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證據(jù)表明韋莊在年輕的時候是個公子哥,他雖然出身不錯,高祖父是大詩人韋應物,但是后來家道中衰,且父母早亡,可謂在貧寒中長大。 然而他的詩,卻寫出了浪蕩公子的既視感。 “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我嚴重懷疑,《唐伯虎點秋香》里,周星馳率領(lǐng)四大才子站在橋上搔首弄姿,橋下萬千少女和幾個大媽面紅耳赤周身顫栗,就是從這首詞里得到的創(chuàng)意。 韋莊能不能帥死萬千少女我不知道,但我感覺,他是最自戀的,他以為年少春衫倚斜橋的自己,帥過唐伯虎,殊不知河邊紅樓之上那些向他招手的美女,看中的,只是他的寶馬。 美女們也許在想,樓下這位帥哥,又風騷,又有錢,要是今晚幫襯我的生意,那就賺了,如果剛好他還有勸妓從良的嗜好,這輩子就發(fā)達了。 韋莊本是京兆長安人,像他祖宗韋應物一樣,也經(jīng)歷了造反的軍隊打到長安,皇帝出逃的事件。 古往今來,寫詩的人,不管是悶騷的,還是豪邁的,基本都是斯文人。黃巢是個例外,他寫了一首好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但這首詩殺氣騰騰的,他為人也殺氣騰騰的,這樣的人打到長安,連皇帝都跑了,韋莊當然也呆不下去了,東奔西走的,見識了江南 江南美女多,好玩,但辦正事,還是要回長安。 讀書人的正經(jīng)事,是參加科舉,接受國家的選拔,等待為國效力。 但考試不是那么容易,韋莊算是有才的了,快到六十歲了,才考中進士。 在唐朝,通過了禮部的進士科考試,就是進士了,但是想做官,還需要通過吏部的“身言書判”四個維度的考察。 很顯然,年屆六十的韋莊,僅僅是通過了禮部的考試,被任命為校書郎,開始了他的仕途。 校書郎,跟我們常常聽到的左拾遺、右補闕一樣,芝麻綠豆的小官,說不是官都可以。 不知道亂世出英雄這個說法用在韋莊身上合不合適,唐末不管是朝廷還是社會,到處亂成一鍋粥,朝廷里宦官專權(quán)、朋黨斗爭,各地藩鎮(zhèn)割據(jù)、農(nóng)民起義…… 有一年西川節(jié)度使王建和東川節(jié)度使打架,唐昭宗派了一個代表團去當和事佬,韋莊在其中任判官。 和事佬這個差事,挺簡單的,只要有實力,雙方都聽你的。 很不幸,在王建眼里,韋莊所代表的唐昭宗就是個憨憨,他三下五除二,把東川節(jié)度使給滅了,吞并了東川的地盤。 對韋莊來說,也有幸運的事情發(fā)生,他得到了王建的賞識。 一個有實力的人的賞識,對于校書郎、左補闕韋莊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再加上朝廷內(nèi)外發(fā)生的事,有些跟開玩笑一樣,比如有個叫劉季述的宦官,把唐昭宗關(guān)起來,讓太子李裕做皇帝,沒多久唐昭宗又在朱溫的支持下復位了,韋莊感到特別失望,朝廷想讓他當起居舍人,他覺得沒什么意思。 “已聞陳勝心降漢,誰為田橫國號齊”,韋莊決定與王建合作。 韋莊支持王建建立蜀國,史稱前蜀,他本人也在前蜀官至宰相。 雖然是宰相,但前蜀畢竟只是一方割據(jù)小國,前后存續(xù)18年,被李存勖滅了。 好歹是宰相,比左拾遺杜甫、右補闕岑參強多了。 到了前蜀上班之后,韋莊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洛陽城里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xiāng)老”,直到終老蜀地。 而他最懷念的,是江南和故鄉(xiāng)。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在前蜀的地盤上,后來又建立了一個蜀國,史稱后蜀。后蜀有個當官的叫趙崇祚,他把韋莊、溫庭筠等人的男歡女愛、離愁別緒的風格的詩詞都收集起來編訂成冊,取名“花間集”,于是韋莊他們,就被稱為花間詞人。 這個名稱挺形象的,在如花的美女之間,“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花間詞人,真是令人羨慕,詞不詞人不重要,主要是喜歡在花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