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眾多的神話故事當(dāng)中,都會提到魑魅魍魎。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一個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下聯(lián)則是: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把邊。很多人一聽這話,都以為魑魅魍魎指的是四種怪物,其實并不是的。 所謂的魑魅魍魎一般指的是三種傳說中的鬼怪,分別是魑、魅跟魍魎。在《辭海》中關(guān)于魑是這樣解釋的,它是一種無角的龍;在《說文》中則說,“魑,若龍而黃”在《史記》上關(guān)于魑有這樣的一種說法,那就是“非龍非彲”。中國古代對于“魅”的觀念和認知最早起源于先秦時期,而“魅”通常指的是某種長得不像人的怪物,一般來說都會給人帶來禍災(zāi)、疾病和災(zāi)難等情況。所以魑魅這兩種鬼怪在古代神話傳說中,一般都是生活在山澤中的,在《辭海》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魑魅,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 魍魎同樣是一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山川精怪,其最早出自《孔子家語·辨物》等著作當(dāng)中,就連《莊子·達生》都到過這個山川精怪,他們都將魍魎視為水怪。除此之外還有這樣的一個說法,在漢朝蔡邕寫的《獨斷》中有這樣的記載:“帝顓頊有三子,生而亡去為鬼。其一者居江水,是為瘟鬼;其一者居弱水,是為魍魎;其一者居人宮室樞隅處,善驚小兒。”但是不管怎么說,魍魎都只是一種妖怪。 關(guān)于魁魅魍魎的傳說最早起源于四千多年之前,跟三皇五帝中的軒轅黃帝有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即便是到了后來,民間傳說中依然有關(guān)于魑魅魍魎的記載。由此可見,魑魅魍魎在古代的神話或者鬼怪故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所以并不是什么特別厲害的妖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