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魎chī mèi wǎng liǎng
【解釋】:原為古代傳說中的鬼怪。指各種各樣的壞人。
【出自】:《左傳·宣公三年》:“魑魅魍魎,莫能逢之。” 【示例】:如今把事實指出,愈使~無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 ◎鄒韜奮《患難余生記·進步文化的遭難》 【近義詞】:牛鬼蛇神、為鬼為蜮 【反義詞】:志士仁人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用于書面語 魑魅魍魎等于妖魔鬼怪,這個解釋我想應該行得通,但真要深究起來,卻好像又不是這么簡單。就像《邪櫻》中提到的種種妖魔鬼怪,從無定鄉八老到三山十八友和南宮飛燕,個個背后都有些故事。 那就先說說“魑魅魍魎“ 魑,同螭,也同彲。魅,同鬽。而“魍魎”,則有多種說法,比如“蝄蜽”、“罔兩”、“方良”和“蛧蜽”,還有一種說法是把“罔兩”中的“兩”換成三框中加一個“良”字,紫光拼音和微軟2003中都沒有那個字,而那個字卻赫然不能算是繁體異體,頂多是咱們平時不用它罷了。 “魑魅”和“魍魎”是分開解的。 而且,雖然“魍魎”是在一起,“魑”和“魅”卻各有各的意思。 魑魅:古代傳說中山澤的鬼怪。《左傳文公十八年》有“投諸四裔,以御魑魅”的記載,杜預注曰:魑魅,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辭海》P211) 換句話說,魑魅就是鬼怪——《邪櫻》中的妖精應該也算是“魑魅”了。但是,有朋友可能馬上會想到無定鄉八老中的“刀四”,這個家伙雖然還沒怎么露面,卻大約不會是山里河里的,所以,刀四不是“魑魅”。 那刀四是什么? 或許應該說,刀四是“魅”,不是“魑魅”。因為《說文》中明明白白地寫著,“鬽,老物精也”。《周禮》又說,“以夏日至,致地示鬽”,鄭玄注:“百物之神曰鬽。”也就是說,“鬽”,是百物之精靈。 而“魑”這種東西,則比“魅”要復雜一點。 《辭海》中解釋,魑,是一種無角的龍——這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騰蛟真人,但騰蛟真人是有翅膀的,恐怕不能算——可《說文》中又說,“魑,若龍而黃”。既然“若龍”,那就不是龍了。 于是,又有人注解,魑是一種獸形的山神,鄭玄則干脆說了這么一句:“魑,猛獸也。” 但魑是一種像龍的東西總不會有錯,在對“彲”的解釋中,有《史記》可以為證,《史記齊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龍非彲”。 我私下里估計,這“非龍非彲”的,肯定就是騰蛟真人了。 說完了“魑魅”,那就該說說“魍魎”了。 “魍魎”除了寫法多一點之外,含義也不算少。 它既可以指“影子外層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無所依的樣子”,前者在《莊子》里還有個寓言,甚至斑固在他的《幽通賦》中也有提及。(參照《王力古漢語字典》P1739) 至于后者,《淮南子覽冥訓》中有個我很喜歡的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 當然,我更重視的應該是和神仙鬼怪牽扯著的東西。 魍魎,嚴格地說,是“山精”,是“木石之怪”。《國語魯語下》說,“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兩。” “夔”這種東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再說,至少“罔兩”已經有了下落——罔兩——魍魎者,繡山萬藤相思子,花七是也。 說到這里,忽然想起來那一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好吧,接著該說“魑魅魍魎”了。 到底是從什么地方有的“魑魅魍魎”這個說法?我琢磨了好久,不得要領。 