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指的是自身或環境的旋轉、擺動感,是一種運動幻覺;頭暈指的是自身不穩定;頭昏指的是頭腦不清晰感。常常伴有惡心、嘔吐,部分患者還伴有耳鳴或者聽力下降。關于眩暈的藥物治療,至少需要知道以下四點。 一、常見眩暈性疾病 前庭系統=前庭中樞系統+前庭周圍系統。 前庭中樞系統位于人的腦干、小腦和大腦皮層,前庭周圍系統位于人的內耳。 內耳,由于結構復雜,又稱為迷路。 根據病變部位,眩暈分為前庭中樞性眩暈和前庭周圍性眩暈。其中,前庭周圍性眩暈最常見,約占50%~70%。 二、眩暈產生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當左耳(或右耳)一側的前庭器官異常時,導致兩側的前庭神經核電活動不平衡,即產生眩暈。 眩暈急性期最常用的藥物是前庭抑制劑:抑制正常側與異常側的前庭功能,使雙側之間的差異減少。 中樞神經主要遞質有:乙酰膽堿、多巴胺、組胺、γ-氨基丁酸等。 常用的前庭抑制劑:抗組胺+抗膽堿藥藥(異丙嗪),抗膽堿藥(東莨膽堿),多巴胺受體拮抗劑(胃復安),γ-氨基丁酸激動劑(地西泮)等。 溫馨提示: γ-氨基丁酸(γ-GABA)是腦內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經性遞質。 三、什么是前庭代償? 如上所述,當一側前庭外周器官受到損傷后,就會出現眩暈、惡心、嘔吐、眼震、站立不穩等一系列癥狀。 但經過一定時間后,上述癥狀可逐漸減輕乃至消失而恢復正常。機體這一自然恢復的過程被稱為前庭代償。 前庭代償需要中樞神經遞質的參與:乙酰膽堿、多巴胺、組胺、γ-氨基丁酸、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等。 因為前庭抑制劑可阻滯前庭代償,前庭抑制劑不應超過72小時(3天)。 促進前庭代償藥物: 眩暈緩解期應使用促進前庭代償的藥物:倍他司汀、銀杏提取物等。(見下表) 四、常見眩暈的病因和藥物治療 常見藥物治療流程 耳石癥、梅尼埃、前庭神經炎 常見病因和藥物治療 1.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又稱耳石癥,是指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特定位置時出現的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 常見病因:橢圓囊中耳石顆粒脫落后進入半規管管腔。 主要療法:耳石復位。 若復位后仍有眩暈癥狀,可使用促進前庭代償藥物。 2.梅尼埃病 常見病因:可能與內淋巴管機械阻塞與內淋巴吸收障礙、免疫反應、內耳缺血學等有關。 急性期:可使用前庭抑制劑。若眩暈嚴重或聽力下降明顯,可給予糖皮質激素。 緩解期:可使用減輕內淋巴積水藥物(利尿劑)和促進前庭代償的藥物。 對于單側發病、眩暈發作頻繁、劇烈、保守治療無效者,可鼓室注射慶大霉素。 ——慶大霉素可使患側迷路功能喪失,通過前庭代償減輕癥狀。 3.前庭神經炎 常見病因:潛伏于前庭神經節的Ⅰ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再激活引起。 急性期:前庭抑制劑(≤3天)、可短期使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 急性期+恢復期:促進前庭代償的藥物(3~6個月)。 溫馨提示:不推薦抗病毒治療,抗病毒治療與安慰劑治療效果等同。 4.突發性聾伴眩暈 急性期(3周內):多為內耳血管病變,建議采用糖皮質激素+改善血液流動度以及降低黏稠度的藥物(銀杏葉提取物、巴曲酶等)。 突發性聾可能會出現聽神經繼發性損傷,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使用營養神經藥物(甲鈷胺等)和促進前庭代償的藥物。 糖皮質激素用法: 口服給藥:潑尼松每天1mg/kg(最大劑量建議為60mg),晨起頓服。連用3d,如有效,可再用2d后停藥,不必逐漸減量,如無效可以直接停藥。 靜脈注射:甲潑尼龍40mg或地塞米松10mg,療程同口服激素。 5.前庭性偏頭痛 藥物治療同偏頭痛的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