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字端己,晚唐、五代前蜀著名詩人、詞人,花間詞牌代表作家之一。其先祖為初唐宰相韋見素,還是著名詩人韋應物的四世孫。 廣明元年(880),韋莊四十五歲,進京應試,不幸的是遭遇黃巢大軍攻入長安,陷于戰亂之中,與弟弟妹妹走散。兩年后,無計可施的韋莊,只好離開京都長安,來到洛陽。中和三年(883)春,韋莊四十八歲,目睹戰亂帶來百姓的流離失所,特作長詩《秦婦吟》。《秦婦吟》揭示了婦女在戰亂中彷徨無助,在當時影響非常大,后人將其與著名的樂府詩《孔雀東南飛》、《木蘭辭》并稱“樂府三絕”。另外,同樣著名的詩歌《臺城》,也作于這個時候。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江上有雨霏霏,江岸有草離離。六朝往事如夢幻,只剩下那些春鳥,空悲啼。最無情的還是臺城的柳樹,依舊如輕煙一般,籠罩著十里長堤。 此時,韋莊游歷江南,到了金陵,登古城墻,憂思難解,特作此吊古傷今的作品。 后來,為避戰亂,韋莊開始了長達十年的飄零生涯。五十八歲的韋莊回到京都長安,準備再次沖擊科考。次年,也就是乾寧元年(894),五十九歲的韋應物終于登進士第,初授校書郎。 坤寧三年,西川王建與東川顧彥暉不和。次年,朝廷命令韋莊為判官,跟隨宣諭和協使、諫議大夫李洵入蜀,勸說東西川和解。可是,西川王建根本不理會朝廷的意愿,仍然大興兵馬,最后擊潰東川,獨霸四川。在此期間,韋莊的膽識和才華,都得到了節度使王建的賞識。王建也曾一度勸韋莊留下來,輔佐他,但是韋莊沒有答應。后來,韋莊回到京都長安,光化二年(899),出任左補闕。 在左補闕任上,韋莊與兄弟韋藹合作編著《又玄集》,在這個集子中,韋莊開天辟地第一次將女子所作詩歌選入其中,并大肆表彰婦女為中華文化傳承做出的巨大貢獻。另外,韋莊還上書,請求朝廷將一些未能取得功名,但是在文學創作上很有影響力,在百姓中知名度很高的人才,追贈為進士或者授予其官職。這兩件事情即便在今天看來,也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魄力的。由此,也可見韋莊具有樸素的男女平等觀念,并能不拘一格降人才,沖破科舉取士為選拔人才唯一路徑的藩籬。當然,這點或許與其自身直至花甲之年方才中進士有關。 光化三年,皇宮發生宦官的政變,昭宗被囚禁起來,他們假傳圣旨,要立太子為新皇。此時,敏感的韋莊知道,大唐王朝怕是再難挽救了,這也堅定了他決心投靠蜀中王建的想法。同年,韋莊入蜀,正式入王建帳下。王建非常高興,任命韋莊為掌書記。 不久,朱溫篡唐。韋莊與諸將向王建勸進。隨即,王建自立為蜀王,韋莊先后任左散騎常侍和吏部尚書。自此,韋莊終身仕蜀。 在任上,韋莊勤勤懇懇,不僅為剛剛建國的前蜀制定了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同時,韋莊愛民如子,嚴謹官府擾民,鼓勵民間發展生產,自給自足。在政治上、軍事上,韋莊也頗有長遠目光。天祐元年(904),昭宗被朱溫所殺,王建欲舉兵反朱,最后還是被韋莊給勸住了。兩年后,韋莊升任西蜀安撫使。 天祐四年(907)三月,哀帝被迫禪位于朱溫,朱溫改國號為梁,改元開平,定都開封,即歷史上的后梁,至此,大唐王朝正式宣告滅亡。聞訊后,韋莊帶領眾官員勸進王建。后,王建親率全蜀官民面朝東方,大哭三天三夜,然后即位,正式稱帝,是為前蜀。 王建器重韋莊,韋莊也忠心耿耿,原本兩人相處和睦,君臣一心。可是,后來王建的所作所為徹底讓韋莊寒心。韋莊有一個愛姬,長得非常漂亮,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還能歌善舞,特別得韋莊的歡心。可是,不巧的是王建又來也看上了這名女子。王建假借教授宮中女子作詩作詞,強行讓韋莊把該女子送入宮中。韋莊起初并不愿意,可是架不住王建的再三催促,最后只好忍痛,將愛姬送入宮中。 