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開原老城曾經是遼、金、元、明、清的五朝重鎮,一度成為扶余、大金、東遼、東夏四國的都城。明洪武二十一年 (公元1388年),開原路治所又移到咸平府 (今遼寧開原老城),并改元為原,“開原”名稱由此而來。開原老城是明代興建最早的古城之一,素有“遼北古城”之稱。 ![]() 百姓在迎恩門前慶祝咸州古城建置定名一千周年。 開原城,最初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它的前身是元建開元城。據康熙本《開原縣志》記載,明初“因舊土城之東修筑磚城”。門四:東曰陽和、西曰慶云、南曰迎恩、北曰安遠。角樓四,鐘鼓建四周之中。 ![]() 星空下的鐘鼓樓 據考證,最早的鐘鼓樓建于明代初期,即始建磚城之時。明朝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因遼東地震而塌毀。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開原老城復建磚城即將竣工時,城內商民捐資重新修建了鐘鼓樓。這座鐘鼓樓木質結構,基高二丈,閣樓兩層,旋起四門,可通四街。當時在任知縣明亮曾在《新建鐘樓記》中贊道:“環窗拱列,星河落檐前,鼓角驚于地底。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洵可謂肅慎之大觀矣。” ![]() 開原老城俯瞰圖 有“中國最北邊的青磚塔”之稱的崇壽寺塔,也坐落在這座老城之中。 ![]() 夕陽余暉照耀下的崇壽寺塔 據史料記載,開原古城修筑于公元926年,取名為郝里太保城。公元1019年,改稱為咸州城,是開原古稱“咸州”之源。元代,這里叫開元城,后因明代“元”字觸犯了朱元璋的名諱,悄然更名為開原,使得“開原”這一地名首度載入歷史。如今的開原老城,承載了千年文明,與開原的歷史深深重疊在一起,記錄了東北大地改朝換代、物競天擇的變遷。 |
|