鏡子的機制,在干部內心真正接受、真正客觀實施、真正起到實效前,需要形成一種督促自我改進的組織化機制。
“考軍長”就是為了解決公司、干部、員工三個層面的問題: 一是公司層面,針對自上而下的干部評價方式(任職資格除外),缺乏上下游、周邊同僚、下屬團隊的聲音反饋,幫助組織全方位認識干部長/短板,用人所長。 二是干部層面,針對干部改進反饋機制依賴績效管理,需要一個平臺來討論和認識自身長/短板、崗位匹配的情況,發現工作誤區和能力盲區,激發自我改進的主觀能動性。 三是員工層面,針對缺乏足夠的透明和雙向反饋交流,員工在工作中的意見和建議希望被公司傾聽、考慮和采納,以此讓員工有歸屬感和認同感。 通過探索實踐,華為建立了比軍隊更系統更豐富的“考軍長”模板,可以稱得上是學習標桿、超越標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