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中藥蟋蟀的功效與作用專區,為您詳細介紹蟋蟀的功效與作用、蟋蟀圖片、蟋蟀的藥用價值、蟋蟀的危害等,要想知道更多蟋蟀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養生之道網。 文章目錄蟋蟀,為蟋蟀科昆蟲蟋蟀,以干燥全體入藥。夏秋捕捉,開水燙死,曬干。干燥蟲體長1.5~2.2厘米,寬約5毫米,頭略呈三角形;復眼1對,橢圓形,長徑約1毫米,觸角1對,多數脫落。前胸背板略呈長方形,中、后胸被翅所覆蓋,尾毛1對,長1~3毫米;雌蟲在尾毛間有1產卵管,長約1厘米。足3對,多數脫落。氣臭。以身干、完整、色黑、腿壯、無泥、無蛀者為佳。 利尿消腫。主癃閉;水腫;腹水;小兒遺尿。治尿閉,水腫,臌脹。 1、《藥性考》:能發痘。 2、《任城日記》:洽水蠱。 3、《綱目拾遺》:性通利,治小便閉。凡產不下,用干者一枚,煎湯服。 4、《四川中藥志》:治陽痿。 【藥名】蟋蟀 【別名】蛐蛐、夜鳴蟲、將軍蟲、秋蟲、斗雞。 【來源】蟋蟀科昆蟲蟋蟀,以干燥全體入藥。夏秋捕捉,開水燙死,曬干。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灰屑。 【性味】辛、咸,溫。有毒。 【歸經】膀胱;小腸經 【功能主治】利尿,破血。用于水腫,小便不通,尿路結石,肝硬化腹水。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6只;研末,1-3只。外用:適量,研末敷。 【注意】體虛及孕婦忌服。 1、治小水不道,痛脹不止:蟋嬸一個。陰陽瓦焙干,為末。白滾湯下,小兒減半。(《醫方集聽》) 2、治跌撲傷小肚,尿閉不出:蟋蟀一枚。煎服。(《養素園傳信方》) 3、治老人尿閉:蟋蟀四只,螻蛄四只,生甘草一錢。煎湯,分三次溫服。(《現代實用中藥》) 4、治小兒遺尿:蟋蟀一個。焙,末,滾水下,照歲(數)服,如兒十一歲者,每次服一個,服至十一個為止。(《慈航活人書》) 5、治腎虛陽痿:蟋蟀、蜻蜒,狗腎。共為末,兌酒服。(《四川中藥志》) 1、配豬苓:本藥甘淡平,入腎膀胱經,善利水滲濕;蟋蟀辛成溫,入膀胱小腸二經,辛溫能散水寒之氣,溫腎之陽,利尿行永。二藥相伍利尿作用倍增,水腫、臌脹、尿閉等癥可除。 2、配狗腎:二藥均為咸溫之品,都入腎經,功效相同,補腎壯陽,相伍應用,命門火衰、頭暈耳鳴、精神萎靡、腰膝酸軟均可全愈。 3、配菟絲子:本藥辛甘平,入肝腎二經,補陽益陰,固精縮尿。明目止瀉,蟋蟀辛成溫,溫腎壯陽,二藥相伍,增強補腎陽益腎陰,固精明目之功效。 4、配當歸:當歸甘辛溫,入肝心脾經,甘補辛散溫通,即能補血,又能活血,且兼行氣止痛,主治一切血癥,為血病之要藥;蟋蟀辛咸溫,能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行氣下胎,二藥配伍應用,增加活血行氣、催生下胎之功效。 5、配螻蛄:螻蛄咸寒,逐水通淋,偏治熱淋,藥性較急;蟋蟀辛咸溫,二者均為利尿通淋,軟堅散結之藥,蟋蟀偏治寒癥,二藥相配,一溫一寒,使二藥不于過寒過急。利尿功效大增。 蟋蟀是中國東北地區、華北地區、長江下游和華南地區的重要農業害蟲,它們破壞各種作物的根、莖、葉、果實和種子,對幼苗的損害特別嚴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壞的花生幼苗達11%~30%,它們也危害玉米、黃麻、煙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響收成。 以上就是一些蟋蟀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