直到有一天去亂翻那本為《邪櫻》預備下的“妖精大全”:《古本山海經圖說》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前言中馬昌儀引了《左傳》——這大約是我能找到的有關“魑魅魍魎”的最早出處了。 《左傳宣公三年》: 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于上下,以承天休。 鬼,通常都是很可怕的,因為我們從小的時候,奶奶就講大毛鬼的故事,吃人,做壞事。鬼又是很丑陋的:餓鬼——大約只剩皮包著骨頭了,模樣嚇人;鬼火——在黑暗里一閃一閃忽隱忽現的令人毛骨竦燃。鬼還是很有點藝術創作力的,云南石林鬼斧神工,說明了鬼的藝術創作力是非凡的。鬼還在一些陰暗的角落里躲藏著,深山里頭就藏著鬼,陰陽交界的關口多叫“鬼門關”。鬼,還掌握著生殺大權,在生死之間走一回后,說是闖了一趟“鬼門關”。鬼,有的時候也是善良的,我們不知道怎樣就OK的時候,即是鬼使神差在幫忙;有錢的人還可以請鬼來推磨;鬼有時又是很可愛的,《聊齋》里的鬼,都是一些美女鬼,引人入勝,鉤人魂魄。 中國字中凡是帶鬼的字,都是很可怕的。如:丑字的繁體——“醜”就帶了鬼旁。魈字,山魈:猴的一種。兇猛,會吃小動物,發起狂時,豺狼都怕它。其性情和樣子都是很可怕的。魃(ba音吧),以前形容造成旱災的鬼怪——旱魃。魂,靈魂,可以離開肉體單獨存在的精神,可怕咧,這靈魂到底是個什么樣子,誰也沒見過,也就和鬼一樣,來無影,去無蹤。 從前,有一個自以為是中國通的俄國佬,想戲耍一下紀曉蘭紀大人,出了一道這樣的上聯:我俄人,騎奇馬,弓長張,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要紀大人對下聯。這老毛子,也不知天高地厚了,強龍還想壓地頭蛇。這紀曉蘭的腦袋轉得象旋風一樣的快,馬上下聯就出來了:爾你人,襲龍衣,偽為人,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靠邊。
好一個紀大人,這下聯文字不但工整對仗,還從氣勢上、意義上完全壓倒了俄人的上聯。咱們就從這“魑魅魍魎”有四個小鬼的詞說一說——“鬼”。
何為魑魅魍魎,即古人傳說深山野林里的妖魔鬼怪。現在泛指作惡多端的人。鬼,誰也沒有見過,誰也說不清鬼的模樣。所以鬼:來無影,去無蹤,誰都能形容鬼是什么樣的。可誰都說不準鬼的精確的樣子。有人說畫畫是“畫人難畫手;畫樹難畫柳”,那最容易畫的當然要屬畫鬼啦。鬼好畫,因為沒有人知道鬼的原形;鬼字也好說,因為鬼有好壞之分。罵人,可以罵:死鬼、窮鬼、酒鬼、老鬼、色鬼,這是說壞鬼;幽別人一默時可以說:小鬼、機靈鬼、這人有鬼才,身材十分了得的美媚,被形容為魔鬼身材(有誰能準確地說出魔鬼是什么樣的身材?),這當然是說好的鬼,中性的鬼了。
鬼,通常都是很可怕的,因為我們從小的時候,奶奶就講大毛鬼的故事,吃人,做壞事。鬼又是很丑陋的:餓鬼——大約只剩皮包著骨頭了,模樣嚇人;鬼火——在黑暗里一閃一閃忽隱忽現的令人毛骨竦燃。鬼還是很有點藝術創作力的,云南石林鬼斧神工,說明了鬼的藝術創作力是非凡的。鬼還在一些陰暗的角落里躲藏著,深山里頭就藏著鬼,陰陽交界的關口多叫“鬼門關”。鬼,還掌握著生殺大權,在生死之間走一回后,說是闖了一趟“鬼門關”。鬼,有的時候也是善良的,我們不知道怎樣就OK的時候,即是鬼使神差在幫忙;有錢的人還可以請鬼來推磨;鬼有時又是很可愛的,《聊齋》里的鬼,都是一些美女鬼,引人入勝,鉤人魂魄。
中國字中凡是帶鬼的字,都是很可怕的。如:丑字的繁體——“醜”就帶了鬼旁。魈字,山魈:猴的一種。兇猛,會吃小動物,發起狂時,豺狼都怕它。其性情和樣子都是很可怕的。魃(ba音吧),以前形容造成旱災的鬼怪——旱魃。魂,靈魂,可以離開肉體單獨存在的精神,可怕咧,這靈魂到底是個什么樣子,誰也沒見過,也就和鬼一樣,來無影,去無蹤。
最后請記住下聯: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靠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