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p> 當我們一旦形成一定的思維認知,就容易被束縛禁錮在其中,除非不斷打破,不斷學習更新認知,思維世界才會不斷前進更新,不被原有的認知局限所限制自己的發展。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地對抗自己認知局限,一直學習新的事物發展,更新認知,打破固有經驗和思維牢籠的過程。 認知越高,才能客觀地看待事物發展的規律,把握世界運轉的命脈;認知停留在低層,只會被自己的世界觀蒙蔽雙眼,容易偏見,容易盲從。就像《教父》里的那句話: “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注定是不一樣的命運?!?/p> 比如我們平時的規則,一直以來所受到的教育和信息都告訴我們“規則是用來遵守的”。 的確,當大家都守規則的時候,這個整體是最好管理最不會出差錯的。但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規則是會變的。很多時候認知高的人往往掌握了事情的本質,這個規則代表哪方的利益,才是問題的最關鍵。 所謂規則,有很多是強者給弱者制定的規矩,也是高認知的人給低認知的人設計的行為路徑。只有認知到一定層次的人,才能看到這些更深層的東西。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認知,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學習。 學習知識給人帶來的是更廣闊的世界和價值觀,俗話說:人的身體和心靈必須要有一個在路上,學習就是讓你的心靈踏上旅途,遇到更多平常生活中遇不到的事,增進見識,體驗百態。 正所謂:“讀書過萬卷,下筆如有神”,當知識和見識量變積累到質變之時,對世界的感知自然發生了變化,能看清世界的真實規律。 而要想提高認知,只有知識還不夠,還必須有獨立思考能力,這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 然而在這個算法時代,人們不用思考,算法便為人們推薦了可能想要可能想看的東西,人們變得越來越懶,不去真正的思考。 越來越多的人所謂的學習,只能是碎片化的快速捷徑,沒有系統嚴謹的內容輸入,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沒有經過獨立思考的學習,便轉化不了成為自己內涵上的積累。這樣的學習是沒有結果的。 可能最后剩下僅有1%仍然堅持獨立思考的學習,向上發展自己的認知和思維,這1%的人,引領了社會的進步,維護了社會的秩序,而剩下的99%的人在前者制定的規則中自由自在不需要思考的度日。 人這一生,只有不斷的學習更新認知,才能往上走,成為掌握規律而不是束縛在規律中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