就這樣,王建把韋莊的愛姬生生給搶走了。韋莊敢怒不敢言,日夜思念愛姬,不能自拔,后特作一曲《荷葉杯》,聊解思念之苦: 絕代佳人難得,傾國。花下見無期。 一雙愁黛遠山眉,不恐更思維。 用掩翠屏金風,殘夢。羅幕畫堂空。 碧天無路信難通,惆悵舊房櫳。 據說,后來韋莊的愛姬讀到了這首悲切的《荷葉杯》。她滿懷惆悵,無限憂思,卻無以排解,常常以淚洗面。最后,為了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忠貞,對韋莊的專一,該女子竟絕食而死。 開平元四年(910),韋莊致仕,歸隱。年七十五歲,終于成都。有唐一代,得高壽,得善終的詩人并不多,韋莊算是一個。 這里說一件關于韋莊的軼事。大家知道韋莊是大詞人,是前蜀大官,可是他還是個大吝嗇鬼,甚至是無情、冷血的吝嗇鬼,這或許知道的人并不多吧!韋莊家里做飯的時候,都是“數著米粒”下鍋的,不能超額;燒火的時候,柴火也是有份額的,不能超支;吃肉時也一樣,哪怕是少了一小塊,他也會立馬知道。傳說,韋莊八歲的兒子夭折了,下葬的時候,妻子為兒子穿好生前的衣服,可韋莊卻把它扒了下來,僅僅用一張破草席,把死去的兒子包裹好,送到下葬的地方。更慘無人道的是,最后把兒子掩埋后,竟然還把草席給帶了回家。實在是難以想象,韋莊竟然摳門到這種地步! 韋莊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具有崇高的地位,清代翁方綱稱他“勝于咸通十哲多矣”,鄭方坤則把他與韓偓、羅隱并稱“華岳三峰”。韋莊詩詞皆工,全唐詩錄韋莊詩六卷,共316首。另有《浣花詞》輯本,存詞55首。 韋莊深愛著他的大唐王朝,因此,在他的詩歌中總有一種又愛又恨、恨鐵不成鋼的情緒:《憫耕者》,大手筆描寫了戰亂中黎明百姓的深切苦難;《重圍中逢蕭校書》,對軍隊擁兵自重,卻無力鎮壓農民起義軍,發出了聲聲控訴;《洛北村居》,滿紙都是韋莊對大唐中興的熱切盼望;《江南送李明府入關》,韋莊的心中始終裝著他的大唐,他的君主;《咸通》,是韋莊失望之后的一聲長嘆…… 在詞作上,韋莊不像溫庭筠那樣,用詞華麗濃艷,他的筆調顯得清新雅麗,重在用情,而非遣詞造句。另外,韋莊的詞也受民間文學的影響,有時候用詞直白、決絕。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說:“韋端己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最為詞中勝境”。王國維認為韋詞 “要在飛卿(溫庭筠號飛卿)之上”。 晚年的韋莊,更加想念早已滅亡的大唐王朝,盡管身處西蜀,韋莊仍念念不忘在長安的日子,因為,在那里有他最美好的愛情故事,還有那些最讓他牽掛的人。于是,韋莊特意寫了這五首《菩薩蠻》。這五首詞是有一定次序的,就像杜甫的《秋興八首》一樣,有內在邏輯聯系的,閱讀的時候不宜打亂。我們就看看其中的第一首: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 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對我韋莊來說,西蜀總歸是異鄉。而故鄉又有什么呢?有紅樓里為他點著的香燈,有華麗的流蘇帳,有哪個送她出門的女子,她的啜泣聲宛若耳旁。還有,還有那裝飾著金翠羽的琵琶,還有那女子美麗的,賽過黃鶯的歌喉。 那年,你倚著家門,送我出來。如今,這所有的一切,都在勸我回家,早點回家!綠窗中,有一位美人,如花。 在現實生活中,或許詞中的女子根本就不存在,這是詞人韋莊自己想象出來的一個美貌女子。她就像那讓韋莊魂牽夢繞的故鄉一樣,在召喚著他早點回去。在詞中,韋莊借美麗女子之口,說出了自己心中想說,卻不敢說的話。 可是,故鄉再好,早已物是人非,換了江山,換了春夏與秋冬。韋莊,今生再也無法回去了! 本文標題:韋莊: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